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鞍山解放后第一批发展的产业工人党员,孟泰带领鞍钢广大工人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成为新中国工人修旧利废的带头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主动担任护厂队员,把行李扛到高炉旁,随时准备用身体护卫高炉。他大搞技术攻关,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给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在苏联停止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停产的严峻考验面前,他组织500多名技协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十几项技术难题,并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孟泰一心跟党走,在鞍钢恢复生产过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他1926年就进了当时日本人开办的鞍山制铁所,成了炼铁厂的配管工,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新中国发自内心地拥护和热爱。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8月,他听从党组织安排,举家来到当时的解放区通化,带领工友们顺利完成了两座小型炼铁炉的修复任务,受到通化铁厂的表彰。
1948年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孟泰回到鞍山。当时的鞍钢由于屡遭战争的破坏,已是一片废墟,恢复建设面临既缺乏器材也没有资金的窘境。他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求鞍钢尽快恢复生产的号召,冒着风雪,跑遍十里厂区寻找器材。不仅自己没日没夜地干,他还动员炼铁厂的十几名工友一起干,几个月内收集了上千种材料、上万个零件,建起了“孟泰仓库”。“孟泰仓库”在1949年炼铁厂二号高炉修复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整座高炉300余件配管材料,几乎全出自这里。在孟泰的带领下,鞍钢职工掀起了献交器材的热潮,为恢复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7月9日,鞍钢召开庆祝开工大会,他在会上被授予“一等功臣”称号。8月15日,在鞍钢立功竞赛运动庆功大会上,他又获评“特等功臣”称号。
孟泰全心为鞍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高炉上。为了修复高炉,他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一、二、三号高炉点火前后,他干脆住进了炼铁厂。他提出了“宁叫人找事故,不叫事故找人”的口号,并根据自己维护高炉的经验,总结出维护高炉的操作方法,至今仍在使用。1950年,他先后为瓦斯贮藏器装上了防尘罩,为检修高炉的架工师傅设计和制作了卷扬机。在鞍钢恢复生产的最初几年里,经他提议和主持的小发明、小改革不计其数。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出动飞机在我国边境进行狂轰滥炸。在危急关头,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把行李扛到高炉旁,日日夜夜守在高炉旁。每当空袭警报拉响时,他就抓起大管钳子,像哨兵一样警惕地站在高炉总水门前,舍生忘死地守护高炉。同年8月,四号高炉发生了铁水遇冷水爆炸事故,他不顾生命安危冲上炉台,关闭了水管阀门,阻止了爆炸的继续发生,保护了高炉的安全。
孟泰把多年摸索和积累的高炉维护经验传授给职工,组织职工围绕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会同王崇伦等鞍钢的全国劳动模范开展技术协作,推动了鞍钢技术革新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新模式,成为毛泽东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的核心内容。
孟泰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始终保持产业工人的优良作风。在担任炼铁厂副厂长、鞍钢工会副主席期间,他经常深入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三年困难时期,为使工人保持体力,不影响生产,孟泰把自己女儿靠挖野菜喂大的两头猪送到厂里,为全厂职工改善伙食。得知一批生病职工因为床位短缺而不能住院治疗,他买来废钢管,组织青年突击队自制铁床,既解了燃眉之急,还节省了费用。在“文化大革命”中,面对遭受严重破坏的鞍钢生产,他顶着各种压力,使鞍钢的生产秩序免于遭受各种各样的冲击。在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的8年中,他是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的优秀干部。1967年9月,积劳成疾的孟泰在北京病逝。
孟泰的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给鞍钢数十万职工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以他为代表的鞍钢英模人物铸就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鞍钢职工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