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层层保障
——绥德县决胜脱贫攻坚战

2019-11-16 02:42撰文并摄影李方园梁佳莹张东红资料
陕西画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贫困村全县园区

撰文并摄影/李方园 梁佳莹 张东红 资料

国家吕梁山特困片区县、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这是长久以来地处陕北中部的绥德县的实际情况。

如何让数以万计的贫困人口脱贫、数以百计的贫困村出列、全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是绥德县千思万想要书写的答卷。

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实施,近年来,绥德县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政法综治、统战群团、人大政协、宣传文化“五大助力”,强化组织领导、攻坚力量、资金整合、作风建设、技术指导“五大保障”,全力决战产业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两房”建设、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十大战役”,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培训新型农民

分红啦!

裴家峁创新现代农业园区 王瑞平 摄

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绥德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区”,2015年至2017年连续3年被省扶贫办评为“绩效考核A级县区”,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截至2018年底,全县10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4670户64668人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在册贫困人口为2111户3490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17%。2019年5月,省政府公布,绥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因地制宜 落实精准帮扶

按照“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因户施策落实帮扶措施、政策跟进强化精准受益”的总思路,绥德县抽调精兵强将多次走访调研,先后制定了《绥德县农业产业脱贫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产业脱贫奔小康规划》《绥德县2017-2020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绥脱贫发〔2017〕5号)等文件,为全县产业扶贫精准施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绥德县将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不断增强脱贫“造血”功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8240元增长到2018年的10021元,增长21.6%。

(一)农业为革新重点

培育新型产业

设施农业提高产值

思路入手: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园区承载、农民参与”的思路,形成以山地苹果为主,核桃、中药材、设施瓜菜、养殖、红薯等特色产业为辅的“一主多副”产业布局,实现了“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途径”。

形成载体:打造现代农业园区76个,以农业园区为主的各类经营主体累计带动贫困群众2.5万户。赵家坬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3万亩,建成1.7万亩,形成了“国企+大学+合作社”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和“山地苹果+特色种养”的循环产业体系,可带动2600多户实现稳定增收。

小杂粮种植面积近15万亩

粮食丰收 郑明亮 摄

引进新品种红枣

核桃加工产业

养鸡业脱贫

核桃栽植面积达10万亩

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14.64万亩 田福生 摄

打造品牌:依托多站合一“产学研”试验示范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以“生产规模化、技术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产品生态化”为目标,不断提升绥德特色农产品品质。打造了全省首个县域公用品牌“绥德范·臻陕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县,8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5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13个有机转换认证。广泛开展消费扶贫、产品展销活动,打响了绥德特色农产品品牌。

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

红薯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创新机制:创新推出“宣传动员、清产核资、制定方案、明确股份、建章立制、颁发股民证”三变改革“六步法”。几年来,共有245个村完成了“三变”改革。以“三变”改革为牵引,将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的利益联结起来,实现了从“耕者有其田”向“耕者有其股”转变。寺坪中心村通过集中连片发展核桃15000多亩,使当地7个自然村成为产业联合体,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当地群众从“入股分红、园区和加工厂务工、参与生产经营、线下零售网上销售”等4个方面增加收入,带动335户757人实现稳定脱贫。

特色养殖

全县山地苹果面积达21.7万亩

全县芝麻蜜香瓜种植达6000亩

社区工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业

万亩苗木基地 郭媛瑞 摄

(二)旅游实现“三效合一”

打造了绿源生态休闲园区、枣林坪上河源、郭家沟影视写生基地、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等集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于一体的景区景点,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直接带动795户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三)电商带动就业

绥德县建成了全市唯一的“阿里巴巴集团兴农扶贫品牌站”,实现339个行政村电商服务全覆盖,电商直接对接贫困户810户,带动就业3500余人。

(四)建立光伏电站

全省建立了23个村级光伏电站和7个多村联建电站,共实现105个贫困村全覆盖,带动贫困群众9224户。

无定河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带

光伏扶贫项目 郑贝贝 摄

风力发电 崔世岗 摄

(五)市场调控安置

突出市场导向,打造“绥德月嫂”等就业品牌;建成扶贫车间和社区工厂5个、扶贫基地4个,让移民搬迁贫困户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贫困人口累计转移就业12435人次,自主创业226人。

(六)科技培优推广

选派56名科技特派员及“三区人才”对接贫困村。在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药材业、设施农业等产业类别设立5个专业技术团队。特派员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9项、试验示范新技术8项,引进130多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2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推广,在种植栽培与动物防疫等技术指导累计培训436次约2148人次。

多重保障 护航脱贫工作

脱贫工作不仅需要“全民皆兵”的战斗力,更需要从上到下的多重保障,才能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落实进行。

一、组织保障

绥德县委书记和县长亲自抓扶贫,夯实三级书记遍访责任,落实县镇两级领导干部包村双向责任,建立扶贫述职制度。2016年以来,县委常委会研究脱贫攻坚37次、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和各类专题会议154次。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成立“四支队伍”管理专班,实行提示函、督办函、预警函“三函”工作法,加强“四支队伍”常态化管理,累计发函1590份。实行脱贫攻坚季度考核排名制度,年度考核脱贫攻坚占分为乡镇60分,部门40-60分,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指挥棒作用。

文化旅游业助推脱贫

赵家坬生态农业示范园

二、政策保障

绥德县共出台综合性文件13个,责任落实方面文件34个,政策落实方面文件42个,工作落实方面文件75个,将全县上下的主要精力聚焦在脱贫攻坚上。

三、资金保障

2016年以来,绥德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2.15亿元,其中整合涉农资金15.03亿元;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15家,累计发放互助资金借款1.26亿元,支持农户10737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5亿元,支持贫困群众6963户。

四、力量保障

实施“五大助力、五大保障、十大战役”,实现全县总动员。做到105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337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行政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269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绥德县坚持在脱贫战线锻炼干部、使用干部,一共提拔使用第一书记54名、“扶贫好干部”32名、乡镇扶贫一线干部182名,以人人过硬促进村户都过硬,凝聚强大合力决胜脱贫攻坚战。

下一步,绥德县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省市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尽锐出战,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确保脱贫工作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贫困村全县园区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园区 党建专栏
园区 党建专栏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