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
开学第一课
开学了,与你的背包行囊一起拥抱大学校园的,
还有不容错过的开学典礼上来自校长、老师、师哥师姐的殷殷嘱托。
除了洗耳恭听本校的,全国137所双一流高校其他前辈们又说了些什么?
在浏览了近150所高校、近30万字的开学“第一课”内容后,
小编整理出了一份高度浓缩精华版。
不必考第一
“我获得诺贝尔奖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也认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当中没有谁是考第一名的,因为他们只对一两门学科有兴趣,兴趣就是你前进的动力。”
(复旦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诺奖得主丁肇中)
我不知道该不该提倡大家在大学期间搞一些文学创作,据说过去北京大学曾经有个姓杨的老主任,他是反对的,他说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当然也有很多的老师、教授认为大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写作,而且事实上也确实有很多文学院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开始写作,毕业以后也成了很有名的作家。像我们的苏童老师,他也是我们的校友,他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发表诗歌,后来也成为了非常有名的作家。那么我想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你学现当代文学,自己有一定的创作实践的话,也许会对理解前人的创作,或是现成的、已经有的文学作品,或是你们教材上要求的东西,会有一定的帮助的。因为你是有实践经验的,知道这个创作过程当中的一些诀窍,或者说整个过程当中的一些奥秘,你就有可能把握住了,然后你就可以用一个同行的心态去研读教材当中或者阅读当中涉及到的作品。所以我想如果大家有志于在大学期间搞一点文学创作,在充分完成了老师们布置的课业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总比只上网好。当然上网,也并不是说完全不可以。上网跟我们的学习也并没有矛盾,有很多知识也是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得的,我们可以快速地搜索很多的信息。但是我想大家还是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到阅读上去,放在对经典的阅读上。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学典礼,莫言)
要学会享受成长的痛苦。
进入清华的本科需要在中国高考成绩中至少进入前1‰,而高考成绩前1‰扎堆的地方注定是不平凡的。有的同学发现在自己原先最擅长的地方别人很容易就比自己强很多,于是自信心遭到重创,感觉自己被完全否定了,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在梦游中度过,成绩更加不堪。还有的同学第一学期成绩不好,第二学期希望用更多的学分、更难的课程来证明自己,但是接下来的失败却彻底摧垮了他们的自信心。这种输不起的心理和赌徒心理是大部分没能正常毕业的学生和在清华活得很压抑的学生的共同特点。
你会慢慢地接受这个事实:要想在考试成绩上战胜某些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电子系的郑君里教授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哲理:“做学问就像踢足球,一堆人都在围着足球跑,每个人都想进球。能进球的只有个别人,但这并不妨碍大家都在享受着踢足球的乐趣。”
(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教师代表于歆杰)
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如今,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助推“武汉·中国光谷”的崛起,呈现“光一样的发展速度”;引力中心团队30余年坚守潮湿的防空洞,测出世界上最精确的重力常数值;国家脉冲强磁场中心仅用十年便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智造”;数字PET研发团队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形成了完整的创新闭环。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校长李元元)
机械学院空间力学团队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嫦娥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测计划;精仪学院光纤传感团队研发的高效传感器,实现了一系列光纤传感领域的突破;材料学院功能碳复合团队研制出超高能量氟化碳材料,有望助力我国率先突破超高能量存储这一“卡脖子”关键技术。
建筑学院年过七旬的王其亨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测绘,为“样式雷”整整跑了36年,整理、鉴识、判读出了一万多张“样式雷”图档。他向中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古建筑的不朽價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
(天津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金东寒)
机械学院博士生张鹏飞,凭借敏锐的科研嗅觉,发现了猪笼草口缘区液膜单方向搬运的神奇生物现象,与科研团队集体攻关揭示了猪笼草“油嘴滑虫”机制,对解决微创手术器械防粘技术难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我校首位学生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的在读博士生,张鹏飞说,他和创新的“偶遇”得益于他对科研事业的兴趣和热情,以及广泛阅读不同学科书籍文献,经常思考和构建不同学科之间的逻辑联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徐惠彬)
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设立矿科和路科,是中南大学工科的发源地;1906年创建的雅礼医院,是中国西医学的发源地,启中南大学医学医疗之开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如今,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有色金属学科体系链,拥有享誉中外的湘雅医学医疗学科体系群,拥有支撑中国高铁领跑世界的轨道交通学科体系簇。
(中南大学开学典礼,校长田红旗)
近两年,韩静涛教授研制大型空间展开系统,助力“张衡一号”“嫦娥四号”遨游太空;李成明教授团队将金刚石扩热板应用于北斗系列卫星,助推北斗导航系统从光耀亚太到拥抱全球,他们为中国航天贡献“北科智慧”。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杨仁树)
我校1984届校友徐恭义2018年荣获第35届国际桥梁大会“约翰·罗布林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他30多年来一直坚守“建造一座留存永世的桥”的信念,爱桥如痴、潜心钻研、精益求精,设计了50多座特大型桥梁,助推中国桥梁设计走向新高度,为实现桥梁强国做出突出贡献。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杨丹)
开学第一课
学子何为
能动系五字班的冯晨龙同学励志要做“最苦、最累、最折磨人”的实践,三年的时间里,他累计为贫困乡村及中小学搭建太阳能路灯5盏、太阳能灶20台、太阳能热水器40台。
