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泥塑的历史与传承

2019-11-16 11:16蔡国平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泥塑是我国民间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它的主要材料是最为朴实无华的泥土,但小小的一把泥土却能被泥塑艺术家们的巧手匠心塑造成型,或彩或素,或大或小,造型各异,形态不一,一跃成为不可多得的手工艺品。

关键词:民间泥塑;历史起源;传承发展

泥塑起源于我国传统而古老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相传“天地初开”,女娲抟泥土为人。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便是泥塑最早的历史起源记载。泥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在此发现了大量的泥塑用品,主要是生活用具。泥塑到了汉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考古学家在两汉的墓葬中发掘了大量的陶俑、陶兽、陶马车、陶船等泥塑陪葬品,以此来显示葬墓主人生前的高贵地位和对来世衣食不愁的精神寄托。到了宋代,由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佛教的盛传,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佛像泥塑,而且用作玩耍的泥塑玩具也出现在了市集当中专门制作泥塑的作坊里,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泥塑作品开始进行买卖流传。至清代时期,泥塑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历史上流传盛广的南北两大不同派别:北方有著名的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山泥人,泥塑的发展可谓达到顶峰。

嵊州泥塑起源于东晋时期,是一种嵊州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当时,有“雕圣”之称的戴逵隐居剡溪江畔从事泥塑行当。20世纪70年代,从无锡回到故乡的泥塑大师柳家奎、柳成荫在嵊县创办了泥塑厂,使嵊州泥塑走上了规模化生产之路,创建历史不长,但由于吸收众家之长,而自成一派。

一门艺术历经浪沙淘洗,总有几位钟情于本行的艺人一直坚守着、传承着、创新着。他们本着对泥塑艺术的热爱,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执着于嵊州泥塑的钻研和创作,逐渐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嵊州泥塑发展之路。

嵊州的泥塑由于地域、宗教、民俗等原因,出现了主要以山水,人物和民俗泥塑为主的泥塑作品。嵊州泥塑立意取材极为广泛,戏剧脸谱、吉祥图案、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乡间生活等无所不有。造型优美、生动逼真,色彩别具一格,用色不多,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的笔法涂染,给人以明快醒目的感觉。形态有单体或数个人物组合为一套的。曾经创作出如"乔太守"、"梁山好汉"等一批深受民间百姓喜爱的泥塑。

嵊州泥塑以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和浓郁的民族特色而驰名国内外,远销世界各地。嵊州泥塑创制于民国前,当时该县城关镇东街设有菩萨店,艺人们用"手捏泥人"的方法,手工制作并出售出售观音、财神等泥塑产品。嵊州泥塑造型简洁洗炼,讲究艺术趣味,强调姿态传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小的微型沁塑只有钢笔那么大,然而嘴眼分明,形态传神,生动细腻,在大的也不过20厘米。表现技法精炼,造型精美。嵊州泥塑产品花色品种多,共有200多种。产品造型以夸张变形写意为主,情调文雅,题材广泛。有古典名著里人们喜闻乐观的人物,有神话,民间传说和人们向往的喜庆吉祥题材,也有戏曲、舞蹈、少数民族题材和各类动物等。嵊州泥塑采用当地的特产乌黑泥为主要原料,经过轧泥、翻模、低温烧结(部分泥坯)绘彩、喷漆等工序加工而成。乌黑泥细腻洁净,砂子小,粘性好,可塑性极佳,资源储量丰富,为发展泥塑产品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泥塑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嵊州泥塑经过千年的文化传承,在民间已经演变为与普通生活相关的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还是寓意财富象征吉祥的玩偶,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寄托与追求。泥塑作品的欣赏角度也极为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不同的土地、不同的时代,诞生了神采风韵各不相同的中国泥塑;不同的表现技法、不同的艺术特色,又呈现出泥塑的万丈光芒,在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舞台上折射出迷人的熠熠光彩。

民间艺术多种多样,发展过程曲折而漫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泥塑不仅历史悠久,还体现了不同地方传统艺术的风格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泥塑艺术体现的价值及作用也不尽相同,其样式也多种多样。以期加强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认识,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笔者用四十年的坚持不懈传承并创新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嵊州泥塑。

嵊州泥塑是嵊州特有的物质精神文明象征,因其得天独厚的泥土赋予了有生命力的泥塑作品。泥塑艺人们凭借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捏制出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也以此来记录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十足的乡愁记忆场景。时光如梭,从稚嫩孩童到长大成人,民俗陪伴笔者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唯有以此借以还原留住岁月的脚步。追溯昨天,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用泥塑将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生产、红色文化、传奇故事还原在现留下来,填充了因现代化、高科技时代遗弃获淡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过程。

比如笔者的作品《落地唱书》将嵊州一带的说、唱、演等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完美保存下来;随着唱书艺术的发展,到1902年前后,出现了各有特色的南、北两个流派。1906年始,登台扮演,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地方剧种--"小歌班"(又称"的笃班"),即越剧的前身。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件具有情感表达的泥塑作品,除了有丰富多彩的农民生活作为积累沉淀,还源于对嵊州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为手中的泥人,借一抟泥土来表达浓浓的乡情。

嵊州泥塑的历史悠久,独特的泥土造就了泥塑成为嵊州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不仅承载着浓烈的地域文化底蕴和民俗象征,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作为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傳统民间手工艺品,泥塑不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寄托,更是现代化结合的完美体现。新技术新生活的出现,对于当代民间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民间传承艺人来说注重手艺和技法提升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民间泥塑文化传承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亚飞.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西部皮革,2018,40 (17):73.

[2]尹芳利.民间“泥塑”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北京社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0:4.

作者简介:蔡国平(1960,3)男,浙江嵊州人。现为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嵊州市耕农雕塑工作室总设计师。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传播学视阈下淮海戏传承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