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9-11-15 02:56訾光钊
陕西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体育训练运动量

訾光钊

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被称为运动损伤,当运动损伤发生时,处理不及时会造成运动伤害。小学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小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发生意外影响其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找出原因进行预防,并在意外损伤发生的时候进行及时治疗,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一、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缺少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

在对运动损伤发生原因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的运动损伤都是由于缺少一定的安全教育导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产生的。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积极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2.身体状况不佳

在运动时,如果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情绪不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训练的进行,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运动伤害情况的出现。在人的身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其自身的协调性就会发生变化,造成反应迟钝,也就为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埋下了隐患。而情绪低下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在运动中受到伤害。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身体状态,及时进行教学上的调整,减少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

3.技术不规范

技术动作不规范也会导致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小学生在技术掌握不规范方面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小学生的思维层次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容易出现理解偏差,在练习过程中因为理解的不到位会出现动作技术掌握不稳定,一些动作违反了人类运动的规律就会造成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其次,就是在技术训练中只注重技巧性训练,而忽视了基础训练,造成基本不扎实,产生错误动作从而引发运动损伤现象。

二、解决对策

1.积极做好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工作

通过一系列的安全宣传讲座和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强调,对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练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时刻提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知道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减少运动损伤情况的出现。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

教学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因材施教。做到循序渐进、灵活运用,合理安排训练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过重的训练对学生造成运动损伤。小学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主要通过身体练习来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运动量安排得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安排得过大,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

3.使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处于良好状态

在体育训练前做好热身等一系列的安全防范工作。热身运动在体育训练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身体舒展开来,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训练。任课教师要认真负责,树立安全意识,克服侥幸心理。在上课后,要根据不同的运动来进行放松活动。通过放松将体温、心率等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样可以防止在激烈运动后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还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更好地进入下一堂课的学习中。

4.提高身体机能对运动的适应

教师要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从而提高身体机能对运动的适应性,加强对薄弱环节的训练,达到预防的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清楚自己的运动量、承受范围和运动时间。在热身环节,只要稍微出汗,确保每个关节都有拉伸,关节和韧带都展开了,即可进行体育训练。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練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教授正确的运动观念和热身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引起重视。教师应该在思想上建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运动损伤隐患,降低体育课上意外情况的发生,应该用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促进小学体育发展,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体育训练运动量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大树的日常
运动量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每天基本运动量:走4000步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