(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本科生代表杨雯惠)
2014年,我们的一位师兄药宁,独自穿越4000公里来到新疆喀什建设祖国西大门——新修公路、招商引资、疏通外贸通道、筹建高新产业园。而他的妻子,法学院毕业的周凌休师姐放弃了北京律所的工作,追随师兄一起奋斗。
(清华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在校生代表王展硕)
今年夏天,一张包括了喜马拉雅山脉近千座山峰的“全家福”在网上走红,点击量超过2000万。而拍下这张让人震撼的雪山全景的并不是专业的人员,而是我们机械学院的曾科校友,虽然拍摄雪山只是他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但他却坚持了差不多20年,每年的假期全部“泡”在了山里,几乎徒步把2400多公里长的喜马拉雅山脉拍了个遍。
前不久,电影《哪吒》火遍了大江南北,但很难想象这么优秀的一部动画电影,他的编剧、导演其实并不是学动画出身的,而是我们华西药学院2003届的毕业生杨宇学长。据说他在读本科时,就发现了自己对动画的爱好,尤其是在校园里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其他专业的同学,那个人无私的给他介绍了当时正在兴起的三维动画软件,使他了解到原来漫画还可以从纸上走向电脑甚至是大银幕,从那以后他就确定了要为动画创作毕其一生。
(四川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校长李言荣)
黄金波同学2012年进入我校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就读本科,2019年硕士毕业。他来自农村,在大学的日子里,做过学生干部,送过外卖,做过家教,还做过超市收银员和图书馆助理,但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当科学家的梦想。在本科期间,他进入了胡红红教授和殷平教授的实验室学习,在本科毕业之前,发表了他的第一篇SCI收录的论文。在硕士期间,他几乎每天工作到夜晚十一二点,凌晨两三点回寝室是常态。他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了5篇SCI收录论文,连续三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在我们学校,有一座小白塔。这座小白塔其实是一座简易的水塔。30多年前,張启发老师回国开启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时候,当时实验室条件有限,经常停水,水压不能保证。为了更好地做科研,他们自力更生修了这个小水塔。这座水塔,是战胜困难、努力拼搏的象征,对我们有特别的意义。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李召虎)
今年暑期,专业基础教学部的20余位师生们放弃休息时间,沿钱塘江溯流而上采风,从钱塘江经富春江至新安江,看三江两岸的发展变化,并联手创作百米长卷《浙江大观图》,用脚步和画笔感悟山河变化。
(中国美术学院新生第一堂思政课,党委书记钱晓芳)
未来感
中国农大的学生必然要直面农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当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农业物联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关键技术特别是精密传感器的制造依然是我们很大的短板。未来我们吃的肉,完全可以通过植物蛋白、干细胞培养等技术实现,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农业革命。而现阶段,这项顶尖技术依然被美国垄断。我们要完成超越,需要你们这一代青年学子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与此同时,京东、阿里巴巴、碧桂园等大型企业都在投资农业。其中京东集团与我们学校合作建立了无人养猪场,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精准喂养,这将是未来农业养殖行业发展的重大趋势。
(中国农业大学开学典礼,校长孙其信)
我工作的是临近空间这部分,大家习惯的是我们高空的几百公里,这里面是卫星的轨道,卫星可以探测,低流层以下大量的云、雨等物质,通过雷达可以探测,但是在100~200公里这个区间离我们远又不远,这个区域往往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认识最薄弱的环节,道理在哪里呢?大气非常干净,里面没有示踪物,卫星不下来、气球上不去。
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于激光和雷达的发展,大家知道大气里面密度探测比较容易,只要激光回光就能完成了,但是大气密度很难完成,要测激光频率还不够,要测激光频率的漂移,激光频率的漂移为什么很难测呢?因为高空大气没有示踪物,大气运动是非常宽频的谱,达到几个赫兹的谱,大气运动对应的频率漂移大概是兆赫的量级和非常宽频的相比低两到三个量级。所以从非常宽频的信号里面把非常小的频移量检测出来是国际难题,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努力,我们课题组顽强攻关建立起一套设备。
我们开始尝试做一些国外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这里面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是量子激光雷达,大家知道传统的激光雷达为了提高探测能力,要么增大外径的口径,要么提高激光能量,这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我们和潘建伟院士团队合作发掘不走传统道路,利用单光子上转换技术,用提高量子效率和压缩大气杂光影响消除噪声提高激光雷达的性能。
所以,采取这样的技术我们做出来的国际上首台量子激光雷达,比美国同类设备探测能力提高将近三个量级,这样做出来的雷达的好处在哪儿呢?就是它体积小、重量轻、系统稳定,而且我们由于可以大幅度压缩太阳噪声,过去激光雷达只能在晚上工作,我们现在不受白天和夜晚的限制,由于我们性噪比比较高,过去激光雷达很难在有云雨的情况下工作,现在我们都可以做到,采取这种技术的雷达将来可以放到飞机和卫星上进行机载和星载的实验。
二是子午工程二期马上要开始,这和一期相比,主要不是投资量有十几倍的增加,我觉得子午工程二期最大的贡献是在于在这样的计划里面,我们首次开始提出国外甚至于美国人没有的设备,比如核心设备之一,就是课题组马上在做的,要探测到500~1000公里大气状态,利用里面痕量的氦原子作为示踪,将建设出国际上第一台氦探测设备,对未来人造卫星安全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论坛演讲,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
责任编辑:陈思
5G时代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传统研究方向将会被互联网重新赋能,这意味着,一大批研究领域将有机会在5G的加持下实现融合、转型、升级、换代。5G时代将会诞生很多我们今天想象不到的研究问题,智能化将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梦幻般的科研未来。表面上看,5G本身解决的依然是网络传输的速度问题,但速度到了这种程度,可以改变基础设施的运行结构,其应用范围会非常广泛,比如,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智慧城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全球生产,以及它们带来的社会、人文、经济、金融、法律问题,等等。这必然导致,一批新兴专业和学科应运而生,另一批老旧专业被淘汰,这就是5G时代专业融合与技术更新的必然趋势。
(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开学典礼,校长乔建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