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6 02:47许嘉星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法治道德

■许嘉星/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时事新闻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且贴近生活的时事新闻能够增强课堂趣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但是,笔者深入一线教学实践及调研发现,存在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学生对时事新闻认知贫乏、时事新闻在教学中应用方法不当等问题。为提高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效性,本文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符合课标要求,渗透德育理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学生通过时事新闻了解最新社会热点、认识国情国策、洞察社会万象,在教师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此,将时事新闻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而且发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导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生通过对最新社会热点辨识、正面新闻的感化于心、负面事件的辩证反思,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先进的德育理念。

(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当下使用的《部编版》教材选取的素材具有时代性,但是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道德与法治教师若是将最新时事新闻与课程紧密结合,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最新的社会热点、国家大政方针等。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时事新闻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受到新鲜事物、新鲜知识。这样不仅避免了教材案例的滞后性,而且丰富了教学资源。具有时代性、生活化的时事新闻改变了以往“唯课本教学”枯燥乏味的氛围,新颖的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领会备考角度,促进学生思维培养

从道德与法治考题角度分析,尤其是中考。命题材料都紧扣时代主题,指向核心素养。以2018年陕西中考为例,试题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选取本年度热点素材、党的方针政策、社会发展变化、现实生活。因此,时事新闻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素材,将此应用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关注社会时事、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学生能够通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洞察、思考,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全面的思维。

二、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基于本人在教学一线的实践发现,许多学校领导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够重视,而农村学校表现地更为突出。由于学校领导对该学科认知偏差,认为这门课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担任。一些农村学校甚至会把专业教师安排去任教语数英学科,让一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这些老教师既不是专业科班出身,而且他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意识较为淡薄、不能主动更新知识。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时代性较强的学科,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不主动学习,必然影响教学目标达成。

(二)学生对时事新闻认知贫乏

虽然信息社会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社会,但青春期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较于时事新闻,他们更喜欢关注娱乐新闻、游戏。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使他们很难关注时事新闻。即使在课堂中,教师灌输一些时事新闻,他们似乎也不感兴趣,从内心里缺乏对学科的重视。而农村寄宿制学生,了解时事新闻的渠道较为狭窄,农村学校该学科的师资薄弱,教师课下不寻找、课上不应用,学生对时事新闻认知更是贫乏。

(三)时事新闻在教学中应用方法不当

本人在与一线教师交谈发现,有些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应用时事新闻,但效果并不满意。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方法不当。一些教师搜集时事新闻,并在课堂让学生阅读,告知学生考点考什么、怎么答。应用了时事新闻,但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似乎为考题而学习,未能树立关心社会的大局观。相反,另一些老师,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将时事新闻材料抛给学生,小组讨论后各抒己见。这样的方法教师需及时引导,否则学生无法明确教学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学校领导应增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并提供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对于一线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主动关注时事新闻,不断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以扎实的教学功底、过硬的教学本领将时事新闻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增强课堂实效性。

(二)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求知欲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让学生意识到时事新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时事新闻的兴趣。教师可以及时与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热点,师生共同探讨启发与感悟。农村寄宿制学校,利用午饭后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当日新闻联播,逐渐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习惯,主动了解新闻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文本、音频、视频等工具寓教于乐,采取主题式、实践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时事新闻的主动探知欲。

(三)改进时事新闻应用方法

时事新闻在教学中具有实效性还需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进应用方法。首先,教师应深挖教材主题,避免盲目选取时事新闻材料。时事新闻资源贵在精,而不再多,选取与教学紧密结合、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的典型新闻热点。其次,巧妙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作用。以时事新闻为依托设计问题应具层次化、逻辑性,有效训练学生思维,教师在学生探究问题时,及时引导、点拨。最后,应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将时事新闻灵活应用于导课、案例分析、习题巩固等教学环节,有效发挥其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作用。

四、结语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时代性的学科,作为教学资源的时事新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学校领导加以重视、教师增强学习意识、学生培养对时事新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时事新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实效性,达成课程目标要求,贯彻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法治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这一年,你所关心的大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那些读新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