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京津冀蔬菜流通体系发展建议

2019-11-15 02:46陈明均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流通蔬菜农产品

陈明均

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的改革和流通体系建设,蔬菜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又为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蔬菜产业商品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京津冀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行动的开展,京津冀三地农产品流通功能的定位逐步清晰,区域布局逐步优化,协作协同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降本增效稳步推进,但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现实需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

一、我国蔬菜产业的现状与特点

(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蔬菜生产国

自2012年开始,我国蔬菜总产值超过粮食总产值,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到2018年,我国蔬菜总产值达2.2万亿元,居全国农业产业之首。我国蔬菜产业拥有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大军,相关的种植人员9000多万人,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人员8000多万人,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3.47亿亩,占世界总量的43%;产量达8.17亿吨,占世界总量的48%。

(二)蔬菜产业是进出口顺差最大的农业产业

从2012年开始,蔬菜进出口顺差就超越水产成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顺差最大的产业。2013年至2018年,中国蔬菜出口量均维持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蔬菜出口量为948万吨,同比增长2.5%。从金额上看,2018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168.1亿美元,贸易逆差为573.8亿美元,同期蔬菜出口额152.4亿美元,贸易顺差144.1亿美元,贸易顺差位列我国农产品第一位。

(三)从“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到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二方阵,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层级架构完整,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产业和学科覆盖面均为全球之最。在设施农业上,从北方冬季只能吃上储存的萝卜白菜,到依靠设施农业生产,实现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周年供应,打破了水温光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从塑料大棚、拱棚到现代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形成持续发展、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5倍以上的设施农业规模。

(四)蔬菜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了六大蔬菜优势区域

全国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目前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各区域优势品种不同、上市档期交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不同纬度依次推进的梯次消费,即按茬口衔接上市的蔬菜供应链体系,大大提高了全国蔬菜均衡供应能力和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建立了较完整的蔬菜流通体系,形成了卖全国、买全国的流通格局

我国蔬菜产业基本确立了以集贸市场为基础,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农民经纪人、批发经销商、个体菜贩、中介组织、加工企业为主体,农超对接、产销直供为方向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格局。同时,逐步完善以蔬菜(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个)建设为核心的蔬菜流通设施体系,形成立足蔬菜主产区和主销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流转顺畅、竞争有序、高效率、低成本、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

(六)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蔬菜物流体系

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和开放的公路运输市场,构建了我国蔬菜物流体系,并承担了95%以上的蔬菜运输任务。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启,也大大降低了蔬菜流通费用,提高了物流效率。

(七)蔬菜产业“小生产”与“大流通”矛盾突出

蔬菜产业生产和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但商品化、规模化程度高。虽然入社农户数量和比例快速增长,但规模却小,平均66户/合作社,且空壳社比重大,部分合作社已名存实亡。在蔬菜流通领域的批发环节,80%以上的经营者是以自然人的形式开展业务,即使是法人执照,基本上也是个体经营方式,没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零售环节,除了超市和个别直营店外,80%的终端销售是依靠个体商贩来实现的。但是,因为农民种植蔬菜不是为了自给,而是面向市场销售,所以导致蔬菜的商品化程度高,且生产集中度和规模都较高。很多蔬菜主产县种植面积都在50万亩甚至100万亩以上。

(八)产地市场体系薄弱,采后处理不足

当前我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区域分布不均衡,产地市场发展缓慢。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没有或者只有简易交易场所,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分级、分选、包装多由人工完成,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服务体系。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不仅影响商品质量,也因为卖相问题,影响销售价格,导致蔬菜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这“最初一公里”的坎坷。

(九)“最后一公里”成为消费者的痛

蔬菜从农户到消费者餐桌上的中间环节多、价格差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蔬菜的零售环节是各个流通环节中加价幅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主要原因在于零售环节销售额太小,而需要摊销的人工成本等刚性费用太大。其次,随着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拉大,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而蔬菜零售网点规划、建设步伐却远远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导致蔬菜零售网点严重不足,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再加上现有的蔬菜交易场所大多设施陈旧简陋落后,以及环境脏乱差、卫生堪忧等问题,导致“最后一公里”成了消费者心中的痛。

(十)信息化程度低,农民跟风种植

農民的跟风种植导致了“菜贱伤农”的现象,这是因为农业信息的断链与碎片化,缺乏完整的全球、全国性的,全产业链的信息,此外,信息的时效滞后,信息加工、处理质量不高,缺少有前瞻性的市场预测和市场预警信息,对蔬菜生产和流通的指导作用很小。

(十一)生产端供给数量忽多忽少,生产的不稳定性与消费的均衡性矛盾导致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时有发生

猜你喜欢
流通蔬菜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蔬菜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农产品争奇斗艳
蔬菜也“疯狂”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蔬菜的哀诉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