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宁
摘 要:智能管理系统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革新的重要依据,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必须要在实践发展中科学运用。以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在管理中运用智能管理系统,以此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效率和质量,并为专业学生构建优质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智能管理系统 高校 实验室 科技创新 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c)-0216-02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平台,强化这一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为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提供保障,而且有助于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在整合以往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优化实际管理制度,这也是当前高校发展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校在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控,再受内外因素的制约,很容易持续降低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这样不仅会影响专业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而且难以充分展现实验室的教学作用。由此,在现代化技术理念全面落实中,高校必须要在明确自身人才培育方向的同时,引用现代化技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和革新,以此在构建智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实现预期设定的工作目标。下面对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1 智能管理系统
从本质上讲,智能管理系统是指专门为嵌入式网络监控设备而开发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其是以C/S架构为核心,根据网络进行综合视频管理的一个平台[1]。因此,在高校教育革新发展中,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不仅可以解决以往发展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助于提升实际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以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形式过于老套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信息时代逐渐到来,不管是计算机技术,还是互联网平台等,都成为各行企业革新优化的前提条件。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而言,领导人员虽然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也开始在实践工作中引用,但从整体角度分析,实际管理工作的智能性和科学性依旧不足,具体管理方式也非常老套,少部分高校依旧在沿用传统人工管理方式,这样不仅会增加人工成本支出,而且会产生非常多的管理问题,以此降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安全,影响校内师生的教学工作。
2.2 登记管理需要优化
现阶段,随着高校学生数量的提高,促使实验室的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此时若继续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登记工作,既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又会增加实际管理难度。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对学生都是全天候开放的,而以往提出的管理方式并不能适应这一需求,因此需要高校在构建智能管理系统后,对实验室进行智能化管控,这样不仅能缓解实践工作压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2.3 安全监管不达标
现阶段,虽然有少量高校引用了智能化管理系统,但通过了解实际管理情况可知,安全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并不达标,人工依旧是工作的主导者。由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员工可能还是其他岗位负责人,抑或一人管理多个实验室,所以无法实现对实验室进行全天候的管控,这样很容易在运行中出现潜藏的安全隐患,不仅无法保障进入实验室师生的安全,而且还会产生无法预料的损失。由此,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3 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智能管理系统的运用
3.1 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面对革新速度越来越快的市场环境,高校必须要在明确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加大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院校科目教学、不同级别的科研工作整合到一起,构建开放式的实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一背景下,院校师生不仅拥有彼此沟通的平台,而且具备对外交流的机遇。因此,高校要严格按照“教學相长,教研相长”的原则,将学科建设看作工作发展的基础内容,让人才培育与科技创新成为教育的重点,促使管理和服务在整合落实中,为院校师生构建优质的实验室环境,此时他们不仅能成为实验室的主导者,而且可以从中收获更多知识。
3.2 推广全天候的开放管理模式
通过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构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全天候的对外开放,有助于高校学生在网络预约中,按照规定要求自由出入实验室,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而且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具体管理措施分为:其一,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高校学生对实验室教学中存在疑虑或想要重复训练的实验提出申请之后,中心必须要及早安排。尤其是对即将毕业和实践作业的学生而言,实验室在全天候开放中,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时间。其二,优化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全天候的高校实验室,可以为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提供依据。原因在于低年级学生面临较大的课程压力,白天并没有闲暇时间进行实验室训练,而全天候的开放有助于他们在调节自己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试验训练。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根据实验中心完成的项目已经达到了上百个,这样不仅能强化他们自我管控意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2]。
3.3 全面优化实验室教学方式
通过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科学落实智能管理系统与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多学习空间。管理员工可以将与实验教学有关的内容上传到网站上,如题库、教学大纲等,促使学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教学前进行预习训练,而在完成实验室教学工作后,学生也能继续从网站上获取有关资料进行知识巩固。这一方式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不仅能帮助他们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而且有助于他们预先全面了解不同专业中实验室课程要求及所学方向,以此提早做好学习准备。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将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站平台上,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下载观看。另外,学生的考勤与日常成绩都会由系统统计完成,这样不仅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有助于成绩统计工作更加科学和标准。
3.4 提出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措施
从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各地实验中心根据校企合作的方式,自主构建了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并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提供了全新模式。在实践应用中,高校管理人员可以依据视频监管、刷卡及电源控制器等硬件,构建多种子系统,如实验室教学管理软件等,而后整合中心网站,对实验室内部各项业务步骤及参与的人、物、事等进行科学管控。同时,依据对实验室实施全方位的过程管理,并强化应用设备仪器的终端方式,有助于提升应用机械设备获取数据的精确性。另外,按照“管两头、控中间”的方式进行操作,有助于高校在没有管理员工的状态下进行全天候科学控制[2]。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而言,构建智能管理系统,既能突破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又可以控制成本支出,提高整体管理工作获取的各项效益,对高校师生来说具有积极作用。由此可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领导人员必须要认识到构建智能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注重整合自身实验室管理工作现状,引用现代化技术理念,设计适宜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在实践应用中做好系统维护与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保障系统运行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展现智能管理系统的作用,以此在实现预期教育管理目标的同时,优化高校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丽娜.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在高校实践教学中设计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268-269.
[2] 张卫明,王红梅.高校实验室设备智能化管理模式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47-251.
[3] 彭晓波,唐璐,张红涛,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0):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