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云
第十一章 盖世英雄(下)
我之所以不吝笔墨大谈松下幸之助的创业史,是因为他曾做过建材工作,作为同行自然更令人关注。而那时,作为一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中国建材企业,想要和松下这样的世界巨头合作,有的人认为我们自不量力。
还有许多人其中包括王广舟,都想看我的笑话,说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
当时对于招商引资,我们根本没有经验。不要说是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连引进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也很难。然而,建材人有一种坚强的事业信念,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有一种永不疲倦的开拓精神,这就是勇于解放思想,敢闯敢干。
其实,要让这个世界巨头来中国一家省属建材企业落户谈何容易。不过,我深深懂得,你让人家来投资,就得有让人家生存发展的环境,就得让人家能赚到钱。
循着这样的思路,我首先考虑建立精简、高效的办事机制。在别的地方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办完的项目,在我们这里就得有“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体系。然后,我将砖瓦生产线压缩,为企业产品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的空间。
我要求招商团队除了加强投入,建设必要的硬件环境外,“走出去”招商,是第一位的。也许,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不能切身体会到我们企业那种为了招商敢闯敢拼的硬汉作风。
日本松下要在“长三角”寻找投资合作伙伴,上海、嘉兴、南通和杭州等地均被列入考察的重点。而我们的投资环境从软件到硬件,均比较薄弱,特别是外部交通环境较差。
那时,从日本东京到“长三角”,只有上海虹桥一个出入境机场。日本松下考察组到我们企业,通常是一大早坐上海航班,飞行一个多小时抵达我们企业。大约早上八点,我们接机后,就开始了一整天的紧张的考察洽谈工作。而晚上,日本客商还得坐当天的航班飞回上海。
在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日本客商先后十几次来企业考察,每次从机场接机到晚上送客上机,大约需要十五个小时,每一个环节,我都努力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日商十分满意,也增加了来此投资的浓厚兴趣。
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个项目,省主管厅局领导亲自挂帅,组团赴日本洽谈。那时,去日本东京,我们都是住在日中友好会馆的一家宾馆。这个宾馆设施简陋,房间狭小,里面只有一张单人小床,床与墙之间的距离不足一米,我的大箱子只有拿到走廊才能打开。住在这个宾馆的最大好处,就是费用符合出国补助标准,早餐能吃到中国口味的稀饭和小菜。
与日商谈判,白天到松下公司,白天谈不完,晚上回到宾馆继续。这个宾馆只有一个地下小会议室,那里是晚间谈判的最好场所,但它到夜间十二点就得关门。无奈,有好多次,我们只好到宾馆的门厅接着谈。每天晚上会谈结束,还得利用后半夜优惠的通信费时段,再向国内汇报当天的情况……
招商引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是酒文化引发的故事。
人们都知道,酒是商场的润滑剂。对外招商,酒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在觥筹交错之间,生意的成色自然也会加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自然也离不开酒文化的增色。
為了招商,我自认是“拼命三郞”,的确没少喝酒应酬,以至于患上了痛风的毛病,有时候发作起来真的是痛不欲生。有一次,去日本招商时,同去的团队中有两个病号,一个是高血压病人,另一个就是我这个痛风患者。为了招商,与日商谈判,同样离不开酒席上的觥筹交错。那位高血压病人提前向带队的省级厅局领导“申请”:
“我有个请求,如果今晚我在酒桌上‘光荣了,能否给我申报‘烈士?”
带队的领导回答说:
“可以!”
这时我也趁机“申请”说:“领导,我有严重的痛风,我也有个请求,如果今晚我在酒桌上‘光荣了,能否也给我申报‘烈士?”
带队的领导回答说:“不行!痛风不算病!”
