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2019-11-18 21:50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张恺
党课参考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价值观体系制度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张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振华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016 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2017 年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13条路径,其中一条路径就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既是长期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一、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站在增强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为文化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植根于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承着一代代修齐治平的文化理想与治理经验,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条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自觉运用制度力量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二、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的重要基础

文化制度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从文化制度的视角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在这一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指导、先进文化和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根本

我们建设的国家制度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方向的,那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体系,它占领着真理、道义与价值的制高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的文化制度建设就占据了精神高地,就拥有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和不竭的价值力量。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任何文化制度的背后都有一套价值观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和中国革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集成与创新发展,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最大价值公约数”,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我们就能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构建起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创作生产和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先进文化是支撑

《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一种意义体系,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润和涵养。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才能提供文化制度的强大思想动力与信念支撑,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广泛凝聚起人们的精神力量,构建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精神支撑。

(三)文化自信是动力

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即对民族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创造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自觉坚信与执着坚守。文化自信奠基于文化自觉,是对我们“自信什么,为何自信,如何增强自信”等重大问题作出理性分析和科学问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建立在理性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往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潜能,这种文化自信往往具有包容性、创新性与进取性,它使我们拥有强健的昂扬向上的健康心理。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在文化发展中保持强健心理、坚守自我、知所趋止、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顽强韧性所在。文化的繁荣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就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释放出创新创造的巨大文化潜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建起充分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先进文化制度。

三、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的实践路径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恪守党的本质属性、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筑牢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思想基础、凝结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的必然要求。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制度来展开、来推进。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决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为此,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二是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三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四是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光明前景。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决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彰显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此,一是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二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三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四是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五是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六是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决定》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领域的贯彻落实。为此,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二是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是广泛凝聚共识、团结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需要,是赢得舆论斗争主动权、更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需要,是改进创新舆论宣传,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需要。《决定》提出“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此,一是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二是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三是要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四是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文化产品不是普通的商品,它有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决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产品属性和文化生产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为此,一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二是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三是要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四是要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五是要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熔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焕发出勃勃生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更加灿烂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号角,成为鼓舞近14亿人民群众昂扬奋发的精神力量。

讨论题:

1.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猜你喜欢
价值观体系制度
我的价值观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某些单位的制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