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时雨
“等待它们由青涩走向成熟健硕,走向沉着,走向平和,走向慈爱,最后走向丝竹俱全的口中交响,却又吞咽得百曲皆忘。”
——題记
世界文化的激荡中,我最要称颂的是中华文化。没有一种文化有中华文化这样悠久深远、一脉相承的历史积淀,也少有一种文化有中华文化这样深刻绵长、意韵丰富的思想内涵。
泡一盏普洱,我望着透着红棕色的茶水,卷曲着的茶叶慢慢沉下,这也是中华文化中浓厚而丰富的一隅。
或许有人偏爱绿茶的清闲淡雅,浅尝一口,如若山间晨露未晞之时,第一口新鲜的空气溢满胸膛;也许有人钟爱红茶的浓郁醇香,微呷一口,好像遍野的鲜花绽放在唇齿之间。但余秋雨先生却独钟情于普洱茶,看着“浅棕色漾出,喝一口,却有一种陈旧的味道”。我想他缘何爱那陈旧的味道?或许陈旧是一种积淀,像年迈的老者储蓄的智慧,绿茶虽清新,却几口辄止,消失得无影无踪,乌龙茶虽浓郁,热烈后却不曾弥留,只有普洱茶缱绻,陈酽暖润,余香萦绕,那香气的厚度,成就非凡的魅力。
要知道普洱茶怎样有这陈旧的味道,那应该是发酵这一关了。所有茶中,大概唯有普洱拥有漫长的发酵过程,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加漫长。时间愈加积累,口味愈加升级,香味渐入佳境。它不用担心保质期,时间愈久,它愈是珍贵,而得岁月磨,修得时光炼,方才显出该有的品质。关于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单从美的角度来说,普洱茶没有绿茶精致的嫩芽,也没有乌龙茶漂亮的叶片,它显得那样普通而不起眼,甚至有些低劣,“粗枝大叶”被压成结实的茶饼,看上去蓬头垢面,“一派不登大雅之堂的泥味习性”。它经历的是“野蛮生长”,“离不开纷乱,林木杂陈,虫飞禽行,踏泥扬尘,老箕旧篓,粗手粗脚的鲁莽遭遇。数十载春秋的‘土著风貌以后,却于默默中更显现大洁大净的沉香。”
这是属于大自然的美,同样是属于人类的美,我们应该感谢那曾经的“鲁莽遭遇”,感谢不平坦的征途,让我们平凡的人生历久弥香,感谢生命中的发酵带来丰厚的积淀,感谢平凡朴素铺垫起生命的厚度。沉痛后必有反响,沉静后愈加醇香,只有经历了那粗枝大叶的过程、蓬头垢面的一生,才愈见光辉,在褪去青涩之后,散发最悠长久远的馨香。
人与自然,和谐共通,在最朴素的自然里,却孕育着最为深刻的人生哲学。去泡一盅普洱吧,品味唇齿间的醇香,体验一种独特的人生滋味,欣赏一种别样的人生风景。
‖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指导教师:张贤超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清新淡雅的一脉,由茶及事,以茶喻人,更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不变的情怀。而茶也因为品类的不同,被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精神内核。普洱茶就在余秋雨先生的口中,有了“数十载春秋的‘土著风貌以后,却于默默中更显现大洁大净的沉香”的独特风韵,也成就了它与众不同的非凡魅力。
普洱茶的确不像很多或香软、或淡雅、或清新的茶,它浓艳热烈,陈酽暖润,凭着发酵后那种陈旧的积淀,如年迈的老者储蓄的智慧般,释放着最悠长久远的馨香,这更容易让人联想起属于平凡人的“鲁莽遭遇”,更像在踏平不平坦的征途后,由平凡朴素铺垫起的生命的厚度。“人与自然,和谐共通,在最朴素的自然里,却孕育着最为深刻的人生哲学。”
就像散文家李汉荣所说的,一杯茶,由浓郁到平淡,由浅尝到深品,永远有品头,永远品不到尽头。
【适用文题】品味;让茶香走进心灵;茶里的中华文化……(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