滑稽的是,时隔不到半年,我与那位厅局领导出差时,他也出现了严重的痛风,痛不欲生,结果只能用轮椅和担架交替,好不容易才将他抬进飞机。
1984年的一天,松下公司派代表来到我厂考察。当天,在考察完之后,这位公司代表准备乘坐晚间八点航班,飞回上海。我提前得知,那天刚好是这位代表的生日。就在他即将登机的那一刻,我亲自向他送来了祝福生日的蛋糕,这让这位代表十分感动,以至于多少年后,他仍然记得这件快乐的小事。
招商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自然也离不开创业者的艰难求索。也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双方诚挚友好的沟通和考察谈判,松下公司的项目最终正式落户我们工厂……
说到这里,这让我想起前几年,当然这是后话。许多国人到日本旅游。一位知名财经作家的三个朋友,背回五个马桶盖,他便写了一篇关于这个现象的文章。
一时激起舆论狂潮,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发出国人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也把我们这个合作企业推上了风口浪尖。记者们蜂拥而至,几十家媒体一拨一拨到来,最多时车间里架起四部摄像机,全国几家电视台齐头并进,好不热闹。
现在已是经营企划部部长的原厂医,忙得嗓子都讲哑了也顾不上喝水。媒体铺天盖地、狂轰滥炸,最终引起了上层关注,国家部委和省厅官员也下来调查,为什么是国内生产,国人还去国外抢购往回背?这个现象的背后说明什么……
最后调查结果是:中国有这个能力制造智能化坐便器。经过这场风潮和宣传冲击波,国人增强了自信是一件好事,只要用心保证质量,做出品牌,就有市场。
日本智能马桶盖的热销,也引起了业界的反思。虽然因为日元贬值,中国人赴日旅行之余抢购日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相比过去常见的化妆品、小家电,千里迢迢赶往日本抢购马桶盖的行为,确实还是令不少人吃惊了一把。
中国人为何要到日本抢购马桶盖?日本制造的产品到底比国货强在哪里?这种现象又给有志于令“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的我们带来何种启示?
通常最便宜的智能马桶盖售价也在两千元上下,即使如此依然让中国民众趋之若鹜,可见其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所谓的“高科技”成分,或许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目前最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日本马桶盖,已经兼具了除臭、冲洗、烘干、抗菌等多种功能,更有甚者,还具备臀部私处按摩功效,并能够完美安装在所有型号的马桶之上。
企业不需要把产品做得太精细就能卖出去。但产品不光要做到高端化、智能化,还要做到精细化,这就需要用心去做。精细化需要技术密度高的装备,但其核心不光是技术,更是在于用心投入,它需要制造业从过去的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转变。
在我看来,松下的经营哲学,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以智能马桶盖为例,谁能否认,这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厕所革命呢?
在这里,松下的马桶盖之所以能够为最普通的消费者所认可,除了技术和理念的创新,更是松下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的传承。
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那位昔日的厂医,现在的经营企划部部长,他将人体器官需求与产品融为一体。记得早期的智能马桶盖喷水管是两根,很难达到严格的参数要求,于是,研发团队没日没夜地讨论、试验,最终以一根喷水管解决了参数不合格问题。
在松下,研发永远是最前沿的重要部门。现在仅中国基地,光设计馬桶盖的研发人员,就超过四十人,而且全部是中国人。可以说,市场上销售的松下智能马桶盖,就是中国人设计、生产的。遗憾的是,松下是日本独资企业,所有商品设计的知识产权,自然也属于松下。
我永远不会忘记,松下幸之助这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为松下公司制定了以下纲领:“彻底尽到产业人的本分,为谋求社会生活的改善和向上,为世界文化的发展而做出贡献。”
而现在,松下人把这句话简释成:企业是社会的公器。
走进松下在我厂的生产流水线,人们在每一道工序的工位前认真观察了智能马桶盖的制造全过程,工人们基本上是站着手工接线装配、检验,工人们分别戴着红、蓝、白不同颜色的帽子,以区别不同职责,严谨地作业……
在时间中穿梭,我仿佛是一个侠客,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当初企业高起点有远见的魄力,就没有抢购马桶盖的故事。此时我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中国制造,谁还会再去日本背马桶盖子呢?
这是一个真正的“盖”世英雄,那里有一片企业天地,我不知这是不是当时中国企业荒与人家田野的距离。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声打破了厂区宁静,迅速划破了天空,中国制造也开始惊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