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生活之“火把”烛课堂之“暗室”

2019-11-16 11:16屠洪钧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火把生活化

屠洪钧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出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阐述了在“学为中心”理念下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学为中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实施新课标以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新课改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为中心”。所谓“学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现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尤其是一些初中生到了八年级以后学习上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语文枯燥乏味[1]。笔者认为,语文之于生活,犹鱼之于水也。语文课堂教学若脱离生活,必然会黯然失色。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作为“火把”来点燃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低下和课堂氛围沉闷的这个“暗室”急不容缓。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广的语文教学资源,尤其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2]。

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语文课前三分钟时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前不久有位学生在回顾时讲到,在电视剧《何以笙箫默》里面“赵默笙”这个名字很美。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出自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于是笔者就顺水推舟,我们一起对《再别康桥》进行了诗歌赏析,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瞧瞧影视作品中居然存在着语文,学生在看影视作品时除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外还能学到语文知识,真是一举两得。近几年,跟语文有关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比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开心学国学》等等,这些节目内容都可以成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甚至看图猜成语的游戏,教师如果抓住青少年喜欢游戏的心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来促进成语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有收获的。其实除了影视节目和电脑游戏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与人的交往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的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的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使其永远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的将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除了课文本身的学习外,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感受作者遭遇事情发展过程的同时,也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图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应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驱动学生探索学习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与学生认知情感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情境氛围,以此来引导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中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拒绝枯燥,进取心和烦躁心共存。因此,如果我们不构建学习氛围,势必会造成语文课堂沉闷压抑,出现普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消极学习现象。这就要求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倾向,课堂教学方式应当灵动活泼,创设“学为中心”的积极学习氛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1.角色扮演,再现生活

课文是对生活的概括、提炼与创新,在生活中我们总能找到或看到它的影子。在教学中可以创设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等,让学生演绎文字,把文字变成生活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

2.回忆经历,对比生活

书本中的很多事情学生可能曾经历过,人物也可能接触过,他们对这些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努力唤起学生的点滴记忆,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尝试感知,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教学《我的母亲》时,由于学生对自己母亲平时是如何疼爱自己有所了解,课文中的很多语句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我就极力启发让学生回想母亲疼爱自己的言行,与课文进行对比从而感受母爱的伟大。这就使学生和文本、和作者达到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沟通。

3.组织活动,深化生活

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向课外延伸或开展课外活动的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行活动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承担学习任务,根据自我发展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根据自身的实际,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记录,了解当地有关天气的农谚,并向身边的农民讨教一些农耕的经验。这样实现了从课堂到课外的转移,从学校到社会的转移,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促进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从新的视角感知语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语文教育是一种工具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更是一种生活教育。面对问题重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举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火把”去点亮课堂气氛沉闷的“暗室”,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怎样打造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语文课堂》[J].(郝丽.<语数外学习>2014年12期,2014.P33)

[2]《语文课程教学技能》[M].王相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13-14.

[3]《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王晓张.<新课程学习>2011年07期P145)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火把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红亮的火把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可爱的蜡烛
夏天的故事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