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巴赫的艺术价值

2019-11-16 02:15乔羽
艺术大观 2019年34期
关键词:复调巴赫

乔羽

摘要:在正文前我想先提两部电影,是分别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上映的《芳华》和《无问西东》 。这两部电影都是讲时代和战争,或者说,讲的是生命与命运。看了很多遍,十分触动内心。而在这两个故事中同时出现了一位作曲家,就是巴赫,在《芳华》中,文工团里低鸣的大提琴传出的是大无之中的《前奏曲》;而《无问西东》中,贯穿主故事线的则是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

关键词:巴赫;复调;超越性;音乐建筑

一提到巴赫,笔者就会想到以下几个词:立体感、理性、超越性、逻辑性。

巴赫的音乐是立体的巍峨的音乐建筑,像我们中国人的音乐思维和书法国画相似,讲究留白和悟性,是线条化的。这两种审美是两种不同的角度。

一、复调

巴赫是一位复调大师,将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我对复调音乐的理解就是,比如一首流行歌曲,我们很容易哼唱出来,因为人声部分就是主旋律,伴奏并不突出。但是复调音乐就与之不同,它有很多个同时进行的旋律线,并且每条旋律线都是等价的。巴赫常用一段简短的旋律,然后其他声部出现这段旋律并追逐其后,多个声部错开时间,但是融合在一起是十分和谐的。

巴赫的音乐是水流的那种感觉,潺潺不绝,非常清爽,干净并且非常丰富。如果我们有四个人一起说话,谁都听不清楚谁在说什么,但是他的四个声部,是和谐的,能听得懂。多个声部互相弥补,互相对话,有问有答。这就是巴赫的魅力所在。

二、体裁多样

他的作品体裁多样,键盘作品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巴赫的音乐风格在那个将教堂当成感情寄托的时代,巴赫的音乐风格也有这对理性的思考。

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巴赫的音乐风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另外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他的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都充盈着无比的深情。

三、超越性

巴赫的超越性,这是盛原老师弹完羽管键琴音乐会之后他的一个专访,当中的一个问题,提到在羽管键琴上和现代钢琴上演奏《意大利协奏曲》时,表现出两种乐器的什么差异。盛原是这么回答的:这首作品在钢琴上,我能够表现出更多层次的色彩,虽说这曲子是巴赫为羽管键琴写的,但他实际上是在模仿一个乐队。这巴赫还在乐谱上做了不同的标记,意思说你可以换不同的键盘来组合。这说明巴赫是想在羽管键琴上达到更丰富色彩的效果。然而在我看来,羽管键琴并不能很好地表达乐队的色彩,但是钢琴可以。

举个例子,《意大利协奏曲》本是试图表达乐队的音色和效果,但是用羽管键琴这么干就显得太单薄了,在现代钢琴上却能满足这个需要。

四、结语

可以说,巴赫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有某种超越作品本身乐器的超越性。比如他的声乐作品的器乐化,在独奏弦乐器上演奏法国序曲和赋格,在羽管键琴上演奏乐队风格、声乐风格或管风琴风格的作品等,说明他总是在用某种有限的演奏介质来达到整个巴洛克音乐文化的无限空间。

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

参考文献:

[1]陈文佩.根据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定位分析西方音乐的特色[J].北方音乐,2015(19):44.

[2]张妹姝.西方音乐流派及其音乐特征分析——评《西方音乐的发展与流变》[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6.

[3]刘进军.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理论及其诉求[J].中国音乐学,2008(3):135-138.

[4]杨燕迪.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对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的深度书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6-11.

[5]達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6]爱德华·汉斯立克.论论音乐的美[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复调巴赫
让人闻风丧胆的巴赫
浅析复调钢琴作品的教学方法
我是听巴赫的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宗教音乐人
一个也不能少
论《穷人》的复调结构
隐士的诗
浅析《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艺术
一生都在争工资的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