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祖
松江率先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以下简称松江会议),得到毛主席批示,这是建国过程中有关地方政权建设的一件全国性的重大事件。我主要从松江会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启迪谈谈看法。
松江会议的历史价值首先在于“两个领先,带动全国”。两个领先:一个是当时的新解放区,无论在市一级还是在县一级,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条件都不能说很充分,但松江县刚刚解放四个半月就开起来了,而且还开得很成功,所以,这在新解放区是领先的。在全国范围的县级层面,松江会议也是领先的。说它领先,不一定是第一个召开,但至少是最早之一,重要的是开得非常成功,影响力很大。毛主席在批示中希望全国一千多个县都能這样搞,就说明人家还没有搞起来或者没有搞好。因此,我认为松江会议做到了“两个领先”。经过毛主席批示后,它明显带动了全国,带动了全国的新解放区和全国的县级层面。
松江会议的历史价值,还在于毛主席批示中所强调的“联系人民,教育干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特别强调联系人民和教育干部?因为新中国、新政权刚刚成立。稍微追溯一下:1945年在延安“窑洞对”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主席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中共一定能胜利,但能否摆脱王朝兴衰更替的历史周期律?毛主席充满信心地回答:能!因为我们找到了民主这条新路:人人起来负责,就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1949年春,正要进入北平城时,毛主席说,我们是去赶考,要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我们不做李自成。那怎么体现人民当家做主?重要的目标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他们选出的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在人大还开不起来的情况下,就特别要求各级党的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在毛主席看来,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有助于我们党密切联系人民、我们的干部受到教育——让各级干部牢记,一定要联系人民群众,听取人民群众的意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人民是中心、人民是主体。
松江会议的历史价值,也还在于“顺利过渡,走向人大”。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在普选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地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正是在“代行”的基础上顺利过渡,走向了正式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从全国范围来看松江会议,我认为至少有三大亮点。亮点之一是,它进行了选举,96%代表是选出来的。一般来讲,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是协商推荐产生的,但在松江已经选举了,选出来的代表由政府认可加聘。所以在选举这点上,松江在全国各地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是走在前面的。亮点之二是在代表的结构比例上。当时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农业国,作为县又主要面对农村、农民、农业,松江也是如此。它所召开的两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农民代表所占的比例在45%上下,将近一半,而党政军的干部代表才10%。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恰恰是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增加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而那个时候,松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已经以农民代表为主,还有职工代表10%、民主党派代表10%。亮点之三是,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虽然松江县的人大志上没有明确强调松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何时开始代行人大职权,但实际上松江会议已经代行人大职权了。这或许因为松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还没有获得省政府关于“代行”的准许。史料中发现,松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五次会议的常委会已经推选县长、政府委员会的人选,这就是人大选举政府的职权被代行了。松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就是根据前面那次常委会的提名,选举了一个县长和两个副县长,这更是代行了人大选举权。而且还发现,当时已经实行差额选举了——县长、副县长提了六个人选,最后选出一个县长、两个副县长。选举政府委员会议也是差额的,27个中选25个。
因此,我个人认为有选举、代表比例结构以及实际上的代行人大职权的诸多亮点,就很容易走向人大。后来,1953年松江县依法选举人大代表,召开人大会议,实行人大制度,因有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中的这些亮点作为基础,工作确实比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