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课堂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指出“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下,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慢下来”的教育节奏、实现自己的育人目标。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的指引下,孩子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兴趣极高地完成了种子发芽实验。
一、细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
种豆苗之前孩子们要把自己花盆里的土松一下,在上面戳几个洞来种豆苗,我正忙着给六组同学指导如何松土,忽然四组的小文同学找到我,一脸委屈地说:“老师,同桌松土时洒了我一身的土。”我看到他雪白的校服上溅了一些泥水,也有些生气,就来到了四组。负责松土的小亮此时手拿小铲子正不知所措,看见小亮满头大汗,也不像在胡闹,所以我压住火问:“怎么回事?”“老师我们花盆里的土太干了,先浇了水,再松土,看到其他组都种豆苗了,我急着松土,结果用力过猛,土刨到了小文身上。”“真是这样吗?”我又询问组里的其他成员,组长小聪说:“是,可小文也有点太不积极参与实验了,他们两个负责松土,小文只在旁边观看,怕脏了手,也不扶着花盆,所以在小亮松土时花盆倒了,才造成这样的后果。”他说完以后,我又看了看小文,这时小文也有点不好意思。此时,我想正是培养孩子合作能力和劳动技能的最好时机,五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和自我认识能力,考虑于此,我没有立即说话,故作思考给孩子以矫正自己的机会。小文先开口了:“其实我的衣服脏了也没事,回去洗洗就好了,咱们再一起种绿豆苗吧!”他这样一说,其他同学也积极起来,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二、发挥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这节课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小青了。她是我的课代表,一个认真、自律的女孩。在同学们栽种好豆苗后,要做“绿豆苗生长需要阳光吗”的对比实验。需要把栽好的绿豆苗分成两组,实验组放到阳光下,对照组放到阴暗处。一听说要把自己辛苦种好的豆苗放到阴暗处,同学们都不情愿,因为他们都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但是总得进行实验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也是科学的求真精神,我必须抓住这一机会,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奉献精神。于是我在课堂上穿插讲了“为传播真理而被活活烧死的布鲁诺”和“为坚持探索真理而受到迫害的伽利略”。“只有在实验后,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是正确的”。这时,小青端着自己的花盆站起来,两眼纯真但非常坚定地说:“老师,把我的豆苗放在阴暗处吧!”“你怎么就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豆苗放在陰暗处呢?不怕它死掉吗?”我问,小青说:“不怕,因为我是课代表,所以我要带头做这个实验,而且我想好了,我回去以后再种一盆豆苗,我会把新种的豆苗放到阳光下,这样就一定会有收获的。”看着小青那稚嫩的双眼和一脸的坚定,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科学家——一个勇于承担的、有责任的科学家。在小青的感染下,也有几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豆苗放在阴暗处。就这样,我们顺利完成了这组对比实验。虽然两周后在阴暗处的豆苗慢慢变细变黄,都垂头丧气地耷拉下来,但孩子们的观察日记却写得非常生动,促使这次种豆苗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一个简单实验的效果。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要关注细节,抓住课堂上的点滴小事,发挥自己的智慧,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进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就是要像春天的细雨,润物无声;要像五月的花香,沁人心脾。只有慢慢地静等花开,才会真正收到教书育人的预期效果。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