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如荣
现阶段,我国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化学作为高中教学阶段中的重要学科,就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在初中学习中对于化学知识接触得相对浅显,所以在高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就会很吃力,因此更需要教师进行着重的引导.本文以高一“离子反应”一课为例,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由于学生在前一学习阶段已经对于水溶液中酸碱盐的电离进行了掌握,逐渐形成了水溶液中的微粒观.所以,进行“粒子反应”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要结合这一知识点,引导学生站在离子的角度,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关于离子反应,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让学生明确离子反应的定义以及离子反应的条件,并让学生能够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利用实验,让学生自主对离子反应以及反应的条件进行探究,并能够對相应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基于这样的要求,本节课要想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要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提升.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1.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在展开实际教学前,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引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究欲望.首先,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书写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情境,在该情境中,教师要使用实验或情境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看或接触到实际的反应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境:应用溶液导电性装置,向盛有稀H 2SO 4的烧杯中滴加Ba(OH) 2溶液,让学生观察到灯泡“亮-暗-熄灭-亮”的变化.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小灯泡的亮暗会发生变化?”“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并让学生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对相应反应方程式的解释.
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于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同时也引出了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实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与兴趣.
2.对于离子反应的本质与反应条件进行探究.
在利用实验情境引出“离子反应”的教学后,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条件等重点知识进行探究.在该阶段的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要最大程度地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这对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互联网,对前一阶段的实验反应中的微观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利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分享”的方式,对于反应中离子数目的变化、离子如何发生变化、离子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新认识等问题进行探讨.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离子反应条件相关知识点的前提下,完成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实验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观察、探究、分析与总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亲自动手完成氯化钡与硫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的实验,并完成对“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离子数目如何变化?”“反应前后离子如何变化?”等问题的回答,并尝试分析“电解质之间是否都能发生反应?”“电解质反应的条件?”等问题.
3.实际应用与知识点巩固.
在完成上一阶段的学习后,“离子反应”中的重要内容基本就已经完成了讲解.为了提升学生对于离子反应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完成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增强以及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应用练习.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于前期学习过的所有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总结出“有哪些反应类型属于离子反应?”并对“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与离子反应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进行思考、讨论与解答.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通过列出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组合,如CaCl 2和K 2CO 3、Ba(NO 3) 2和NaOH、CuSO 4和Ba(OH) 2、H 2SO 4和KOH,让学生判断这些电解质溶液之间是否能够发生离子反应,对于能够发生离子反应的组合列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的应用练习能够提升学生对离子反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在高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教师要在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通过明确教材重点内容,设置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于离子反应的本质与反应条件进行探究,实际应用与知识点巩固,完成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