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颢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你相信什么?”
当我的心告诉我说“是”。
调查记者没有现成的新闻选题,只有新闻线索。在翻阅成百上千条线索的时候,当一个瞬间在内心里出现“是”的时候,查下去。好奇心是一个调查记者的原动力。为什么隧道工程会出问题?为什么明明知道有问题还不维修?为什么要雇人住院?钱去哪了?查下去找到答案。调查记者在新闻线索的迷宫里寻找真相的时候,无穷无尽的反复、迷惑,谁在说谎?是不是记者错了?谁能告诉记者事实?记者该相信谁?十几年的职业经验告诉记者只有走到现场、走到当事人身边才能知道真相,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近一点更近一点,当镜头的焦距是0.38M时,这个距离其实也是记者和真相的距离。
调查记者的路上没有平坦大道,没有鲜花掌声。道阻且长的调查路,几个月的等待后三天三夜的拍摄都是日常。没有抱怨,找到内心的答案是对付出的回报,为什么要做记者?因为社会需要真相,而记者的职责就是找到真相。
如何才能找到真相?要先做一个诚实、有良知、善良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追寻内心“是”的时候,陌生人也会默默地帮助你。能做出轰动一时的调查节目不是因为记者能力超群,天生丽质。而是因为党和国家在支持着他们、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帮助他们、是人民在鼓励他们。节目播出、真相大白、问题得到解决。调查记者不过是完成了他们的的本职工作而已。
在调查记者“饮马江湖,仗剑天涯”的时候,亲人是他们最大牵挂。出差在外,每天给家人发一个位置报一句平安,细细嘱托亲人不要用记者的名字收发快递,孩子放学的时候注意周围的陌生人。作为父亲身后是几个家庭的牵挂,被堵在路上盘问身份的时候、两次进警局滞留超过五个小时的时候、当记者在漆黑的折达隧道里独行的时候、当记者站在300多米高的悬崖边的时候、当记者独自开车往返几百公里山区的时候,除了“注意安全”和“找到真相”以外记者其实想不到更多的东西。
节目播出以后,每当有人问我节目的意义、为什么要这样拍的时候,我只想说事实就是这样。我只是静静的记录我看到的,尽全力完成一个记者的工作。而真相本身是无需解释的。
曾凡华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本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此次获奖的《如此整改的“扶贫路”》属于监督报道类新闻专题作品,这类批评性报道是有风险的,是需要记者的勇气和正义感来支撑的。正因为如此,它的制作与播出更要审慎和郑重。在这次评奖中,也有一篇有关司法题材的参评作品,引起争议。有的评委认为该专题片反映的“因正当防卫致死对方免除刑责”可评奖;而有的评委则认为作为新闻可以,但评奖有关导向,会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似慎重为要……最后无记名投票未得以通过。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新闻评奖的严肃性。
王琼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的新闻专题《如此整改的“扶贫路”》获二等奖。该作品围绕豆腐渣公路背后的政风问题,持续跟踪报道,曝光了16亿扶贫公路偷工减料,整改不力的事实,主题深刻、直指政风、调查扎实,证据完整,有效地进行了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