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菊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许多现象,引起了许多教师的思考。本文通过阐述了各项具体的实际例子,分析了让华丽的情境、低效的活动、空泛的提问减少的必要性以及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体会更多的思维交流的乐趣的重要性,目的是改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探究;课堂现象
新课标改革后,一些课堂出现追求数学片面的“观赏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一些教师几乎是用尽手段,创设具体情境,用一些教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激情被调动。在表面上,似乎数学新课程标准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更藏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思考感悟的时间变少了,思维交流的时间变少了,能力提高的空间也变少。为例能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避免出现这些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减少华丽情境
在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应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以及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而一些教师自以为把握住了教学的关键,提出一些学生无法理解的具体情境,一味的强调“新”,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了许多教学问题[1]。而一个优秀的具体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也就是能够通过这个情景来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并且学生能够通过这种问题得出自己的感悟,激发自身的思考,提高思考的价值。
例如,教师在选取具体情境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生活中的场景,例如选取公园或者学校来作为问题的背景,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知道教室中的灯是什么形状吗?这几盏灯又是由几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呢?”“想必在周末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去公园,那么你们知道公园的椅子可以容纳多少个人呢?它的具体的负重量又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话,减少了华丽的情境,以生活为切入点,学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情境下更好的进行思维发散,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还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同学们都有最熟悉的家用电器,请问你们知道这些家用电器是怎么巧妙地用数学联系起来的吗?”这样的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思考的价值,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思考的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也能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拒绝低效活动
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只是让学生“负担“一些活动,而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享受这个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讨人厌的事情。但是现在的许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是让学生做到“手”动了,而“心”却未动[2]。这样的话,虽然具体的操作变多了,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但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变少了,得到的感悟也变少了。教师应该做到拒绝低效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思维“爆炸”的过程中来。
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维性较强的问题,同时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盲目的举手回答问题,而说不出问题的本质,否则这样的回答也是无效的。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让学生自主的感悟问题的关键,从而能够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总结方法,揭示问题的本质,这样的话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教学《圆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能不能自己试着剪一剪,将圆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图形呢?”“你们可以用剪下来的这些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从而大致推出圆的面积吗?”这样的话,很多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或是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思路。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剪贴大赛,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可以把学生推到活动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掌握转换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独创性。
三、抵触空泛提问
提问的本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思想传递到教师的脑中,从而让两者的思维得到交流,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如今的公开课,更多的教师选择让学生提出一些没有质量但是华丽的问题以给课程“增色”,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而不是以专业的知识为基础并加以思考后进行回答。这样的话使得课堂表面看起来十分活跃,但是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
例如,在教学《1亿有多大》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提出这样的问题,“请问你们能想象出1以到底有多大吗?”虽然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回答变得十分踊跃,但是会拖累课堂进度,无法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更容易会造成一些原本善于思考的同学不加思考就直接回答。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这些切入點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含量,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也要在学生的回答有一定偏差的时候进行指引。这样的话,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举一反三,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再思考,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教师应该要脱离出那些华丽的教学框架,将教学落到实处,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让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我们应该坚守什么?”在意识到自己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的时候,要用实际行动脱下这顶帽子,做到与时俱进,让数学的光辉闪耀课堂。
参考文献:
[1]吕德芝.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发的思考及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165-165.
[2]徐军.数学课堂不要丢失了“有效”——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发的思考及探索[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