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短板主要在四个方面:
其一,从思想看,由行政区划限制所形成的“一亩三分地”决策思维仍然在一些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一體化所需要的全局意识、统筹决策还没有全面的、真正的树立起来。
其二,从地理看,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安徽省与其他两省一市存在明显差别。
其三,从人群看,长三角区域城乡间人口基础性财产、现实个人劳动所得与社会公共服务所获等关键方面相差较大,在有的地区,甚至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人口。
其四,从领域看,在合作交流全面展开的同时,几乎在各个方面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隔和分割。
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应当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一体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其一,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资源要素的无障碍的自由流动和地区间的全方位开放合作;背后的根本支撑和坚实基础必须是也必然是体制和制度创新。
其二,一体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一切工作必须紧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人民的需要来推进展开。
其三,推进一体化发展要与其它有益有效的工作紧密结合并有机融合,应该立足于推进这一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综合考量和统筹把握,在工作着力点上应明确和体现这样一些方面:
第一,把统筹作为前提,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和局部利益的掣肘,树立全局思维和长远意识,坚定地摆脱自身“一亩三分地”利益的约束。各类规划的研究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的谋划建设、关键体制机制的创新调整、相关试验平台的酝酿建设等,都应基于区域整体来考量与安排;各重大关系的调整和重要问题的处置都应把握基本的目标导向、体现长远发展的要求和全局利益的需要。
第二,把绿色作为底色。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应该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和衡量尺度,把绿色生态作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更新和环境优化等一切发展内容的基本标准与硬性约束。长三角过去数十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特别是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方面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下一步的发展不仅仅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应当是结合一体化等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全面转型,形成绿色发展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第三,把创新作为常态。未来长三角要成为比肩国际最好地区的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必须继续把创新放到首要位置。长三角地区要利用独特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在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做出示范,率先建立保障公平而又富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端产业结构、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信誉度的商标与品牌、成为关键核心技术的原创高地;应当拥有全球一流的营商环境;还应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典范,社会成员具有优良的道德水准、深厚的文明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意识。
第四,把改革作为推手。通过改革,打造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投资基础和营商环境;从根本上激发全区域人民特别是关键生产经营主体与创新能量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挖掘资源要素配置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和增进经济效益。下一步深化改革,要注重吸收国际国内一切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并注重与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更加具有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与建设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机结合起来。
第五,把幸福作为目标。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区域要通过一体化等手段,率先使这一地区的人们实现富裕;同时通过丰富公共服务产品、构筑智能化载体、建立公平公正规则、实施优质服务、加强文明导引、美化生活环境等手段,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