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读者》就是遇见美好

2019-11-15 03:35金艳
读者 2019年23期
关键词:百态温润读者

金艳

第一次接触到《读者》是在上中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课外读物很少,对书籍如饥似渴的我,常常“饿着肚子”,家里的那几本书早就被我翻烂了。有一次,作为学习委员的我在老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读者》,老师似乎看穿了我既好奇又渴望的眼神,“拿去读吧!”就像干渴的土地等到甘霖一般,我拿起那本薄薄的杂志,飞奔出老师的办公室,竟然忘了抱作业本。一个下午的时间,我就读完了整本杂志。从那以后,我更喜欢去老师的办公室了,老师也总是“善解人意”地悄悄把杂志塞给我。慢慢地,我写作文的时候开始借鉴《读者》上面的文章,老师也总表扬我写得好,我的作文还经常当作范文念给大家听。

上了师范大学以后,自己有点“小钱”了,在有限的伙食费里,我总要省下钱来买《读者》,几乎期期不落。同宿舍的姐妹总是排着队借阅。那时候,我最喜欢从《读者》里找梁实秋、郁达夫、朱自清、三毛等作家的作品来读。我喜欢他们朴素的表达、隽永的文字、飞扬的思想。可以说,《读者》不仅是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还培养了我的艺术气质。

后来,我参加工作了。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给班上订了《读者》,想让孩子们也能从中汲取营养。但一本杂志哪够五六十个孩子读啊!孩子们经常为了“抢”杂志而起争执,我既欣喜又烦恼,欣喜的是他们和我一样热爱《读者》,烦恼的是总要调解“争端”。后来,我鼓励他们自己在家订阅,这样,不仅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还可以带到学校来和大家分享。

清晨,我和孩子们常常从诵读《读者》中的诗歌、美文开始。有时,我会把《读者》里的文章当成范文来教,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我和孩子们一起精读、讨论文章中精美的语言,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感悟、体会文章传递出的温润、善良、美好。

今年夏天,我去清华基地班学习时,行李中也放了一本《读者》。只要有空,我就会拿出来翻一翻。一起上课的一位校长看到我手中的《读者》,说:“金校长,好兴致啊!”我笑着说:“《读者》是甘肃的名片,读她可不是消遣,我在学习呢。”

的确是这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具备同理心。《读者》选编的文章总能让我看到通达的世界、温润的情感;阅读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看到世间百态,洞察人生百味。我的人生到不了的地方,《读者》会帮我到达;我的生命不能触及的情感,《读者》会带我领略;我的视野里看不到的百态,《读者》会和我一起体味。

长期受《读者》熏陶,让我更加理解学生,让我始终以一个母亲、一个师者的情怀去认同他们,同时运用恰当的方法与他们沟通,科学高效地解决问题。《读者》给了我一种智慧,让我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读者》教会了我爱与被爱,给我扬帆远行的力量。

尽管现在新媒体、手机阅读很流行,但我还是喜欢在书报亭买一本《读者》,泡一杯热茶,静静地坐在家里閱读。尤其是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那种翻开书页,墨香扑面而来的感觉既熟悉,又令人期待。我想,这样的邂逅让我遇到了一生的美好。

猜你喜欢
百态温润读者
相声:说学逗唱,人生百态
创享空间
百态树纹
又下雨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韵壹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