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蕊
【摘要】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在很多地方都有相似处,但二者也有本质上的区别。本文选取了影视人类学片的经典之作《阳光宝贝》与作家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两部影片为例,从拍摄角度、题材选择等方面分析影视人类学片与纪录片的异同。
【关键词】影视人类学;纪录片
1. 概念界定
1.1 影视人类学片
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英文名称是"Visual Anthropology"。此术语于1985年由当时的国际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埃森·巴列克西教授(Asen Balikci)介绍到中国来。1988年,于晓刚等在《云南社会科学》发表《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影视人类学这一术语正式出现在中国的刊物上。
“影视人类学是以影像与影视手段表现人类学原理,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或尝试建立比较文化的学问。” 影视人类学的载体是照片、电影胶片、录像磁带、数字照相(录像)机、电脑构成的多媒体表现系统。影视人类学的作品一般称为人类学片。人类学片的定义为:“人类学片是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人类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影视学的表现手段,对人类文化进行观察和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形象化表述。”所以说,影视人类学片是人类学工作者,在人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人类学研究时(如田野调查时),用镜头记录下的研究过程。
影视人类学片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拍摄的角度为纯客观角度,这个特征也决定了影视人类学片的科学性及严谨性。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其中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科学。影视人类学片作为其研究的产物之一,是研究对象的真实再现,声与画的结合使影视人类学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说服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有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被多元文化所吞噬,社会各界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结合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中国的人类学学者的研究对象十分丰富。影视人类学片对于保护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许许多多的人类学家走访田间乡镇,去调研当地具有特色的人文历史,同时用镜头记录下调研过程。
1.2 纪录片
纪录片是影视作品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個类型。纪录片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自然类纪录片、地理类纪录片、人文类纪录片、科技类纪录片、记实类纪录片、探索类纪录片、军事类纪录片、历史类纪录片、人物类纪录片。不同类型的纪录片选择不同的拍摄主体,在纪实的同时,加以艺术手段的渲染,使得纪录片不仅具有一定的纪实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其基本特性。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纪录片中都可以看到其制作者的感情色彩,这类纪录片可以称其为作家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部典型的作家型纪录片。
2. 两者的异同
2.1 拍摄的角度不同
影视人类学片的拍摄角度通常是客观角度。影视人类学片的主要目的是纪录人类学者的研究过程,所以影视人类学片的纪录内容通常都是反映社会的真实现象的,是不加以任何艺术的手段去修饰的。影视人类学片的镜头大多采用长镜头,不会刻意的去追求矛盾冲突点或戏剧性,很多一部分影视人类学片在精彩程度上比不上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但是其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是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远远无法比拟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影视人类学片在内容也十分吸引观众,《阳光宝贝》就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这部片子的作者是法国导演托马斯·巴尔姆斯。影片采用纯观察的记录方式,呈现了美、非、蒙、日4国4名婴儿从出生到学会走路的成长历程。身上落着苍蝇的非洲儿童,物质条件优渥的美日宝宝,和山羊抢洗澡水的蒙古孩子,他们的生存环境几乎有着天壤之别,但却都有近乎相同的童真与欢乐。片中没有一句解说词,全程使用了同期声,虽然采用了纯观察的纪录方式,但是这部影片丝毫没有带给观众沉闷的感觉。在观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使人们深刻的意识到不同的地域环境、家庭环境,造就了小孩子们的不同的性格与体格,不得不称赞大自然的伟大。
纪录片的纪录原则理应是客观的,但是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总会加入一些主观视角和个人的感情色彩。纪录片与影视人类学片的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纪录片是纪实的,同时也是艺术的。为了纪录片所呈现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会使用大量的蒙太奇、音乐、旁白等,给观众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这部影片在中国乃至国际纪录片市场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题材的选择成功,选取了人们每天都接触的食物为纪录对象,从食物为出发点引申到环境、人物、社会。《舌尖上的中国》每一集都纪录了不同地域的美食,在表现了地域特色的同时,留给了观众思考的余地。在《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中,制作者不仅用镜头记录下了各种美食,对于环境的描写也十分细致,这是它成功的地方之一。从它所表达的内容上来看,编者是很用心的对拍摄对象进行了筛选,选择有代表性且通常不为人所知的典型。纪录片不同于影视人类学片的一点是,编者更注重镜头的美感。科技的发展使得摄影设备的日益精良,影视作品的清晰度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水准都越来越高,《舌尖上的中国》就用精美的镜头语言表现了各种食物的美,同时更加表现了中国广袤无垠的疆土的美。
2.2 拍摄的题材不同
影视人类学片是在为人类学者研究服务的原则之上,给予观众深层次的思考。影视人类学片在题材上更注重纪录人类社会中的某一群体的人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影视人类学片选择的题材更注重人类学的研究价值,注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人文、发展历程、传统习俗等,这些无形的瑰宝由于文化的融合日益消退,但是这些确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为珍贵的东西。所以说,影视人类学片承载在社会文化保护、人类发展历程、对于人性探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