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胡李霞 咸阳市委外宣办供稿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市因山水俱阳而得名,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辖2市2区9县,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中国十大智慧城市。
70年来,咸阳人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咸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五个扎实”要求和“五新”战略任务,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咸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1949年5月18日,千年古都——咸阳城解放,由此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发展。
70年,在时间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在咸阳2360多年的建城史中也如一颗沙砾。但对生活在咸阳、成长于咸阳的人们来说,这是千年未有之荣光、之幸福。
提起咸阳,人们总是能在历史的烟尘中,寻找到这座城市的身姿、故事与传说。中国的历史,绕不开咸阳;中国的文化,避不开咸阳;中国的习俗,抛不开咸阳;就连中国人的长相,也能在秦兵马俑中找到基因遗传的影子,更不用说世界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同样也和咸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有历史和文化的庇荫,但作为一座身居西北内陆的二线城市,咸阳既没有天然资源的馈赠,也没有后天薄发的优势,却硬是在70年的时光转动中,成长为陕西追赶超越第一方阵的茁壮力量,硬是生长出不输于一线城市的劲头和气势。由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由封闭保守到开放通达,由旧集乡镇到现代都市,由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由文物大市到文化强市。70年风雨历程,咸阳人展现出赳赳老秦、敢闯能拼、追赶超越的奋斗精神,书写了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进步的壮丽诗篇,走过了波澜壮阔、成就辉煌的不凡征程。
煌煌历史,总是由活生生的一个个人写成的。在2360多年的建城史中,有多少年、多少人能享受到城市带来的满足与幸福。在后人的编织和向往中,不在现场的我们总是给予历史很多的期冀和想象,总是将今天的感受投射于经年的时光。今日的我们,在历史现场,在咸阳城里,在切身感受和体会着城市的生发、变化,在身处其中享受和品味着城市的舒适、美好,以及幸福。如此这般,才有了这70年刻骨铭心的翻天覆地,才有了这浓得化不开去的深深眷恋。
这里是我们生活的家,是我们家依存的国,是我们国强壮的肌理、裂变的细胞、活跃的末梢。
这里是今日壮丽的咸阳。
挥毫泼墨由贫穷到富强的壮美画卷
70载发展崛起之路,咸阳实现了综合实力的历史性跨越。
2017年9月,“咸阳马栏红”品牌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商标,成为继咸阳茯茶、三原蓼花糖、淳化饸饹、长武苹果之后,咸阳市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也是唯一的跨县域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7年12月25日,在7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无尘厂房中,繁忙的流水线上,随着一块1.1毫米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下线,标志着总投资280亿元的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在咸阳高新区正式投产,这也是咸阳电子显示产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咸阳这7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从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迈进的奋斗史。改革开放后,咸阳从农业城市向工业化迈进。至世纪之交,咸阳形成了电子、纺织、医药、建材、食品、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9个工业行业大类,咸阳有33个。2000年之后,彬长旬能化基地的异军突起,装备制造业的后来居上,为咸阳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极。从“纺织城”“电子城”的声名鹊起,到关中能源接续地的打造形成,再到如今的电子显示产业凤凰涅槃、重振雄风,高端装备制造业势头强劲、增长迅猛,支柱产业交相辉映、竞领风骚。
发展才是硬道理。建国之初,咸阳生产总值只有1.07亿元,工业仅有纺纱、轧花、榨油、酒精几家小作坊,当时用的还是满清时期从外国买来的机器。为建设咸阳工业,习仲勋同志亲自为国棉一厂选址定厂,咸阳先后涌现出了赵梦桃、吴桂贤、吴运铎等一批创业典型和时代楷模。通过70年的改革发展,咸阳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各个建设阶段的历史任务,迈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2018年生产总值2376.45亿元,是建国初的2200多倍,人均GDP达到54368元,增长了820多倍,公共财政收入89.09亿元,增长了3900多倍。
今日之咸阳,迎来了向产业门类齐全、综合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城市的华丽转身,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加快追赶超越。
陕西省龙头型电子信息企业——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投产,意味着陕西“东有西安三星,西有咸阳彩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
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现代化的生产线
棉纺织业是咸阳的传统优势产业,经过改革发展,实现了凤凰涅磐
