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布拖纪
6 月,回乡过火把节的力古有沙回到觉撒乡博作村,发现村里的变化,心里油然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过去的博作村让他记忆深刻:席地而坐、裹毡就地而眠的陋习,夹皮沟、火柴盒式的院落……以至成了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他连过年都不愿回来。
“我今年一回村,不敢相信我们村还能变这么美。”力古有沙谈起村里的变化和发展,有些激动,“这都得感谢县纪委,让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觉撒乡是一个纯彝族聚居乡,所属四个村均为极度贫困村,曾被称为“莫夫拉达”,彝语意为饭都吃不饱的地方,后改名为觉撒(安居乐业幸福美满之地),寄托了千百年来贫困群众渴望脱贫,拔除穷根,走向富裕的希望。
自布拖县纪委监委机关对觉撒乡开展帮扶以来,坚持帮扶在基层、帮扶在一线,与彝族群众一道理思路、谋规划,完成了村内道路硬化、村活动室建设、民俗文化广场建设、专业合作社组建、安全住房建设、村史馆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村村寨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彝区部分地方存在一些生活陋习。为改变群众陈规陋习,帮扶干部直面突出问题,小切口打开大格局,从小事抓起,推进移风易俗。
帮扶干部着手策划和设计,主导建立了布拖县唯一的村史馆,从村历史沿革、建村历变、帮扶成效、产业规划、民俗活动等篇章讲述了博作村的历史巨大变迁,让村民对比生活变化,开展感恩教育,从组织拍摄“全村福”“全家福”引导“五洗”。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实行分组、定期卫生清扫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四好家庭”创建评比,推行“三建四改五洗”,让所有人都参与村内人居环境治理活动,推动现代文明健康生活方式进村入户。
2019年2月,原博作村老支部书记去世,村两委动员家属丧事新办,减少铺张浪费,少杀牛,办桌宴,用炒肉代替坨坨肉,荤素搭配,节俭办席,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抓好乡村规划,统筹实施脱贫攻坚整乡推进战略,引导村民由过去布局零乱向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空间格局转变,建成安全住房301套,协调投资593万元实施进村道路硬化,计划投入2500多万元建设乌科乡到觉撒乡7公里的高等级旅游公路,配套索玛花海景区观景台、星级旅游公厕等。
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通过扩建、配套、增加水源等措施,有效解决全乡3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实施农村电网改造、电力安全隐患治理,完成觉撒乡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生活用电。
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可持续的扶贫,县纪委监委在增加群众收入上想办法、谋出路,积极争取种植业、养殖业、合作社建设等项目。
县纪委监委先后协调实施青薯九号、大红袍花椒、樱红李种植帮扶项目,强化新型经营主体扶贫带贫益贫机制。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0余万元,养殖本地黑牛28头,引进60头西门塔尔牛建立专业合作社,购买172只本地黑绵羊成立黑绵羊养殖合作社,发展黑牛、黑绵羊和高山细甲鱼等养殖和种植产业,进一步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多点探路,多元发展,在博作村试种了大红袍23000株、茵红李大苗30株、小苗130株。为该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解决了过去村集体“没钱办事”的难题,激活了觉撒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内生动力,让集体经济成为民心所向、民利之基。
截至2018年底,觉撒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4236元提高到2018年的7388元,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640人全部脱贫。
面对“失学、毒品、艾滋、超生”四只脱贫路上的“拦路虎”,坚持治愚、治毒、治病、整治超生“四治并举”,切实解决深度贫困与愚、病、毒叠加交织的问题。
通过农民夜校载体,大力宣传禁毒防艾、控辍保学、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文化下乡,开展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中间穿插脱贫攻坚与禁毒艾防知识有奖问答,以彝族民间克哲、小品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乡中心校在校学生达427人,一村一幼5个教学点8个班312人,实现贫困户家庭无辍学学生。把能力培训作为治愚的关键,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语言能力、政策知识、务工技能等培训。艾滋病群众知晓率大幅提高,艾滋病感人者126人,参加抗病毒治疗121人。未发生外流贩毒和特殊人群贩毒现象。
强力推进“索玛花工程”,采取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社区戒毒(康复)53人。生育秩序整治和艾防攻坚稳步推进,“计生四查”采用专人负责制,落实节育措施率达96%以上。
2019年7月,布拖县纪委监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五个一”帮扶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10月,荣获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