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善宽
每至金秋,一段令我难以忘怀的往事便会浮现眼前。那是35年前9月的一天,日丽云淡,风清气爽,我怀揣盖有“南通师范专科学校”鲜红大印的入学通知书前去学校报到。望着那高高的学校大门,我总觉得似曾相识,好像在哪儿见过。哦,想起来了,那是在一回回的甜梦中!顿时,我双眼湿润了,心底里泛起激动的涟漪。
这喜悦真的来之不易。回想在那动乱的年代,作为“老三届”最小的一批学生,我们初中也没读完,就去下乡插队,风里来雨里去,几年光阴就这么过去了。后来被招工,我又进了政府机关。正逢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之时,为贯彻落实干部“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当时县委挑选了一批年轻干部,送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经过两个月高强度的复习,通过了严格的文化考试,我终于被南通师专(现南通大学)录取,成为一名32 岁“高龄”大学生。熬过寒冬倍感太阳的温暖,历经坎坷更觉大道的坦荡。谁能想到扔下了书本十七八年,又重新跨进学校大门;已为人父的我,还能成为一名大学新生。如今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你说我能不激动吗?!
我记得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喜临门”。我就以自身经历为素材,写了一篇记叙文,老师赞许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还在全班朗读了一遍。说实在话,这并不是我有什么“写作技巧”,而是我们这一代被耽误了的同龄人的真实写照,是来自心灵的真情流淌。
其实,如此感慨的也不仅仅是我一个。我们这个被称为“干部班”的学员有40 多位,都是来自南通市、县的机关、企业的干部。大家都有过一段不平常经历,下过乡、扛过枪、做过工,大多已成家立业,最大的几近不惑之年。当年流行着一句响亮的口号:“要把被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因此大家都非常珍惜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的劲头,虽然谈不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但用“争分夺秒”“如饥似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被人们戏称为“爸爸”大学生、“妈妈”大学生的我们,成了校园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第二年,我们在南通师专校园迎来了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大家以茶话会、书画展、文艺演出、征文专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庆节日。因为我们深深懂得:有了改革开放,才有尊师重文的“教师节”;有了改革开放,才有我们重新进校读书这一殊为不易的机会。来年就要毕业了,能以学生身份与老师们共庆“教师节”将会成为我们的终身唯一!
欢庆教师节的喜悦还在眉梢,又一桩喜事来临了。这一年的9月,我的妻子也考入了南通师专,成了我们下一届的“干部班”学员。“既是夫妇又同窗”,一时传作佳话。对此,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和关心,校长王湛(后为江苏省副省长)和他的同事们专门商量,特地为我俩专门安排了单独的宿舍,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便利。当时有人戏言,这在我们学校可算是“前无先人后无来者”噢。
是的,这一代“爸爸妈妈大学生”,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十年的动乱,使我们丧失了应该学习的宝贵时光;改革的春风,吹绿了我们荒芜多年的心田。但愿这一现象永远成为历史,“再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