文丨■ 范浩卿
1935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就“要不要攻击打鼓新场”而在遵义市播州区苟坝村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史称苟坝会议。会上经过激烈争论反复权衡,决定放弃攻击打鼓新场,达成了中央首长与红军高级将领在当时红军战略策略上的共识,组建了红军的最高统帅部“新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的未尽事宜,促成毛泽东事实上掌握了军事指挥的最高帅印,为后来中央红军有力实施三渡赤水、四渡赤水,最终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进而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伟大壮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保障。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殚精竭虑、奋力担当的高尚情怀与品格风范,是我们永远的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过去了,今天重温苟坝会议,仍然会有很多启示和感悟。
1935年1月中旬召开的遵义会议,做出了四项决定:毛泽东当选常委;指定张闻天撰写决议;常委再进行分工;解散三人团,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最后拍板。此外,还放弃(黎平会议敲定的)在遵义建国都,决定打过长江到四川去寻求发展。由于遵义会议是在紧张匆忙的战争间隙召开的,会议做出的决定没法及时完成,只能寄希望于后来的长征途中,于是就引出了四渡赤水、鸡鸣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著名战役和重大历史事件。
要到四川去就须突破敌人的长江防线。于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闭幕后的第3天即1月19日,离遵开拔,往北进发,1月下旬抵达习水土城,在此与川军打了一个遭遇战。因对敌情掌握不准确,对川军有轻敌思想,此役没有打好。于是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部队甩掉川敌,一渡赤水,杀向云贵川鸡鸣三省结合部,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张闻天接替博古出任总书记,毛泽东出任周恩来的军事助手,指挥红军回兵遵义。这就是二渡赤水。
2月下旬,先后攻占桐梓、娄山关、遵义城,歼灭黔军8个团,蒋家军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为湘江之战报了一箭之仇,为红军出了一口恶气,全军上下为之振奋,毛泽东威望达到新高。为让毛泽东指挥部队更加顺手,3月上旬,党中央在鸭溪会议上决定加强他的名分,委任他出任红军前敌司令部政委,朱德任司令员。在此之前,毛泽东决心打掉蒋家军周浑元纵队(此敌从中央苏区一直尾追朱毛红军到遵义)的锐气,担任新职前司政委后,他和朱德迅即着手组织鲁班场战役。
恰在这时,一军团给军委发来万急电报称,通过侦察得知打鼓新场驻有黔军四五个团,建议实施打鼓新场战役,敲掉这股黔军。鉴于李德、博古之前不讲民主、一手遮天、搞瞎指挥的教训,周恩来、张闻天收到电报后立即召集部分中央领导、红军高级将领等20多人在苟坝村开会,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以便就“打鼓新场之战该不该打”作出决断。由于红军新胜,在娄山关——遵义大捷中,歼敌两个师加8个团,不免滋长了一种骄傲麻痹的轻敌情绪,所以在讨论中,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央军吴奇伟都成了红军手下败将,黔军双枪兵哪里是红军对手,所以一个二个摩拳擦掌、异口同声,“天赐良机,这一仗该打!”
面对战友们的一时冲动,毛泽东万分着急,他劝解道:“同志们冷静一点好不好?孤立来看,打鼓新场就这几个团的黔军,但联系起来看,西边滇军部:4个旅,慢一点两天,快一点一天半就赶来增援,北边川军刘湘部队二三十个团,东边何健的湘军部队几个师加上蒋家军薛岳几个师,南边桂军部队几个师加黔军王家烈10多个团,东南西北三四十万敌军很快就合围过来,我们长途奔袭,去打拥有坚固城池、固守待援的这股黔敌,弄不好要被人家包饺子,这一仗不能打呀!”因为骄傲轻敌思想的驱使,所以这时出现了一边倒的气氛,有人起哄“不要以为你老毛一贯正确啊,这么多人都主张打,就有打的道理嘛!”如此争执下去不是个办法,张闻天、周恩来只好来个民主表决,结果可想而知,惟独毛泽东1个人不举手、坚决反对打这一仗,其他20多个参会人员齐刷刷都举手主张要打。
面对这样一个即将为红军带来灭顶之灾的决策,毛泽东据理力争,做出一个非常举动,他大发脾气,声称“如果你们执意要打这一仗,那我就辞去前敌司令部政委一职,你们另选高明!”此时又有人起哄“不要以为离开了你老毛,地球就不转了!不干就不干,少数服从多数!”好家伙,冲动的情绪导致了冲动的结果,不仅通过了“攻击打鼓新场”的决策,而且连毛泽东刚任一个周的前敌政委也给他表决掉了,张闻天周恩来也始料未及。会议不欢而散!