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区将打造成西部纺织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现代产业生产加工基地
中创悦·丝路产业园
现代工业发展蒸蒸日上。形成了以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建材、能化、装备制造等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高端能化、电子显示、汽车制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CEC8.6代液晶面板及基板玻璃生产线、冠捷电视、新能源汽车、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浩泽净水、天基互联星座、孙思邈药业等重点项目为龙头的现代产业体系。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39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步入2019年,咸阳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国内外关注的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不但良品率高达97%以上,而且吸引了26户上下游配套产业落户咸阳高新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电子显示产业已迅速崛起;冠捷科技集团生产的100多万台电视机乘着中欧班列远销中亚和欧洲;规模5万辆的新能源商用车项目建成投产,渭河汽车工业走廊初步形成了骨架;亚洲第一的伊利集团把最高端的乳制品生产线建在了咸阳并不断追加投资;香港上市公司浩泽集团毅然把总部从上海迁至咸阳;正泰智能电气、法士特智能制造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落户咸阳并投产运营。
特色农业壮大,欣欣向荣。近年来,咸阳市大力实施“3+X”农业特色产业工程,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壮大北部“咸阳马栏红”苹果,中部旱腰带寿杏、御石榴等干杂果,南部设施农业等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比较效益。2018年农业增加值接近300亿元,粮食种植面积接近500万亩,果园面积300多万亩。咸阳还建设了乾县奶山羊全产业链示范县和武功、泾阳、三原、淳化等4个优质羊乳生产基地县,壮大羊乳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咸阳羊乳公共品牌。目前全市奶山羊存栏量约占全省1/3、全国1/5。2017年,国际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咸阳召开。北部优质苹果、中部时令水果、南部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蓬勃发展,“咸阳马栏红”苹果品牌价值位居2018中国果品区域共用品牌价值榜第4位。
第三产业呈现勃勃生机。电子商务以“买西北”撬起“卖全国”大市场,以袁家村、马嵬驿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每年到访游客5000多万人次,打响了乡村旅游看咸阳、遗产旅游品咸阳、红色旅游读咸阳、休闲旅游赞咸阳品牌。2018年旅游总收入385.96亿元,增长32.1%。此外,建成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大西安文体功能区、新兴纺织工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平台,聚焦“三个经济”高点布局临空经济带,咸阳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三年跃升32位。全市产业结构从建国初的86.9:7.5:5.6调整到2018年的12.0:56.9:31.1。
冠捷科技咸阳厂是冠捷科技集团在全球的第13座工厂,也是冠捷科技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上最为重要的生产基地
位于咸阳的雷丁秦星新能源汽车西部生产基地,是雷丁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基地
“咸阳马栏红”成功注册为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咸阳市唯一一件跨县域注册保护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蔬菜设施农业是咸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产业项目之一
咸阳是我省传统的农业大市,为全省的主要粮仓之一
喜获丰收年
采摘观光农业成为咸阳都市农业版块的重要支撑
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党建工作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咸阳互联网+城市实践的亮点
电子商务经济的腾飞,为咸阳插上了走向世界的翅膀
以袁家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是咸阳闻名全国的名片之一,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第一网红。礼泉袁家村主要是分两个区,一边是关中民俗,一边是农家乐。被人称为陕西“丽江”,荣获“中国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城市商业街
泾渭茯茶走红全国,是咸阳文化经济发展的代表产品
丝路高地由封闭到开放的盛世华章
70载深刻变革之路,咸阳实现了开放通达的历史性突破。
开放与包容是赳赳秦人的基因特质。咸阳曾见证了万里驼铃丝茶路的辉煌,也经历过咸阳古道积尘埃的落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向西开放、双向开放和全面开放,致力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日之咸阳,已经由过去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先后同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与经贸往来关系,与日本成田、美国罗切斯特、法国勒芒、韩国义城郡等16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朋友圈遍及世界四大洲,在全国地级市排名位列前茅,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咸阳还积极发展“文化+对外开放”创新理念,将咸阳茯茶、咸阳“马栏红”苹果、中药材等推向世界;欢恩宝乳业成为国内首家海外建厂的羊奶粉企业,冠捷电视机乘“长安号”班列远销中亚和欧美,201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25亿元,增长69.4%。
