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记平邑县“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刘加芹

2019-11-17 03:43:32王树民
山东人大工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平邑县服装厂领头雁

□王树民 杜 帅

10月17日,是全国第6个扶贫日,也是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胡春华在北京接见了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代表、“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刘加芹。她是今年山东省唯一获此项殊荣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刘加芹是平邑县十八届人大代表,平邑县武台镇凯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临沂市自强模范、临沂市三八红旗手、2018年度“感动平邑”十大网络人物、平邑县巾帼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一名残疾人,她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面对周围群众的脱贫渴望,她以“扶贫怎能少了我、先富不忘带后富”的责任和担当,毅然主动加入到扶贫事业中,用弱小的身躯撑起了两家服装厂60多名工人的生计,已累计帮助20多名残疾人、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自主脱贫,书写了一曲扶贫脱贫的动人篇章。

一份磨难,磨砺自强奋进意志

日前,记者走进平邑县武台镇咸家庄村凯凯服饰有限公司的服装加工厂扶贫车间,一台台电动缝纫机飞速运转,一件件衣服在工人手中成型。在这间普通的厂房里,有一些“特殊”的工人——聋哑人李梅、视力不好的孙兰香、智力低下的咸海红,加起来一共有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就是刘加芹的农家扶贫小院。

第一眼见到刘加芹时,她那爽朗质朴的性格,让人不自觉地会对她产生好感。很难想象,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依靠心脏起搏器生活,病重时,她体重最低下降到35公斤,心脏每分钟跳动下降到30次。刘加芹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

1999年,当刘加芹和丈夫刚结婚时,由于丈夫没有工作,家里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只能靠刘加芹在集市上摆摊做衣服,勉强维持家用,家里连一把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当时她公婆已瘫痪在床4年,全家只有大伯哥给的20元现金和盖新房欠下的2万元欠条。一贫如洗的家加上刘加芹的病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刘加芹的丈夫借遍了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终于凑够了8万元的手术费,2004年丈夫陪她去济南做了心脏手术。手术做得并不是很成功,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一条腿的神经受损,她整整瘸腿了两年。

坎坷的经历,让刘加芹深刻体会到了贫穷和身体残疾的艰辛。看着空荡荡的家和辛苦的丈夫,刘加芹暗暗咬牙,一定要努力赚钱,让村里和跟她一样的残疾人都过上好日子。

一个信念,点燃艰苦创业热情

刘加芹十八九岁时曾在平邑缝纫学校学习制衣,还有过加工衣服的经历,与丈夫商量后,她决定办个服装加工厂。2006年,刘加芹从镇上的信用社贷款两万元,从外地买来8台电动缝纫机、1台熨斗、1台锁边机,找了5个农村妇女帮忙,开办起了服装厂。

创业之初,最为艰辛。请不起老师,刘加芹就自己钻研摸索机器,又手把手地教会了工人。厂子建起来了,刘加芹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签订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刘加芹经过四处打听,听说临沂市劳保市场有活儿,刘加芹揣着煎饼咸菜就去了。在临沂市劳保市场,刘加芹一家一家地进、一家一家地问,店家一听是新服装厂,都不愿意和她合作。直到第三天下午,一直留意她的一位老太太看着疲惫的刘加芹,决定将2000件大褂子交给她。正是这2000件大褂,让刘加芹挖到了第一笔创业基金。刘加芹带领工人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第一笔订单,每件大褂赚了2角钱。老太太看到刘加芹人很实在,又陆陆续续帮刘加芹介绍了一些客户,刘加芹的服装厂终于运转了起来。

由于刘加芹干活实在,从不偷工减料,在客户中的口碑逐渐建立起来。老客户都乐意介绍新客户给她。一开始,刘加芹的服装厂仅加工生产工装,利润较低。2011年,经老客户介绍来的一位邹城客户到刘加芹的服装厂进行详细考察后,订做了一批校服,利润相对较高。服装厂转为主要生产校服,后来业务范围逐渐扩展到济宁和枣庄等地市。现在,刘加芹的凯凯服饰就业扶贫车间有裁剪区、熨烫整理区、缝纫区等几大分区,人工机器已全部更新升级为电脑智能机器,各种加工设备达60余台,产品由原先单一的劳保用品转型到校服、工作服等十余品种加工,年利润可达到30多万元。