绝大多数与会人员因冲动而执意主张要打这一仗。面对这种被孤立的局面,怎么办?毛泽东五味杂陈,焦急万分!心想,“我个人的职务升降倒是小事,要是这个冲动的表决左右了中央的决策,一旦发出攻打命令,搞不好,这3万多人的队伍打散了,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不行,我要首先说服那个最后拍板的人!”作为政治家,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内心深处油然而生,这股力量驱使和引领他提着马灯,走了几华里的田坎路,找到了周恩来,他说“恩来呀,这一仗,无论如何不能打呀!”他讲了一大通理由,周恩来被说服了,周说“既然你老毛讲得这么有道理,那就按你说的办,一个人要服从真理嘛!咱们一起去给朱老总做工作!”两人又说服了朱德。3人一拍即合,“明天再开会,说服其他同志!”次日天亮了接着开会,终于说服了那20几个人。一个敌强我弱、毫无胜算的战斗计划得以取消,毛泽东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
他抓住火候,趁热打铁,顺势发表新的高见:“战机稍纵即逝,打仗要当机立断!怎么能讨论来讨论去呢?既然大家都认为我老毛的建议还管用,还有点含金量,那我再提一点建议,今后指挥打仗,不要动不动召开二三十个人的会议了!我提议成立一个高效精干的指挥小组,人不要多,三人足也!”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唉老毛,之前有个三人团,差点把咱们的老本都拼光了,你现在又搞一个三人团,这不是走回头路吗?”“此三人团非彼三人团!之前那个老三人团脑筋不转弯,只会跟敌人死打硬拼,今天这个新三人团,是旧瓶装新酒,要灵活用兵,我们要跟老蒋斗智斗勇!”他说服了自己的战友。张闻天、周恩来采纳了他的建议,推举毛泽东、周恩来、王家祥组成新三人团,会议一致通过。这样,不仅“攻击打鼓新场”这一错误计划得以取消,毛泽东前敌司令部政委一职也自然恢复,而且毛泽东还进入新三人团,成了中央红军与全国红军的掌门人,执掌了工农红军的最高帅印。
苟坝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完成了遵义会议的未尽事宜,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为遵义会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是遵义会议的收官之作,为遵义会议举行了一个胜利的闭幕式。
首先,使红军避免了一次极有可能遭致的全军覆灭。中央红军在鸭溪枫香地域诱歼周敌时,蒋已令其“第二路军”各部与川军向此压来。盘距在打鼓新场的黔敌虽然战斗力弱,但有坚固的城墙碉堡,红军长途奔袭,不可能短期内得手,久攻不下会给敌人造成增援时间,向鸭枫压来之敌已对我构成合围之势,我将被粘在打鼓新场,陷入四面受敌之境。如果没有毛泽东反对此战,中央机关和一方面军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和指挥地位。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当选常委,进入党的核心。水田寨分工,毛泽东成为周恩来的助手,此时毛泽东要实施他正确的战略战术,还需经“最后的拍板者”认可。3月4日军委任命他为前司政委,这个司令部是诱歼周敌而特设的,局限性很大,无权指挥全军。3月12日苟坝会议,成立“新三人团”,他手握政治局尚方宝敛指挥全军,才正式确立他在军中的领导地位和指挥地位。至此,毛泽东亲执帅印的最高指挥机构最终敲定,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初步形成。
毛泽东重掌军权,率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当中央红军西移扎西地域时,他已谋划了“调出滇军”、西去云南、北渡(金沙江)入川的高招妙策。但那时他只是“助手”身份,加上军事行动须经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受此牵扯,他不可能顺利实施自己的神机妙算。3月10日他坚决反对攻击打鼓新场,目的就是希望实施“调出滇军”的计划。3月12日成立三人小组来指挥军事,毛泽东有职有权实施其神机妙算,指挥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引敌东来,威逼贵阳,调孙(即滇军指挥官孙渡)离滇,把身处绝境的红军带出敌之重围,胜利渡江入川,实现了遵义会议决定的北渡长江,会师张国涛、徐向前的第四方面军的战略构想。