冠捷电视乘坐长安号中欧专列远销海外
电子商务产业在咸阳蓬勃发展,让咸阳的农特产品销售到全世界
2000多年前,商鞅徒木立信,推行变法,秦人招贤纳士、广聚英才,从那时起改革的基因、开放的特质就融入咸阳人的血脉之中。近年来,咸阳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引领大发展,改革步子越迈越稳。咸阳市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决策部署,立足“区域共用、资源共享、发展共赢”,顺利完成了15个街镇托管移交和渭河南城12.6平方公里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承接工作,积极拥抱、全面融入、齐心共建大西安。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改革工作第三方评估,行政审批制度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一枚印章管审批”等模式全面推开。“零投诉”营商环境品牌加速形成。2018年非公经济增加值1271.65亿元,占GDP的53.5%。坚持以全方位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兴平儿童福利制度、家事审判制度改革试点经验被中央推广。时间银行、大田托管、首席数据官等“微创新”产生较大影响。贫困群众用药保障、市政设施限时维修等“微改革”得到群众普遍叫好。
借助丝绸之路博览会、农高会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咸阳市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商机
重走丝绸之路的驼队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咸阳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咸阳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是孵化创新科技企业的基地
位于咸阳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咸阳走向开放的重大平台
“一带一路”经济带在咸阳的布局与影响随处都有
咸阳成为内陆城市中西部投资重地,吸引着众多著名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咸阳电商经济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优化营商环境,引来凤凰来栖
商事服务改革是咸阳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
最多跑一回,是咸阳对投资者的庄严承诺
故都雄姿由乡集到都市的辉煌骈赋
70载转型提质之路,咸阳迈出了城市建设的历史性步伐。
咸阳市民文化中心是咸阳重大的民生工程
咸阳湖畔,人们迎着微风绽放着美丽的笑靥。夕阳斜照,湖水静静地流淌……而14年前,渭河边还是一片荒草滩,杂草丛生、污水随意排放,如今这里却成了咸阳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一条街、一座楼、一个公园”已成为咸阳历史,人民路扩宽改造、世纪大道、咸阳湖、渭河湿地等重点项目的建成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咸阳是西部地区生态脆弱区。70年来,咸阳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创绿工程、生态修复力度,一届接一届传承好“绿色接力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咸阳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互促进。突出“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成功争取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取得阶段性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加,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持续改善。河长制、湖长制全面落实,渭河、泾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境内河流11个省考断面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亭口水库大坝和红岩河、柏岭寺水库基本建成,羊毛湾引水、张家山群泉等重大水源工程建成投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牢牢守住了土地红线。自觉从“南山”想到“北山”,确定“三断三清一修复”思路举措,累计投入3.99亿元治理恢复采石矿山14.26平方公里,旱腰带日渐成为大西安的坚固生态屏障。
咸阳奥体中心是新的地标建筑之一
今日之咸阳,一座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现代化都市正在渭水之滨崛起。实施主城区改造提升“6+3”工程,“两城一区两带”(咸阳主城、渭河南城,大西安文体功能区,五陵塬历史文化带、渭河生态带)的空间格局更加明晰。境内公路超1.6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达5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开辟航线337条,乘机1小时内可达全国40多个城市,陇海、咸铜、西平等铁路在境内设站点34个,地铁1号线二期已经建成投用、1号线三期工程获批、11号线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3个县市区“县县通高速”,主城区建成85.4公里的绕城高速。为了谋求群众幸福,咸阳市委、市政府依托渭河咸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作,建成咸阳湖惠民工程,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泽了百万市民。以“虽为人作,宛似天成”新理念全面铺开、历时2年建成逾万亩的咸阳湖二期,打造了一间人人乐开怀的“城市会客厅”。