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探案集》不同汉译本的翻译批评

2019-11-15 02:39徐君涵张轶前
北方文学 2019年30期

徐君涵 张轶前

摘要:《福尔摩斯探案集》开辟了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是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该作品曾被译成57种文字,凭借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案情,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本文通过对比《福尔摩斯探案集》汉译的不同译本,对其翻译进行批评与赏析。

关键词:《福尔摩斯探案集》;汉译本;翻译批评

一、译本特点

福尔摩斯的汉译本在最早出现在1896年,以《英包探勘盗密约案》为标题在《时务报》上连载。随着作品在中國逐渐家喻户晓,反复出版,目前的汉译本已经超过30版。本文选取了其中特点比较突出的三版汉译本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包括张坤德译(下文简称张译)的四篇福尔摩斯探案合集《新译包探案》,周克希译(下文简称周译)的《福尔摩斯探案选》,俞步凡译(下文简称俞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周克希版和俞步凡版更为现代读者熟知,而张译版作为首个汉译本,具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他将英文翻译成当时使用的文言文,为符合国人阅读习惯,将原著滑震(华生)的第一人称视角改为第三人称视角,原著插叙改为顺序,对无关情节进行了删减,并将标题作了本土化处理。周译版忠实原文,行文流畅,描写生动,将沉稳、机智、绅士的福尔摩斯形象跃然纸上。俞译版风格独特,注重细节,体现译者的重新创作性,但部分翻译的可读性争议较大。本文将结合这三版译本各自的特点就章节标题和译文内容的翻译进行批评和鉴赏,以便为后续推理小说的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章节标题的翻译

推理小说的章节标题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对事件概要总结,直观反映案发地点等案件信息,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白马山庄杀人案》等等。另一种是猎奇性标题,反映案件某一特点或者文章主旨,不如《白夜行》、《姑获鸟之夏》、《底牌》、《危险的维纳斯》、《默读》,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在标题翻译上,张译版作为《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最早版本呈现了晚清文学作品语言文字特点,以及对外来文化意识形态上的改组借鉴;周译版符合现代汉语文法,在标题翻译上还原度高,简洁明快,突出重点,成为之后众多汉译版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标题翻译的借鉴参考之作。

例1:

原作标题:The Adventure of the Naval Treaty

张译:《英包探勘盗密约案》

周译:《海军协定》

例2:

原作标题:The Adventure of the Final Problem

张译:《呵尔唔斯缉案被戕》

周译:《最后一案》

例1中,张译版出现在晚清,大背景是国人正从长期的闭关锁国思想封闭逐渐走向开眼看世界,一些外国事物对于国人来说是新奇又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因此,张译版标题体现了较强的读者意识。The Adventure of the Naval Treaty原作语言是英文,且作品内涉及的许多内容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而在时代背景条件下,译者需要让国内的读者尽快了解故事概要,最大程度上呈现这个故事。为此,他将侧重店放在了提高读者接受度上,在翻译标题时,增译了“英包探”一词,将故事主人公“福尔摩斯”类比为“英国的包探(包拯或包公)”。包探是国人熟知的,便于当时的读者理解角色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功能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读者们的接受程度,扩大了受众群体。周译的《海军协定》则忠实又简洁的还原了题目。例2中,张译的标题,体现了一种被动式的文言文结构和故事情节概述,但并没有呈现原文强调的“Final Problem”,而周译版《最后一案》则真实呈现了原文的“Final Problem”。

相对于周译版,俞译版在标题翻译上体现了译者的个性。然而在部分标题翻译上,俞译版语言僵硬,文法不通,可读性不强。

例3

原作标题:Silver Blaze

周译:《银焰马》

俞译:《宝驹天门白》

标题直译是“银色火焰”,但如果通读全文,读者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抽象的名词是来形容案件的要点,一匹“Silver Blaze”马的。周译版“银焰马”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易于读者理解。而俞译版呈现的效果介于文言文和白话文之间,天门白虽然形容出马的前额是白色这一特点,但是又用的定语后置,使标题整体读下来不伦不类,匪夷所思。

例4

原作标题:The Adventure of the Dancing Men

周译:《跳舞的小人》

俞译:《跳舞人隐语案》

周译版《跳舞的小人》既贴和原文标题,又向读者设置了悬念,跳舞的小人具体指代没有提及,恰到好处为后续内容留白。而俞译版《跳舞人隐语案》虽然准确的概述了案件特征,但是对于还没有开始阅读文章内容的读者来说,这样的标题翻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泄露了案件的手法,犯了推理小说中标题翻译的大忌,失去了标题应有的悬疑性。

