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职院校教改教研探索与实践

2019-11-16 11:12黄翠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教研院校

黄翠琦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学生为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也关系着学校的存亡,更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抓住当下教育改革的时机,有序开展教改、教研工作。基于此,对当下高职院校的教改教研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基于人才培养质量下的提升高职院校教研教改质量的策略的问题,希望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教改教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86-02

高职院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扶植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国家陆续出台针对职业院校招生办学的规范条例,大大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办学规模不断拓展。此种状态下,需要高职院校紧随教育改革的时代风向,承担社会责任,对自身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教研教改水平。

一、高职院校教改教研现状

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推进教研教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一)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化,视野局限性较大。当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采用的是三年学制,在这三年中学生需要进行两年的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内的实训,最后完成一年的社会实践。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知识技能学习平台,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考试模式、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理论的学习,实践课被压缩,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掌握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大大下降。此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基础,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往往被忽视。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成果不佳

当前,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改,校企合作的模式受到学校与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进步,促进了就业。但是从长远来看,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校的培养质量却是逐步下降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丰富,但是人才培养成果不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或是合作模式让部分学生以及学校产生了惰性心理,认为找到了通往职场的捷径,从而疏于对专业的钻研,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三)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育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这就使得其教育模式把“就业”等同于了毕业考试,学生能够就业就算学校完成了教育目标,因此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技术水平是否合格,而对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并不重视,学生缺乏创新思想与创新的能力,导致毕业学生的创新力普遍偏低,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教研教改质量的策略

(一)制度层面

为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教研教改水平需要具备严格的制度保障,要充分发挥学校制度的监管作用,强化学校教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礎。

首先,需要积极学习教研教改的文件,这是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条件。切实有效地实施制度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研究最新的教研、教改文件内容,其中教学的目标、培养计划、教学的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以及相关的教学人员在对文件、教育材料的不断发掘中进行完善,找到最适合当下学生教育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人员以定期的教研讨论的形式,总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备课制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备课内容趋于固定,甚至潜意识地排斥新的教学内容,这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阻碍,需要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完全更新,造成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全盘否定,这明显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因此,需要结合之前所述,教学人员在对文件的学习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要有所侧重,并将其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比如,可以在确定分阶段的侧重点之后,结合对最新教研教改文件的学习成果创新编写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教师的能力与专业素养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新的时代发展条件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能力

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较为重视知识技能的讲授而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由此教师不妨将教学节奏放缓,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对一个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能力即教学的能力,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就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是否能将知识讲出来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听进去了,寻求有效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得知识。教师在课上教学中不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获得学生对自己所讲知识的反馈,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个性特点,从而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因材施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改革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关注度的上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求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技能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

3.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面对新的时代特点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当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作为肩负学生未来发展前途命运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督促自己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拓展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若仍然固守单一学科知识不去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则会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以及市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核心,努力发展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如此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具有一种危机感,时刻提醒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切忌故步自封、满足现状。自然,我们做出这种提倡并不是让教师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中获得更好应用方法,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4.增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其不断进行教研改革的目标也在于此。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需要在教师的教学中完成,教师增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帮助来明确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也就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就业知识技能后使学生明确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工作。这对教师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了解最新的就业形势,掌握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切合就业实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互联网的发展使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地了解各地的就业行情,提升自身的就业指导水平,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此外,除了由教师进行就业指导外,各个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在教研改革的过程当中强化对校外资源的利用,比如可以就近或者邀请著名的公司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专家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顺利就业。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成立自己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作为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保障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当下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提高教研教改水平,探求能夠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蒋国清.基于高职院校教研工作现状下的教改深化措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1):77-78.

[2]刘杨武,罗萍.以教研促教改实现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1):179.

[3]张建国.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创新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3):130-131.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教研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