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

2019-11-15 08:32中共怀仁市委党校
长江丛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底气先进性特色

■辛 勤/中共怀仁市委党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那么,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究竟何在呢?真正把这一点弄清楚,对于我们认识文化本质内涵、提升文化自信力,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非常悠久的传承史,今天已经成长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得出的唯一结论,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华文化发展进步、真正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内涵、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力的理论前提。

一、文化先进性的不断发展是文化自信的本质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文化作为社会文明载体的观念形态,是一定会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文明程度而向前发展的,是一定会随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科技、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不断进步的。所以,文化先进性的不断发展是文化自信的本质要求。

是历史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因而,要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从历史中找原因。中国的文化传承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程,这是有史可考的。但传统文化是不能等同于社会主义文化的。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一个发展着的有机整体,她是一种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指导思想的,吸收了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精华的,并在漫长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逐步形成的,体现革命牺牲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有机整体文化形态。这种不断发展的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继承整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经过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革新、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长期检验,其本质的先进性是丝毫不容置疑的。

正因为具备了这种先进性,古老的中华民族才有了先进的指导思想,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终于洗刷了百年耻辱,推翻了压在亿万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走上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这种客观的、现实的、整体的先进性本质体现,理所当然地使我们具备了自信力。

二、文化自信力的提升源于先进性的不断增强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才能具备文化的自信力;而要提升文化的自信力,则要从整体上不断增强文化的先进性。

历史是一面清澈的明镜,能够知兴替;历史又是一条流淌的大河,可以观变迁。文化观的本质是历史观,因而从整体上看,其先进性表现为一个不断深化、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毛泽东思想和指导改革开放事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中国的伟大变化就已告诉你,不得不相信,作为文化思想灵魂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先进性的,同时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又是不断深化的;当可歌可泣的革命战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观念在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和新时代的不忘初心、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创新奋进精神时,中国的伟大成就已告诉你,不能不相信,作为文化精神支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先进性的,同时这种中国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又是不断完善的;当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世界大同”“民本思想”“亲和包容”观念,转化为当今世界所认同的“和平共处”“世界经济一体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绿色和谐发展”理念时,全世界绝大多数有良知的人都会告诉你,不可不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基因,是具有先进性的,同时这种中国化的优秀基因的先进性,又是不断创新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进程已经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整体性增强,就在于其自身的不断深化、完善和创新。这种增强是道路自信的源泉,她使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必经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而反观当年的超级大国竟然自己垮掉了。究其原因,其实主要并不在于科技、国力等方面出了大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所谓“新思维”取代了;用来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所谓“普世价值”置换了;而具有特征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的先进性,也被历史虚无主义消解否定了。这样就把最深层的根基丢掉了,使原本已经具备了一定先进性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没有得到发展,没有得到增强,反而被分化、瓦解、消灭了,最终导致党心迷失、民心涣散,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随之轰然倒塌,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也跟着陷入低潮。

所以一定要认识到,文化自信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民族存亡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自信不是对文化整体的盲目切割,不是对文化思想的迷信崇拜,不是对文化作品的自我陶醉,更不是对文化载体的虚无主义解读。真正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深层次自信,她是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整体的与时俱进的综合性认知、思想性理解和先进性肯定,是融于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一种精神支撑。正是这种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使我们有理由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力。

三、提升文化自信力的底气在于综合实力

文化自信,说到底就是民族自信、国家自强和社会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大,才能真正具有文化自信底气的坚定性。

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百年来的社会停滞、经济凋敝、科技落后,其文化也变得衰败不堪;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文化又得到了世界的认同。这种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一种文化的兴衰,在于对其先进性自信的底气所在,而这种底气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国家的综合实力。离开了这种综合实力,任何一种文化都没资格谈自信,更谈不上有自信的底气。对于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来说,这种实力主要表现在:她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根底很深,潜藏着深厚的影响力;她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家底很厚,孕育着无限的竞争力;她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核心力量),不离核心,不忘初心,心底是明的;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力量),方向明确,道路正确,眼底是亮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体量不断增大,生产力的发展为她垫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显现,治理能力的增强为她保底;科学技术进步的态势全面呈现,第一生产力的飞跃为她托底;而承载她的整体底气的,则是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凝聚起来的伟大创造力。所以,这是一种合力,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综合实力。

真正具备了这样的综合实力,我们才能够理直气壮地亮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底气。旧中国文化之所以衰败,根源正在于缺少这种力量。而今天还有一些人在唱衰、虚无中国文化,根源也在于看不到这种力量的存在。当今中国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取得历史性跨越。当今中国已经从被边缘化的位置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尊重。而这种历史性变化的源头,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历史唯物主义旗帜,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真正做到沉心静气、牢记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底气先进性特色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篆刻
担当要去“三股气”——正气足方能有底气
为政底气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课参考教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