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改+健康扶贫”模式
——沿河自治县织就群众健康网

2019-11-17 04:58:59陈刚
当代贵州 2019年17期
关键词:沿河自治县家庭医生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刚

过去看病往外走,如今就在家门口;昔日病人找医生,如今医生找上门;以前一人生病拖垮全家,如今贫困群众看病不花钱……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沿河自治县积极探索“医改+健康扶贫”模式,让群众看病就医有了更多获得感。

“医共体”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双轮驱动。“镇里就能看上专家号,何必再往县里跑。”4月3日,在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官舟分院给孩子做常规体检的冉霞钗说,以前一不舒服就往县医院跑,花钱花精力不说,关键是耽误治疗时间。

冉霞钗不知道的是,在镇医院能看上县医院的专家号,得益于两院建立了紧密型医共体关系,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有效提升乡镇医疗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

2018年以来,由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牵头,县直医疗机构与各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或松散型医联体,实现双向转诊、下派专家常驻指导、上挂学习进修等同质化管理。同时,乡镇卫生院也对村级卫生室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县、乡、村三级互动连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逐级下沉,织就一张紧密医疗健康网。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沿河还探索建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以“县级专家+卫生院医生+乡村医生+公卫人员+执业护士”组成,定期开展上门送健康服务。目前,全县贫困人口、4类慢性病患者已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

引人才政策待遇双管齐下。2月19日,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在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肺癌化疗,这也是该院首次进行肿瘤化疗。

“千方百计为患者带来便利。”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剑波说,以往遇到这种病,患者只能往更大的医院跑,现在县医院就能治。

为了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沿河出台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奖励政策,给岗位、给待遇,不断增强县域医疗机构软实力。2018年,全县引进、招录医疗卫生人才166人,全县医疗卫生工作人员达2158人,其中拥有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101人、中级职称132人。

多重保障让贫困群众看病无忧。

“真是不敢想,没花一分钱,病就治好了。”沿河自治县淇滩镇新型村徐家组贫困户徐世明感叹。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整合资源,建立起“基本医疗补偿+大病保险补偿+民政、计生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非医疗费用救助”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报销等方式,让每一个贫困群众生病都能得到及时医治和救助。

2018年,全县补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患者30170人次,产生医疗总费用达11611.6万元。其中,大病专项救治108人,补偿246.64万元,实际补偿比达100%。

今年,沿河自治县聚焦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持续加大健康扶贫力度,以精准健康扶贫助推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沿河自治县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辽宁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水泵技术(2022年3期)2023-01-15 21:44:59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8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联动监督实现良好开局
公民与法治(2022年5期)2022-07-29 00:48:06
红沿河核电站6号机组完成首次核燃料组件装载
水泵技术(2022年2期)2022-06-16 07:08:44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九九歌
以青海省海西都兰蒙古族藏族自治县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为例的应对构思
加快推进马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