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华社摄影部 鲁鹏
在这个时代,我们能看到的照片确实是越拍越多,但能被人们记住的照片似乎越来越少。
这张拍摄于福建宁德的《“独木冲浪”秀绝技》的照片,画面记录的是惊心动魄之场景:顺流而下的独木共由四人驾驭,到底能够安全漂行多远,一路上可谓险象环生起伏跌宕;在奔流不息的时代传播大潮中,这张照片又能被多少人看到和记住,这其中也蕴含着未知的意外和偶然!
仅从呈现效果来看,在无人机普及的当下,航拍新闻照片并不少见,但像“独木冲浪”这样的视角却仍颇有看点。四人分立一根独木之上穿流破浪,虽脚下几无腾挪之地,但手中却有变化之姿,浪花翻涌之间,让画面充满想象空间和视觉张力,扣人心弦之际,流露着激流勇进的生趣和命悬一线的纠结。
碧水兴波逐白浪,独木群篙瞰黄衣。
大面积的白色浪花涌动,于无声处营造出一种气势澎湃的紧张情境;村民身着的黄色服装,在色彩相对单纯的背景中更加醒目抓人,简洁的色彩比对,强化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和现场的冲突氛围。
无人机拍摄选取的悬停高度,值得一提。悬停过高会对主体人物的肢体动作刻画不够,缺少表现主题的细节内容;悬停过低则对环境气势的烘托有所折损,同时对被摄对象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想到,摄影术发明至今,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和更迭,对摄影本身都形成极大的推动与开拓。目前尚不能简单推定,这种外部技术上的引入和成长对于摄影作品内在的创新和命运,到底是积极的技术红利?还是过度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