全长2.36公里的亲水步道、16.82公里的渭河生态长廊把咸阳湖一、二期连成一体,古渡廊桥、清渭楼,以及大大小小的湿地公园,细柳营、奥体广场、遇贤亭,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突出秦元素秦文化,强化城市特色内涵,不断创新城市治理,积极推进建筑品质提升、绿化提升和美化提升,奥体中心、古渡廊桥、市民文化中心对外开放,工人文化宫搬迁新建,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智慧城市。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变迁的缩影。上世纪中叶,咸阳城区只有3.0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25条街道总长10.4公里,渭河上没有任何桥梁,群众过河只能摆渡,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市区也只有人民路一条主街。经过70年的发展,全市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24万,主城区面积扩大到90.6平方公里、人口达92.4万,城镇化率提升到51.3%。
咸阳如今的城市格局不断拉大,面貌日新月异
咸阳桥夜景
繁华的城市夜景
夜色中的古渡廊桥,是咸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秦始皇铜车马雕塑
咸阳统一广场
咸阳两寺渡公园
咸阳万达广场
咸阳商场
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绿化绿植的提高,咸阳湖二期成为市民活动的好去处
咸阳渭河亲水步道建成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亲水、观景、健身平台
西安咸阳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
高铁驰骋而过
地铁通到家门口
蜿蜒盘旋的城市立交
淳化县十里塬镇福缘社区
异地搬迁的保障房为贫困群众安家安心
大道为公由贫困到小康的民生诗篇
70载践行初心之路,咸阳推动了民生福祉的历史性攀升。
建国初期,咸阳群众生活积贫积弱,普遍挣扎在贫困线上。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仍处在温饱不足、供给不足的状态。近年来,咸阳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努力,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364元和10893元,是1978年的77倍和193倍。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责任,大力推广村集体经济“三变”改革和“企业+村镇工厂”、“党支部+脱贫能人+贫困户”等模式,注重“志智双扶”,构建大扶贫格局,“六四四”工作法被国务院扶贫办肯定推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作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被评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案例”,北部4个国定贫困县整体摘帽,全市贫困人口由2016年建档立卡的8.83万户29.62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2.02万户4.75万人,贫困村由775个减少到72个,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9.67%下降到1.55%。近年来,每年投资100亿元左右办好30件惠民便民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奥体中心、古渡廊桥、市民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柏油路、水泥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更多群众住进了温暖的新家、喝上了干净的水、看上了闭路电视。在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先看病后付费”,智慧医疗走在全国前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部署开展“六反十打”专项行动,以雷霆之势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3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0个,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市级扫黑、县级除恶零突破。积极借鉴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咸阳、平安咸阳,全市政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日之咸阳,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联手中国银行创建“公益中行”消费扶贫新模式,引进投资110亿元的正大集团全产业链生猪养殖项目。43.39万人已经脱贫,永寿、长武、旬邑、淳化4个国定贫困县成功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9.67%下降到2018年底的1.55%。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3.6%。民生福祉持续上扬。全市拥有医院154个、卫生院178个,其中三甲以上医院3家,千人均床位数达5.72张;扎实推进“双高双普”达标、职业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扩容。截至2018年,全市拥有中小学939所、幼儿园803所,专任教师5万人。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6%,居民消费从温饱型向多样化飞跃,宽带互联网、智能新家电“飞入寻常百姓家”,自驾游、出境游、康养游成为时尚。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4.19亿元,是1949年的近1300倍。
如今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
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贫困劳动力电子加工技能培训
