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林
摘要:龙泉青瓷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别。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表征和表现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传统文化精粹与创新工艺的龙泉青瓷,融合当下社会功能需求和消费市场审美体系,运用现代技术与创新设计实现功能与美学的统一,推动龙泉青瓷工艺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的融合与再现,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龙泉青瓷;历史特色;创新设计;青瓷文化;青瓷技艺
一、龙泉青瓷的历史特色
1.1审美意蕴的化身
龙泉是中国重要的青瓷发源地之一,青瓷产于商代,兴于宋代,其类冰似玉的釉色一致为后人称道。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千古名句将青瓷的高洁、脱俗的特色用釉色表达得淋漓尽致。青瓷之釉色呈青绿色是指釉中含有一定成分的氧化铁经原火燃烧后而成。陆羽《茶经》中总结道“越州瓷皆青”,一个青字不仅仅代表了青色,而是一切蓝、绿色的统称。中国古人崇尚“天人合一”,并将这种审美意识融入青瓷的釉色之中,如冰似玉的效果又暗合文人“以玉比德“的价值取向,以粉青和梅子青这两大青瓷经典釉色为例,粉青体现雨过天晴的含蓄美,梅子青展现生机勃发的自然美,当然,还有豆青、冬青等色,无不体现深沉、高贵、典雅、神秘的特质。仅用釉色而不假以其他纹饰便赢得世人喜爱,青瓷在这一点上显然已登峰造极。
1.2 生活需求的表达
瓷器的产生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实际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瓷器的前身是陶器,其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实用性是其最大特点。至商周时期,出现高岭土为原材料烧制的原始青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进步,汉代出现施釉瓷器并在东周晚期终于烧制成真正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名士为躲避动荡的社会崇尚隐逸山林,饮酒阔论的生活理想。在这种生活方式影响下,青瓷品种中新增了杯盏、水柱、虎子等,并创造出把杯、蛙形水盂等新颖造型。隋唐时期,社会稳定各民族交融,少数民族风格与宗教思想影响着当时的装饰艺术,盛行忍冬纹、缠枝纹、莲花瓣等,器型上出现了胡瓶、高足杯等独具异域风情的产品。青瓷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时期,当时的器物种类呈百花齐放之势,分别由实用器具(食器、盛器、贮器、文具盒生活用具)、宗教器具(香炉和佛像等祭祀器具)和明器类(谷仓瓶、管瓶、盘口瓶)组成。繁荣的都市经济下,酒肆林立,饮酒之风推动青瓷酒具发展,涵盖盛酒器(贯耳瓶、梅瓶和玉壶春等)、斟酒器(葫芦壶、瓜棱壶、鸡首壶等)和饮酒器(碗、杯盏、台盏等)。同时,点茶和斗茶的流行,丰富了青瓷茶具的样式,各种茶盏、盖碗盛行。
1.3 中华文化的载体
青瓷承载着上下五千年悠久的中华文化,并成为其他艺术孕育滋生的土壤。它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表征和表现方式,其内涵不仅囊括青瓷技艺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器物文化等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文化,且涵盖社会、经济、艺术、心理等多种范畴的审美体系。青瓷文化在全球语境下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之一,据近年来考古出土的青瓷产品来看,它的足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在《龙泉县地名志序》中称”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青瓷不单出口范围广,数量也惊人,从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的龙泉青瓷数量近万件,可见一斑。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迄今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龙泉青瓷自古代丝绸之路驶向”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交往的一张优美而靓丽的文化名片,也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媒介。
二、龙泉青瓷传承中的创新设计路径
2.1技艺革新的外在驱动
作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青瓷的传统烧制技艺受到世界瞩目,纵观历史,产品的创新总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2001年,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成功重现失传的“冰裂纹”,研制出梅子青、粉青、点彩流动釉、天目金滴釉、珍珠藝术釉等多种胎釉。随后,青瓷工艺美术大师们,研究成功天青釉、高温黑色釉、乌金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紫铜色釉、和雪里青等釉色。在产品材料创新上,基于金逸林与浙江大学联合研究,在传统材料中融入纳米技术,解决了传统青瓷强度低、胎体粗重,高温性能差等问题,改善了胎体的组成与结构,增强了青瓷的抗折、抗压强度,使得青瓷的可塑性得到了提高,降低了薄胎青瓷的制造难度。这些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变革成果,大大促进了青瓷艺术的发展。近年来,青瓷生产技术的创新趋势之一是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陶瓷领域。应用3D打印技术进行青瓷技艺创新有利于青瓷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和装饰工艺。运用新技术对于提高胎体厚薄的准确性,塑造器型不规则的表现力上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2现代功能和审美的内在需求
现代龙泉青瓷产业的创新需将地域文化与工艺脉络为根基,并结合当前社会功能需求和消费市场审美体系进行系统性调研,优化产品结构,进行文化创意设计和新的产品体系设计。这一动态开放的传统青瓷工艺体系在设计过程,需要寻求合适的契合点进行产品开发与与设计,挖掘本土中华文化艺术中的人文精粹,并将现代设计理念较好融入其中。如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的青瓷展示厅里,出现的一款名为“对白”的龙泉青瓷茶器,它创新性的设计,只需按下两盏青瓷杯底部的竹制旋钮,组装后的茶杯摇身一变成为时尚的鸡尾酒杯,迎合了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又如在产品功能上进行创新的产品。
2.3运作模式的助推作用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探索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再发展成为发展趋势。对于传统青瓷行业既是冲击也是机遇。一方面,原始的销售模式产生更迭,由线下转为线上,另一方面传播方式由原先的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变。在此背景下,龙泉青瓷应走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地,积极走出去,利用新媒体如自媒体、直播平台等进行宣传,依托互联网的市场环境,追求产业化目标和创新再发展。新的传播技术如VR、AR技术,基于新兴传播技术与网络推广直播结合,将更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现龙泉青瓷技术和文化。结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数字保护工作,将考古遗址,出土文物,经典作品等进行网络传播,使公众真实的感受到青瓷文化的魅力,使青瓷文化”活“和”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