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武术体系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2019-11-16 06:26张岩松
青年时代 2019年25期
关键词:明代

张岩松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了明代武术体系的形成背景,认为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建立是武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武术发展是军事需要。此外,本文分析了明代武术体系的具体构成,从明代武术流派的形成、明代武术的具体器械、明代武术的套路3个方面进行细致研究,进而分析明代武术体系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明代;武术体系;武术发展

一、引言

明代是武术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武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其独特的风格、内容,形成众多武术流派或门派;因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化,促使明代武术器械体系形成;大量武术著作问世,从而深化武术理论体系,指导武术套路走向成熟。换句话说,自明代开始,武术发展便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不仅门派林立、项目种类繁多,而且相关理论也日益成熟,对后世武术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明代武术体系形成的背景

(一)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建立是武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时期。宋元两朝民间武术都被禁止,到了明朝,出于统治者维护政权的需要,武术被作为“强兵护国”的一个重要手段,重新被合法化。尤其在倭寇入侵时期,政府统治者为了抵御倭寇侵略、加强对内统治,武术发展再次面临一个转折点,涌现出大量武术大家,如戚继光、俞大猷等。同时,明朝武举制的推行和武学建立为明朝武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度保障,并为众多习武者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使“武”成为与“文”并重的一个门类,提高了武术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在这个基础上,武术取得了巨大发展,使明代成为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二)武术的发展是军事的需要

明代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整个明代,都始终面临着各种军事威胁,如北方敌对势力长期存在,日本倭寇侵袭不断。在这些威胁之下,武术发展必然成为军事的迫切需要。唐顺之的《武编》、俞大猷的《正气堂集》、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何良臣的《阵纪》、郑若曾的《江南经略》等一批涉及武术的名著,正是顺应这个时期的需要,由军事训练及战争实践的检验总结产生的。而俞大猷、戚继光等这些著名武术家、军事家,则成为武术实践与理论的先行者。在这一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武术再次与军事产生紧密联系,曾经的诸多武术套路被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呈现武术技击性的本质回归。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的武术发展,因为战乱、军事需要而被动发展,也曾因安定繁荣而脱离于军事活动,甚至走向歧路,明朝时期还是因为战事需要被重新启用,甚至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

三、明代武术体系

武术体系指若干相互联系的武术理论、套路演练、技击格斗、器械方法构成的有机整体。流派门派的形成、十八般武艺的出现、武术套路的成熟标志着明朝武术体系形成。明代的武术体系主要包括武术门派流派的产生、武术器械和套路复杂化等。

(一)明代武术流派的形成

明代开始,中国武术开始形成流派化或门派化,在每一种拳法和器械中,有了不同风格、特征与内容。郑若曾提到拳法十一家、棍法三十一家、枪法十六家、刀法十五家、剑法六家、杂器械十家、钯法五家和马上器械十六家等。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已经有了由不同技术特点、风格和演练方法等形成的、内部有严格师承关系的武术流派。

明末已有“内家”“外家”的说法。少林拳法为最负盛名的外家拳法,具有迅猛快捷、刚劲有力的技术特点,当时少林僧所习拳、棍、剑、鞭、戟等,以拳和棍最负盛名。明代土世性在《篙游记》中说:“寺僧四百余,武艺俱绝。”演练时,“拳、棍搏击如飞”。郑若曾《江南经略》记载:“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于少林。”少林寺僧和少林棍也曾在抗楼战场上大显神威,写下了明代少林武术保家卫国的新篇章,成为明代武术流派中的闪光点。

针对少林拳“主于搏人,人亦得乘之”的不足,明代武术家创编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顺势使力”的内家拳。内家拳在明代传承体系明确,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六合拳等,特征是在拳理和身体素质上重视内功,在技法上强调由内及外、内外结合,表现出浓厚的道教色彩。其中,“详推此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太极拳是明代武术中的重要流派。甚至于发展至今,太极拳都是中国武术拳种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名牌。

