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忽闻京韵声

2019-11-18 06:50:00张华玲
银潮 2019年4期
关键词:楚剧京韵京戏

文>>>张华玲

清晨,我在外秦淮河的步行桥上健身行走。河岸柳枝曼舞,河中清水泛波,我熟视无睹;人们晨练所携带的音响设备发出不同声响,我也都充耳不闻。忽然,远处响起京戏女声,令我的精神为之一振!那京声虽外形于声,却更像内心幽怨的独白,一字一板、抑扬顿挫,欲放却收、张弛有度,仿佛受了秦淮河水的浸润、得了秦淮河的神韵。我的心有被拨动的感觉,甚至有轻甩水袖、慢移莲步、随声附唱的冲动……

我幼年时曾受到京戏的熏染。我的父亲特别喜爱京剧,可算一介票友。上世纪50年代,父亲凭着精湛的手工裁缝手艺,从大别山下的巴河乡村到省城武汉,打开一片天地。父亲总是一边做着手里的活计,一边摇晃着脑袋,念唱《铡美案》《捉放曹》《打鱼杀家》……我一直困惑:不识字的他,是如何在城里接受到戏曲文化熏陶的?他对京、汉、楚剧及黄梅戏等,说起来头头是道,唱起来有板有眼。遇到愿意听他唱戏、谈戏的人,便视为知音。那时我还太小,算不上是父亲的忠实听众,但耳濡目染,热爱京戏的种子被植入了骨髓。

“文革”时期,一时间,广播里、银屏上播放的全是京剧样板戏。我作为学生和文艺活跃分子,也开始学唱京戏《红灯记》《沙家浜》唱段。这些少年时代学会的东西,竟经年不忘。但有段时间,我也曾疏远过京戏,看电视调台时也避之犹恐不及。也难怪,那时要为学习、工作、家务奔忙,为学历、职称、房子、票子奋斗,情绪浮躁,步履匆匆,哪还有时间去欣赏咿咿呀呀的京戏。我甚至对国家发出拯救京戏的呼声很不解,认为京戏的说白念唱那一套不适合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遭遇淘汰势在必然,理所应当。

可如今,当我不需要再为事业、工作奔忙时,同样是京戏,再听起来怎么就如此心旌摇荡呢?是老了、怀旧了,还是因为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领悟了京戏通过特有的词句、韵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究竟是我懂了京戏,还是京戏契合了我的心灵?

总之,我明白一条,干涸的心田需要与之相契合的音乐甘泉来浇灌、来滋润。我深信,京戏在我国,无需拯救,自会世代传唱下去。

猜你喜欢
楚剧京韵京戏
筝曲《醉京斓》中京韵的演奏表现
艺术评鉴(2022年7期)2022-05-09 02:16:17
如何抓住京剧艺术中的“京韵”
浅谈楚剧历史及发展
——以武汉和孝感为例
戏剧之家(2021年7期)2021-11-14 12:25:41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的传承发展研究
留在心中的那份挚爱
留在心中的那份挚爱
论京戏运用新媒体去吸引青年观众的可行性
丝路艺术(2018年4期)2018-09-10 02:37:56
On “Xi”
Special Focus(2018年3期)2018-04-10 03:27:10
探究黄梅戏王少舫“王派”演唱艺术
戏剧之家(2018年31期)2018-02-12 09:09:02
文化的交融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