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校生教育的点滴思考

2019-11-16 11:16邵郁馨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邵郁馨

摘要: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我们教育的初心是什么?尤其是中职教育,难道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吗?不,知识和技能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方面,我们更应大力开展各种活动和主题教育提高和加强学生的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学会责任担当,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本文就教育的目的和职校生如何开展教育进行初步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教育目的;素质教育;人格养成教育;知识技能

英国著名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家怀特海认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孩子的自我发展之路,让孩子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让孩子发现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自己理解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所以我们的教育不仅包括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试教育,还应包括体现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身边不乏有高分低能的教育例子,即使是个“神童”,但心理素质差、生活不能自理,个性发展不全面,导致后续生活的失败;又或是人很聪明,但思想道德低下,触犯了法律,给社会带来不安定成分。

那么,我们教育目的是什么呢?

一、教育的目的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学生在经过3-5年的学习后,就要走上社会。因此,在职校生走上社会以前,我们除了要教授学生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学会责任担当。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应对能力,提升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技能,是教育中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的任务和目的。

二、教育的入手

(一)独立人格养成教育

1、人格养成教育包含哪些方面

在目前各类考试中,学校、家长看重的考试成绩是我们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吗?蔡元培先生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所以我们首先要培养孩子诚实、乐观的性格,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第二培养孩子有感恩之心,对人对事宽容大度;第三、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看低自己;第四,教会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和修养,有团队合作精神;第五、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听信别人的话,懂得必要的安全常识;第六、鼓励、支持孩子的梦想,不随意打压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第七、培养孩子金钱观,不攀比、不虚荣,合理使用自己的零花钱;第八、培养孩子有面对挫折的勇气,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化悲痛为力量,重新站起。

2、如何开展人格养成教育

孩子的人格养成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实施。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1)父母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老师。首先父母在生活中要处处以身示范,也要诚实守信、积极乐观、感恩大度、有修养;父母多多鼓励孩子,帮孩子树立自信心等;第二,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特别是我们职校学生,正值青春期,作为父母更加要理解关心孩子;第三,父母也要多学习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本意是好,出口就伤”地与孩子相处,学习怎样说话孩子愿意听的沟通技巧。

2)学校是孩子教育的正规场所。学校德育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齐抓共管,开设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树立学生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

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对于一个人来讲,十分重要。责任是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品格,能激发潜能,唤醒良知。

责任胜过能力。一个人的能力有高有低,如果能力低一点,但只要有责任,他会自我勉励,会想方设法地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也会努力提升能力,做好每件事。如果能力高,但责任心不强,不愿担当,则会借口逃避、推脱,造成坏的影响。责任胜过机会。有机会,没责任,机会会从手中溜走;有责任,没机会,只要做好准备,机会仍然会光临。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责任体现首先要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遵纪守法,做合格公民。第二遵守校纪校规,完成学业,尽最大能力达到自己的学业目标,做优秀学生;第三、尊敬师长、父母,和同学友好相处,有一定礼仪修养,做文明人;第四、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学习、做事,做让师长父母放心的孩子。

(三)知识技能的获得教育

这项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的教学教育。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相互信赖的角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教学。

第一阶段是教师“替”、学生“学”。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如讲演,示范,学生听完课后,完成作业,完成考试。但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只有在教师“给”的时候才有效。老师不“给”,学生就无法学习到。

第二阶段,是教师“教”,学生“学”。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把学习方法、规律教给学生,使学生由个别到一般地掌握规律,把教师的传授内经为自己的方法,学生用“身心”参与学习。

第三阶段,学生自己“自学”。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把所学得的一般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新情境中,实现知识、能力的迁移。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实际上教的目的,应该是学生在离开课堂、离开学校后,还能够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做的事情是教给学生基本学习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杜威说:“从教育产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为了别的,而是為了生活。”教育就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关系,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成绩,对学生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参考文献:

[1]李冲锋《教育的细节与大节》-福州教育出版社,2011.9

[2]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0 (2018.1重印)

猜你喜欢
教育目的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及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