(二)明代具体的武术器械

“十八般武艺”在宋代就已有记载,但不见具体内容,而在明代的典籍中有了具体记载。《五杂俎》中记述十八般武艺分别是: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镐、殳、杈、钯头、绵线套索和白打。拳术理论很讲究练法或战术;棍法技术内容丰富,各具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剑经》棍法;枪法众多,枪术理论较为完备,有杨家枪、石家枪、少林枪、冲斗长枪等,最受推崇的是杨家枪法;弓射、弩射仍是武艺的重要内容;剑术虽退出军旅,但仍在民间流行;明代刀法、刀式种类繁多,自抗倭战争开始,受日本刀法较大的影响,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武术兵器总结的结果。

(三)明代武术套路

由于明代对武术的重视,涌现出大批武术理论与实践者,在构建理论体系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武术与军事名著。明代武术典籍是在明代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相关理论的成熟也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完整体系,使武术理论更加专业化、明晰化、规范化,标志着武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四、明代武术体系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一)武术流派门派形成对武术的影响

武术流派门派的形成,对武术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因为不同门派流派产生,使各门派彼此之间的武术风格在对比发展过程中更加迥异,武术特征、内容等更加丰富。同时,由于各个流派门派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使各门派流派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同道之谊。不同门派的武技风格、特色,共同构建了中华武术的庞大体系,使不同地域、性格、喜好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从而有助于激发习武者的兴趣,促进了武术的传播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各个武术派别间区分明显,使各派别之间,尤其是有地域联系的门派之间存在较大的竞争性,甚至于同一门派的传人与弟子在进行开枝散叶式發展时,也存在很大的竞争关系,事实上,这也是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但是,正是由于这种竞争关系,使各个门派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竞争,甚至于出现彼此孤立、不交流、相互攻击、排斥、敌对的现象,逐渐形成了狭隘的门派观念,在后期的武术发展过程中,因门户之见致使众多武术拳种在发展经营过程中逐渐走向衰落、失传。

(二)具体的武术器械对武术的影响

武术器械的具体化有助于推动武术整体的多元化发展。将各种器械技术动作、特征细化,有利于武术总体的发展,有助于丰富武术内容。同时,明代刀、枪、剑、棍等器械的演练方法及风格特点,已被当今武术所借鉴和吸收。明代拳术实战理论讲究练法、战术,其进退虚实、相反相成等技战术理论对当代武术施与影响,也成为当今武术实战技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武术内容庞博、流派纷杂、风格万千,在武术的一招一式当中,依然伴有明代武术的身影。对于武术器械的发展,在融合各类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特色、个性的器械,但是由于有些武术器械是就地取材,如以农具为器械,使武术器械在观赏性方面存在不足,在后期武术表演化发展趋势推动下,被淘汰于历史车轮下。

(三)武术套路的成熟对武术的影响

武术套路是展示武术技能、特点的方式。林伯原明确指出,套路形式对练武作用甚大,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操习纯熟,可以避免“临敌掣肘”。以套路形式,便于传承与发展武术,利于推动武术发展。同时,通过套路演练,可以将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和神韵等展现出来,对武术各方面做生动描述。可以认为,武术套路实际上就是武术单式动作的串联,通过套路的形式,将某种武术动作进行整合演练,便于流传与发展;同时,因为套路动作的观赏性较强,使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武术练习重點的转移,套路练习成为主要内容之后,便忽视了武术动作原有的技击性特点。所以,脱离实战的套路演练,不利于体现武术攻防技击的意义。

五、结语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时期。武术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武术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自明代开始,武术进一步门派化、套路化、理论化,而且演变成多种锻炼方式,具有强身健体、自卫御敌、娱乐表演等功能,并为现代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包莉,陈青.明代武术体系对后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9(9).

[2]关彦莉.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J].搏击:武术科学,2005(4).

[3]刘先萍,王震.十八般武艺历史解读[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4]林伯原.明代武术发展状况初探[J].体育科学,1992(6).

猜你喜欢
明代
明代官员如何发挥谏言监督作用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