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虽是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却让中华大地换了人间。“新”“旧”之间,一字之差,相隔已是万里之遥。今天,当人们习以为常地感受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幸福温度时,那个战乱频仍、山河破碎的旧中国,那个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旧社会,那个压迫人民、剥削大众的旧制度,那个地位卑下、饱受欺凌的旧形象,都随着70年前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声庄严宣告一去不返了。
“无边光景一时新。”回望70年,想说的太多,可说的太多。
1953年,23岁的袁隆平刚毕业参加工作,便立下志向:“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于是,他扎根农业,终成“当代神农”。袁老说,他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一串串葡萄那么饱满,籽粒像花生那么大,他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一粒种子生长为一株稻穗”,这是袁隆平奋斗人生的写照,也折射出新中国的变化与强大。因为,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人生精彩,皆因有新中国为其撑起舞台。
来自东北某小镇一个普通家庭的成员这样讲述他的童年经历:“儿时最期盼的事,就是在国企工作的父亲出差回来能带些好吃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盒蚕豆,之前不认识,结果很快就吃光了。说当时像是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吞下去有点夸张,但确实没怎么仔细品尝。”那种记忆中的味道让他念念不忘。如今不一样了,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网购还方便。“那种想吃而不得的经历,再也不会有了。”舌尖上的变化演绎着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奏曲,也浓缩了千家万户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变迁。一个个家的传续、一代代人的传承,汇成新中国大家庭的蓬勃兴旺。
经过70年的奋斗,新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引领潮流。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一个个创新与突破,一次次转折与进步,标注出“中国跨度”“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深度”“中国气度”“中国温度”……
每个人,千万家,我的国。新中国70年,是中华民族成长壮大的黄金时代,我们有幸赶上了。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今天,我们更须再出发,初心不变,使命在肩,继续向前。初心当为恒心,使命贵于生命,一切美好都将在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中变得触手可及。
更美的风景还远,脚下的路还长。幸哉,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舞台,有5000多年文明涵养的精神力量,有70年巨大成就奠定的坚实基础,我们踏上新征程,扬帆凭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