例5

原作标题:The Devil"s Foot

俞译:《魔鬼脚跟毒人案》

例6

原作标题:The Creeping Man

俞译:《教授壮阳爬行案》

例5,例6的标题翻译除了泄露文章内容,还存在其他问题。例5《魔鬼脚跟毒人案》句式杂糅,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不如直接翻译为《魔鬼之足》妥当。例6将The Creeping Man译为《教授壮阳爬行案》不仅不符合现代汉语文法表达习惯,还缺乏文学作品应有的文采,甚至“壮阳”一词颇显低俗趣味。不如直译为具有悬疑色彩的《爬行人》效果好。

三、推理小说内容翻译

《福尔摩斯探案集》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离奇,推理逻辑性严密,语言洗练通俗,形象易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因此,在翻译小说内容时,要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行文流畅,可读性强,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7:

原文内容:

It is possible even that you may have heard that through my uncle's influence I obtained a good appointment at the Foreign Office, and that I was in a situation of trust and honor until a horrible misfortune came suddenly to blast my career.

周译:或许您还听说过,我靠舅舅的关系在外交部谋了个很不错的差事,上司对我非常器重、褒掖有加。但不幸的是,有一天厄运突然降临,毁了我的前程。

俞译:很可能你是听说我凭舅父的关系在外交部谋到了美差,颇受器重和信任。可是并不知我已祸从天降,仕途就此告终。

对比例7划线部分,周译版使用了一个并不常见的词汇“褒掖有加”,容易令一些读者产生疑问,而俞译版“颇受器重和信任”在此处更为达意,也更容易让读者接受。翻译划线部分最后一句时,周译版行文流畅通俗易懂,俞译版虽然在译文中使用了四字格成语“祸从天降”增加了译文文采,但“我已”这两个表达人物和时间状态的词的添加又降低了整句译文的可读性,造成词句杂糅。另外在中文中,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下主语“我”可以省掉不译。因此,此处还可修改为“却不知祸从天降,仕途就此告终。”更为简洁明确。

例8:

原文内容:The first of these, however, deals with interest

of such importance and implicates so many of the first families in the kingdom that for many years it will be impossible to make it public.

周译:其中的第一个案件事关重大,并涉及王国多个最显贵的家族,因此在若干年内是不能公之于众的。

俞译:其中第一件案子事关重大,涉及王国第一家庭中的许多显贵,所以若干年内不可能公之于众。

例8中划线部分,由于文化历史差异,原本在汉语中“第一家庭”这样的表述词汇不常见,而在英语中“first family”却是一个大众熟知的词汇。周译版“最显贵的家族”虽然易于中文读者理解,但在前面的“多个”和后面的“最”在汉语文法上形成了病句。而随着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第一家庭”这类的欧式语言也逐渐渗透到中文表达中,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俞译版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译文读起来还是略微生硬。结合中文表达,此处还可譯为更易于读者接受理解的“并牵连王国最上层的诸多家族”。

例9

原文内容:No case, however, in which Holmes was engaged has ever illustrated the value of his analytical methods so clearly or has impressed those who were associated with him so deeply.

周译:然而在福尔摩斯经手的所有案件中,这一案件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了他的分析方法的精妙绝伦,并给予他共事的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俞译:然而,凡是福尔摩斯经手的案子,都没有像该案如此清楚地显示其推理水平之高,而给予关注的人们如此深刻的印象。

周译版强调出了原文的“the value”,但是“再清楚不过”稍显翻译腔,“显示了……精妙绝伦”属于汉语中搭配不当的病句,俞译版译文中“显示……之高”“给予……印象”也同样存在了搭配不当的病句问题,个人认为此处可以适当调整句式结构,改译重组为“然而在福尔摩斯侦办的所有案件中,他精妙绝伦的推理演绎,在这一案件中展现的最为明显。和他共事之人对此印象深刻。”

四、结语

从福尔摩斯探案的故事首次在时务报上刊登译文到如今,其汉语译作已经历经百年。这本展示维多利亚时代风貌的英国推理作品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中西文化的深入交流,和译者翻译水平不断精进,而愈显魅力。本文选取了其中侧重读者接受理解的张译版,忠实原文意境的周译版,和不拘一格创新重译的俞译版三个翻译风格突出的译本作为语料,就标题和文章内容两方面的翻译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分析批评和鉴赏。在标题翻译上,优秀的译本忠实原文,流畅达意,还原意境,生动明快,避免标题泄露作案手法。在文章内容翻译方面,推理小说虽涉及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或门类广泛的生活常识,却不是纯粹的科普读物,因此在翻译时既需体现故事严谨的逻辑层次,又要求译文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可读性强。

参考文献:

[1]DOYLE A.C.Stories of Sherlock Holme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2]阿瑟·柯南道尔,俞步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共4册)[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阿瑟·柯南道尔,周克希.福尔摩斯探案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坤德.新译包探案[M].素隐书屋,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