中国银行在咸阳开展精准扶贫跨境撮合洽谈会
农村就业扶贫培训
巨家镇四合村幸福院
集观光、民俗体验、特色美食为一体的农耕风情园
咸阳渭河国际风筝节
市民丰富的文化生活
家门口的“马尔代夫”
欢庆奥运时刻
西藏民族大学的学子们
书香文化渗透在咸阳的城市肌理里
医疗卫生设施取得显著的改善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位于咸阳的陕西中医药大学是全国中医药界的知名高等学府
七彩生活,幸福咸阳
奋笔疾书由文物到文化的自信文章
70载文化自信之路,咸阳书写了锻造文明的历史性篇章。
“秦中自古帝王州。”咸阳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存相得益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咸阳市内共有文物点5313处,由27座帝王陵寝和800余座陪葬墓形成的“中国金字塔群”绵延百里。为了让这些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咸阳市以文物展览为切入点,成功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咸阳主场活动,在黑龙江、广东、桂林、沈阳、深圳等省市举办文物展,盘活馆藏文物,加强对外交流。以马栏革命旧址、爷台山战役旧址、安吴青训班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影响深远。礼泉县、兴平市、泾阳县、彬州市获得“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公社等乡村游景点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每年吸引游客5000多万人次。弦板腔、武功土织布、苏蕙织回文锦等159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民间剪纸、泥塑、皮影、馨绣等民俗文化誉满全国。这些历史遗址、文化遗产成为关中文化、风情的代表,2018年咸阳市旅游总收入385.96亿元,文化旅游业已成为咸阳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咸阳是拥有2360多年建都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果说陕西是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的根脉所在,那么咸阳就是其中的一条“主根”。多年来,咸阳市力促文化资源产品化、文化产业特色化,努力构筑首善之地。咸阳精神深植人心。挖掘提炼“崇德包容、尚法创新”咸阳精神和“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城市品牌,其中“崇德”是咸阳人的品质、“包容”是咸阳人的胸怀、“尚法”是咸阳人的遵循、“创新”是咸阳人的路径,铸就了全体咸阳人共同的价值遵循和精神家园。文明城市实现夙愿。在相继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的称号后,从2015年始,举全市之力强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仅用3年时间于2017年就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同时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制作推出《大秦帝国》《大秦直道》《大汉苏武》《那年花开月正圆》等精品力作,电视剧《黄土高天》《岁岁年年柿柿红》登陆央视黄金时段,电影《信·守》登陆全国院线,揽获3项荣誉。特别是2018年8月,以“激情省运、逐梦咸阳”为主题圆满承办省十六运,向全省人民奉献了一届“精彩、绿色、惠民、智慧、节俭”的省运会,有力提升了咸阳文化影响力。
今日之咸阳,已然成为传承文明的高地、培育文明的沃土、践行文明的标杆。注重抓好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园区优化和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4%。文化自信更加彰显。音乐类节目《礼仪东方》入选“五个一”工程,戏剧《大汉苏武》、眉户剧《樱桃红了》等被列为省“八艺节”展演剧目。文明风尚蔚然成风。坚持每天都是创文日,创出了“一元关爱”“雷锋车队”等项目品牌,梁增基、呼秀珍等咸阳好人的“蒲公英”效应不断释放,才女陈更勇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咸阳精神和城市品牌深植人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为载体,在各行各业持续开展“爱岗创业·发展圆梦”“邻里守望·互助圆梦”“德善传家·和谐圆梦”等系列主题活动;持续开办“道德讲堂”“一刻钟文明讲堂”等群众性课堂。咸阳全面深化“家风孝道”“诚信友善”“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融人文于“创文”之内,积极构筑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园。
唐乾陵
唐昭陵
咸阳古渡遗址
彬县大佛
马栏革命纪念馆
安吴青训班纪念馆
马栏革命纪念碑
爷台山战役遗址
2018年8月18日,第十六届陕西省运动会在咸阳奥体中心举办
将好人文化融入到城市精神当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2017年11月,咸阳市跻身全国精神文明城市之列
呼秀珍: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
梁增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
结束语:
70载筚路蓝缕,70载春华秋实。70年来,咸阳从一穷二白、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弘历史,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也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当前的咸阳,发展热情涌动,发展动力澎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爬坡过坎、追赶超越”的信念深深镌刻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心中,化作新时代干事创业的铿锵力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劈波斩浪,奋楫争先,书写咸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