一种示范,激发自主脱贫内力

刘加芹常常说,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当地的党委政府为她落实了低保等惠民政策,是父老乡亲筹措资金帮她渡过了难关。虽然现在自己脱贫致富了,但是永远不能忘记当地政府和父老乡亲们的恩情。新时期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她主动对接扶贫部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来。

刘加芹知道,作为一名残疾人、一名贫困户,最缺乏的是迈出干事创业第一步的勇气。首先要在思想上帮他们扶起来,才能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刘加芹主动找镇扶贫办要了一份名单,对其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进行了解,与她们拉家常、聊生活,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让他们鼓起勇气,振奋精神,依靠双手致富脱贫。为了鼓励他们,她给自己的厂子定了条规矩,只要是残疾人、贫困户,来多少要多少,而且每做一件衣服比正常人加工费提高0.5元,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和贫困家庭妇女来厂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今年31岁的马文文,家住武台镇孟家庄村,患有严重的驼背病,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因为身体残疾,马文文有些自卑,担心外出打工受歧视。当得知她有到车间务工的意愿时,刘加芹主动到马文文家中与她沟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走出来,并且亲自手把手、面对面地教授马文文如何操作机器。很快马文文就能熟练操作缝纫机了,一年收入一万多元。

一种帮扶,培育脱贫致富本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致富关键在于掌握一技之长。

有些贫困户刚进厂子不会手艺,刘加芹就通过办培训班等方式,对他们手把手、面对面、耐心教;一些贫困户的学习能力较差,刘加芹就安排一些老技工,一对一地帮,一个一个地带。每天中午,刘加芹还为在厂子里工作的贫困员工提供免费的伙食。

刘加芹发现,有些贫困户身体残疾程度较重,有些贫困户家里有瘫痪在床的老人需要长期在家照料,无法外出务工。于是她主动与这些贫困户进行联系,为她们送去缝纫机、加工原料,上门传授加工技巧,定时收取加工成品,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打工挣钱。

今年35岁的赵治美是咸家庄村人,身体患有慢性病,以前每天要服用70多元的中药,家里负债累累,查出骨髓炎后又花了两万元做截肢手术,丈夫也是常年患病,一直靠药物维持,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截肢后的赵治美待在家里不想出门,觉得低人一等。刘加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鼓励她到扶贫车间工作,当看到她带着假肢行动不便,就送来了一台缝纫机,让她自己在家里干,还专门找人送料、收货,让她每月足不出户就能拿上1000多元工资,还不耽误照看孩子,不用再为生计发愁,生活也有了奔头。

谈到未来的发展,刘加芹想法很多。刘加芹打算推进凯凯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加强公司的现代化管理,细化公司部门布局和分工,增强设计能力,提高产品品位和附加值;另一方面推进公司的销售现代化,引入互联网销售模式,提升公司利润空间。2018年刘加芹申请了央行专项扶贫贷款100万元,扩建了厂房,新吸纳职工30余人,新带动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3700元以上。2019年,她又继续申请扶贫资金,准备不断扩大公司的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70多年前,“沂蒙六姐妹”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勠力支前。如今,在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有着和刘加芹一样的沂蒙扶贫“六姐妹”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脱贫致富不忘乡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献自己的一片爱心,书写着新时代沂蒙扶贫新的篇章,帮助沂蒙老区父老乡亲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

猜你喜欢
平邑县服装厂领头雁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8:04
再干十年
环球时报(2017-12-28)2017-12-28 04:33:25
蒋忠伟:自办服装厂 雄霸德国品牌店享誉欧美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6
寒风劲 收葱忙
黄金桃里有“金”淘
立夏时节麦浪翻
回乡创业的“领头雁”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4
网吧监督的“领头雁”
中国火炬(2009年4期)2009-07-24 14:11:34
领头雁
航空知识(2001年8期)2001-09-11 17: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