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丽云
摘要: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课程,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情感教学法是课程的内在要求,它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情感教学法的实施可从提升教师素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挖掘教材内容,提炼课程情感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情感、参加德育实践,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情感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6-013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谈到“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1],习总书记的这番话,让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一线德育教师岗位的光荣与责任的重大!
中职德育课(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学生觉得德育课理论性强、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大有人在;教师上课缺乏激情,经常是照本宣科,应付了事,课堂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德育课的亲和力、感染力从而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经过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能在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运用情感教学法,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在中职德育课中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性
关于情感教学法的含义国内学者做了诸多研究,其中卢家楣教授的解释较为权威:“所谓情感教学法,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2]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产生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中职德育课中非常有必要运用情感教学法,主要原因在于:
1.1 实施情感教学法是中职德育课的内在要求
中职德育课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向社会、向企业输送什么样的人才?--德才兼备的学生到任何企业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而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从中职德育课的角度看,依靠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中职德育课必须改革创新以增强课堂吸引力和亲和力,笔者认为运用实施情感教学法是很好的突破口。很多时候,我们的德育课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难以内化觉悟、外化行動,而情感教学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和情感体验,将情感与教学高度融合,把枯燥无味的道德教育内化到学生心理深处,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1.2 实施情感教学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3]当教师致力于创建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时,师生便能达到知识、思维交流与心灵的融通;当教师对学生充满着爱与尊重,关注每一位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好朋友时,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便被引发出来了。
1.3 实施情感教学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关注知识目标而忽略或轻视情感目标,并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情感就容易被引发和调动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能体会到合作、沟通、表达等素养的重要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了,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性将大大提升。
2 在中职德育课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
2.1 提升教师素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把思政课教师队伍评价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这是党中央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充分信赖与认可。我们一线德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具体来说教师要有师爱品质,热爱自己任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待德育教师这份职业,要明白自己的使命,认真负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才能得到学生真实的反馈,实现真情互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的接纳和喜欢程度就提高了。
2.2 挖掘教材内容,提炼课程情感因素
中职德育课教材是积极情感因素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善于对教材进行挖掘、整合,提炼和深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三课关于“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这一内容表述中提到央视每年都会发起“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最美孝心少年们有着一颗尊老、孝老的心,他们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以柔弱身躯担起家庭重担,此部分内容容易触动学生,适合开展情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分享“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因为是同龄人,是朋辈,所以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更能打动学生的心,获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可,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庭美德。
2.3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特定的情境会引发人们的情感反应。要想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和氛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并进行思考、讨论以达到情感的升华,“知”与“情”并获。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四课“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一章节内容,教师便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播放央视品牌节目《朗读者》其中一期“老军医吴孟超”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97岁的吴老先生做过的肝脏手术有16000余例,至今仍保持每周三台大手术的工作强度,吴老先生令我们感到的地方在哪里?在他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通过讨论分享,吴老先生的事迹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碰撞,让学生们明白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既平凡又伟大,在平凡的工作中帮助别人、服务别人最终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2.4 参加德育实践,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德育课若单纯靠课堂上说理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当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社会的大舞台去参观、调查、实践。例如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第四课“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一章节内容的拓展延伸,笔者建议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为老人或孩子表演节目、拉家常、讲故事,提供老幼所需要的服务,让学生在德育实践过程中体会为他人服务的快乐;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火车站、地铁、十字交通路口去做志愿者服务,体验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当然,德育实践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充分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实践基地,例如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培养爱乡爱国之情抑或当地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增强对地方历史和人文的理解;学生只有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进行德育实践才能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并将情感认知外化为行动。
总之,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应始终牢记自身“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教学中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营造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必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收获真知。同时,带领学生从德育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参加德育实践,将真知化为行动,真正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政--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9/c1024-30982117.html
[2] 卢家媚.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帅军.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1):94-97.
【通联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