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歌《桥》原作中有一段话:“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课文改为:“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样一来,“只有”一句的词性与作用发生了变化,两句所强调的内容不相同。尝试辨析句中“只有”的词性与作用,得出句子所真正强调的内容,从而判断出原作文句与课文改句的优劣。
关键词:谈歌;《桥》;只有
谈歌的《桥》是一篇比较经典的微型小说,被统编语文教科书选用。然而编者在选入课本的时候,对原作进行了一些修改。如原作中的一段话: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课文改为: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内容上明显存在分歧的是改后的语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原句的“那”变成了改句的“有”,但其各自强调的内容是不同的。
原句中“只”是副词,“有”是动词。“只有”相当于“仅有,唯有”,所以原句“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强调出“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同类句如:
只有这个办法了。 (强调“这个办法”)
只有那条路。 (强调“那条路”)
只有一个弟弟。 (强调“一个弟弟”)
而改句中“只有”是连词,它表示必需或惟一的条件,非此不可。所以改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强调的内容是“北面”。同类句如:
只有这个地区有这项福利。(强调“这个地区”)
只有这本书有趣。 (强调“这本书”)
只有我了解她的性格。 (强调“我”)
既然原句和改句强调的内容不同,那么我们还原它们各自对应的前一句,判断一下原句与改句的优劣。
原作的文句: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课文的改句: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比较下来,原句“东西没有路”没有着重于“东西”等方向,而是强调“没有路”,所以后一句自然而然地将焦点聚于“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给人们指明了出路。而课文的改句“东面、西面没有路”似乎更属意表现“东面”“西面”,以至于其对应的后一句也不得不随之强调“北面”了。
结合文章内容,山洪肆虐,村人疯狂逃命,大家唯一关心的是出路,而不是方位。因而,无论原句还是改句,它们的重点实质上应落在“没有路”这三个字上面。所以,为了承接“没有路”,下一句理当对应“有路”,而不该强调方向。唯有如此前后句的内容才算连接紧密。那么“路”呢?“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便应運而生——原句“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以“有”对应前一句“没有路”的“没有”,又冠以“只”这一副词进行限定,很好地突出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一全村人的出路,这要比课文的改句“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强调“北面”更合乎上下句的逻辑。
综上所述,原文的上下文句内容连贯,前后逻辑一致;而课文改句的上下文所强调的内容不够对应,前后逻辑存在漏洞,且游离了文章的主题词——桥。
作者简介:葛筱宁(1975—),男,上海市北蔡中学高级教师 ,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