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2019-11-18 21:50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学政
党课参考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制行政特色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周学政

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许晴

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必须深化已进行30多年并取得重要成果的行政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2013 年2 月28 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必要性

(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转变政府职能是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政府和市场关系中,行政干预市场的惯性思维仍然存在,政府越位、错位现象仍然存在,有效的监管体系还未完全形成。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提升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和更加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改进治理方式,使政府治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政府转变治理理念、创新行政方式、优化行政流程、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

《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依据,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国家制度展开。好的制度规范指导好的治理,好的治理又会完善形成更好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作为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国家制度落到实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原则

(一)职责明确

《决定》提出:“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职责明确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原则。各部门都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令行禁止,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职责明确也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客观要求。尽管政府设置不同部门时进行了专业化分工,但在实际操作与运行过程中,部门边界难以完全分明,且跨部门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部门在工作中容易出现规避或者转移责任的现象。为此,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理应坚持职责明确原则,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进而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依法行政

2014 年10 月20 日至23 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2014 年10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从法治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法治政府是现代政府管理体系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主要方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坚持按照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的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价值取向与目标

(一)价值取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眼于从完善体制机制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上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围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使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新时代新使命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需要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断强化服务理念、不断转变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因此,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将政府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转移到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来。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工作抓手

(一)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并部署了完善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目标任务。

1.坚持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不断健全国家机构职能系统,坚持把着力点放在推进优化协同高效上。要坚持将深化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相结合、同步推进,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2.坚持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要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确保各项政策举措执行有力、落实到位。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完善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有效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完善各项监督制度,确保各种行政行为规范、透明。

3.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要坚持提升政府整体效能,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完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顾全大局、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强化政策协调,注重协同推进,确保各项政策取得预期成效。

4.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要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依法界定、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执法权限,减少执法层级,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执法能力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推进行政执法透明、规范、合法、公正。

5.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要坚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进一步创新管理、强化服务,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条件,为群众生活增便利。坚持政务信息联通共享,统一明确各部门信息共享的种类、标准、范围、流程,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必须强化工作责任制,及时跟踪和反馈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格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建立健全奖优惩劣制度,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不断提升公务员诚信履职意识和各级人民政府诚信行政水平。

(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2013 年2 月28 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民主协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必须深化已进行30多年并取得重要成果的行政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围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着力调整优化政府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1.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持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必须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发挥财政政策作用。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3.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新需要。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

(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目标是持续推动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加强制度建设、法规建设,着力推动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的落实,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要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加大部门间、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增有减、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提高行政效能。要减少行政管理层次,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四)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要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增强地方治理能力,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处理好“条”“块”的关系,既避免职责交叉、事权重叠,也要防止各行其是、推诿扯皮、形不成合力。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做到权责清晰,合理划分各领域中央和地方各级事权和支出责任,实现财力协调,形成与承担职责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均衡,稳步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讨论题:

1.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必要性有哪些?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工作抓手有哪些?

猜你喜欢
体制行政特色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经典来信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