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级都深入开展了整治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发现,在个别地方,形式主义仍以隐蔽的形式存在。有的为了上报材料等好看,在整治中尽快出成绩,又滋生了新的形式主义。
缩短会议时间,是记者到某镇采访时,一名干部津津乐道的举措。“县上、局系统、镇上、所里召开的整治工作动员会,各自平均1个多小时。”该镇国土所一名干部向记者介绍。他还不忘强调,“不搞形式,不影响工作。”但记者后来了解到,当时从县上到所里的具体整治方案都没有拿出来,当天开的是中央、省、市精神传达会,且县上会议已用视频开到了镇上,结果当天四个会议内容基本一样。县、局、所方案出台后,各级又层层加开了工作布置会。
减少层层发文也是为基层减负的重要一环。“你看,现在我们能不发文的都不发文,发文同比减少百分之四十,切实减轻了基层的文件负担。”在某地局机关,一名干部掏出当地报纸,上面报道了该局经验。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该局同时在系统内推广了办公软件“钉钉”,不少原本层层转发的文件,日常工作等都在“钉钉”上安排督促,打卡销账,基层负担仍然很重。
“不开座谈会、不听汇报、不看台账、直插基层访民生,切实减少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这是某县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督导组撰写的材料。然而记者了解后发现,一方面,其访问的办事大厅群众系经过镇干部、驻村干部等动员而来,不然平时根本没人。另一方面,半天的督导时间较短,镇上仍要为督导组提供专门的材料,供其向上级写督导报告时参考。镇上的工作人员仍然很忙。
部分地方为整治形式主义,建立形式主义问题清单,甚至专门成立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统计形式主义整治进度,从月报演变为半月报、周报;有的地方推行工作记录簿“七合一”,但要记录的工作事项和内容一点没减少。这哪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减少形式主义成绩呢?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有新举措。如何寻找突破口?有地方干部告诉记者,他们“谋定而后动”,综合评估各种举措,哪项最容易出成绩,最后就选哪项作为突破口。比如一个地方今年就选择了继续整治此前整治过的扶贫领域过度留痕。而真正困扰当地基层干部的一些问题,却不愿意下大力气去整治和解决,在半年总结材料上,则浓墨重彩讲述“突破口战役”的成绩,对其他问题避而不谈。
当前,整治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个别地方“用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问题正说明,形式主义问题具有典型的顽固性、长期性。解决它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领导干部要将对上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以上率下,增强担当,带头更新思想理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重拳出击、碰硬较真。千万不能在整治形式主义过程中,为了急于出成绩,采取不恰当的方法。那样,真可要让干部群众再寒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