第三,完善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苟坝会议是一次民主集中制的丰富生动的实践。比如通过民主表决方式,决定攻击打鼓新场;又比如实事求是以多数人同意的方式,撤销了进攻命令;再比如根据战争环境情况下的特殊需要,仍然以召开会议的民主方式,将军事指挥权集中于“新三人团”。这一过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绝大多数人思想认识不到位,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手里,这样一种特殊的条件下,不简单地以多数人的主张来否定少数人的主张,而坚持不厌其烦地给多数人做好释疑解惑,让真理来教育和征服所有的人,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又高度体现集中的过程,更是中央领导集体一次民主与集中有机集合的生动的范例。
第四,完成了遵义会议的未尽事宜。遵义会议后红军迅速撤离北上,于2月5日在云南扎西(今威信)水田寨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上,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2月8日,政治局会议通过由张闻天撰写的《遵义会议决议》;同日,张闻天拟就遵义会议《决议大纲》;2月10日,张闻天在扎西向军委纵队营级以上干部传达遵义会议决议;3月4日,中央设立前敌司令部;3月12日,政治局在苟坝决定成立“新三人团”等,这些都是落实、完善遵义会议相关决议精神。特别是张闻天接替博古负总责,就落实了遵义会议关于“取消三人团”的决定,即从组织上落实了取消博古、李德“处理一切”的最高权力;而苟坝会议成立“新三人团”就落实了遵义会议关于中央领导层的组织调整工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和指挥权威。如果遵义会议解散老三人团是“破”掉旧的指挥体制,那么苟坝会议组建新三人团,就是“立”了新的指挥系统。如果把实现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当做系列会议来考察,那么黎平会议就是遵义会议的开幕式,而苟坝会议就是遵义会议的闭幕式。
红色旅游圣地——枫香镇苟坝会议陈列馆(陈代斌/摄)
最后,彰显了奋发进取的担当精神。苟坝会议上,大部分党和红军领导人以真理为准绳,勇于担当。比如周恩来,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虽大权在握,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具有勇于担当的品格。正因为如此,苟坝会议才会出现难得的“多数服从少数”的可喜局面。再比如张闻天,坚持“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的理念,毛主席手中有真理,他的意见高明、正确,所以张闻天总是支持毛主席。而毛泽东呢,虽然不在其位但是仍然能谋其政,对长征的连连失利,总是忧心如焚,提出新的高招妙策,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品格。苟坝会议上,自己的正确意见被否决,自己的前司政委被表决掉了,仍心系红军,为革命前途而殚精竭虑、仗义执言。他苦口婆心,先后说服周恩来、朱德。周恩来提议开会,其他与会者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及时纠正错误,同意放弃攻击打鼓新场。他们虽然会上有分歧,但不是个人恩怨,不为争权夺利,而是为党和红军的前途着想而争论交锋,体现了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勇于担当的崇高品质。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风范和奋发进取的担当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