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蕾
什么叫“全媒体”?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概念虽未正式提出,但作为媒体人,我们都感受到了它对媒体市场的强势占领:它融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音像、电影、出版等各种媒体形态,打破了时间、地点、作者、平台终端等传播局限,实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甚至组织传播的同步展开。在全媒体时代,信息时效被最大可能地前移,传播速度如核裂变式惊人,受众的接受方式由“被动”转为“互动”,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被颠覆,需要在改变与创新中寻求突围的方向。
当全媒体时代到来时,宜昌三峡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播宜昌》栏目以“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难”为己任,以大民生的视角关注社会热点,以沟通解决推动舆论监督,以公益活动倡导扶危助困,坚持“问题意识、建设心态、专业精神”相统一,新闻舆论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升,成为宜昌百姓最期待和关注的新闻品牌栏目,在宜昌一百多个落地频道中,收视率始终保持同时段第一。
时政报道常常因宏观、抽象、甚至是枯燥、内容生涩难懂,让观众感觉到“官气”十足,“民生新闻”曾一度出现无限制、无原则泛化的倾向,放弃时政报道。但《直播宜昌》却始终坚守“大民生新闻一定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的理念,将时事政治与百姓生活紧密联系,利用新型传播让时效最大化,信息与网络的“碎片化”摄入互补,用故事和情节为切入加强深度报道,以小见大的反映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当好城市建设的“翻译家”。
西陵二路快速路是宜昌中心城区的首条快速路,连接多个商圈、小区、主干道,其建设被喻为“在城市心脏做手术”,但因为工期长、施工难度大,部分市民有诸多怨言。为了消除杂音,取得市民的理解,《直播宜昌》先是在日常节目中对进展情况、关键节点的影响等,做了及时的解答;在工程完工时,《直播宜昌》打破常规节目编排,推出一小时特别报道“快速路 畅生活”,多角度解读快速路对宜昌交通带来的深远影响。节目开场以华灯初上的快速路为画面,以温情音乐为底,以主持人讲述为声,为大家展现了一条快速的“回家路”。之后,特别节目采用短片与4G直播连线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对道路的安全、环保、通行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充分论述其在城市路网和建设中发挥的支撑性作用;另一方面,记者或在交警数字勤务室,利用高空监控,发回首个晚高峰的路况信息,提供实用信息;或在路上乘车体验,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或在地下通道等关键节点,提供出行指导……将内容扩展到新闻正在发生的现场,观众可视的空间更大,时效性更强,节奏明快又不失深度,人性的温暖有效地疏导了大众情绪,引导和影响了宜昌的社会舆论、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突出了市委、市政府的向心力。
特别报道还注重了“全媒体”时代的多种表达方式:首次采用的“一镜穿越”拍摄手法,用运动相机模拟驾驶员第一视角,串联起5位记者在道路关键节点上的出像介绍,全方位介绍西陵二路快速路的概况,形式活泼生动,点面结合;三峡广电公众微信号的推送文章和视频,让众多市民提前领略了西陵二路快速路的恢弘和大气,引起热烈反响;三峡手机台、三峡广电网、宜昌交通广播、微信直播间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提升宣传效果。据统计,仅和微信直播间这一个平台,观看人数就超过21万。
不可否认,车祸、盗抢、斗殴等负面题材曾经是《直播宜昌》等民生新闻栏目关注的重点,在“全媒体”时代,这类报道容易被放大,使受众产生认识偏差,对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交通安全产生怀疑和担忧。因此,《直播宜昌》在向“大民生新闻”升级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社会“正能量”的报道分量,在节目中常年开设“身边的好人”专栏:少年主动扶起倒地的共享单车、司机群体隧道里为救护车让行、过往车辆为蹒跚过斑马线的老人静候45秒、市民街头擒贼、罗官章扎根深山助乡亲脱贫、冰冻天气里“众人推车”、“三峡蚁工”为美丽长江常年坚持捡拾垃圾等等,这些优秀新闻不但在宜昌本地产生广泛的影响,还在央视滚动播出,让全国观众感受到宜昌的温度。特别是 《直播宜昌》连续14年开展的“宜昌十大民选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已共推出280多位平民楷模,其中60位走向全省,甚至全国,他们中,有30多年照顾智障儿子的“全国道德模范”罗长姐,网络助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夷陵好人 “李广佳等7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峡江活雷峰”王华君获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十九大代表、“扶车少年”宁希澄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任何一个时代,“正能量”都是人类社会最美的精神语言与需求,《直播宜昌》以“大民生”新闻的气度,担当起社会责任,报道主流民生,弘扬了社会主旋律。
《直播宜昌》在开播之初的五、六年里,更多关注的是民生个体,服务的是百姓家长里短。东家停电,南家漏水,西家求学,北家就医,说起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当“全媒体”时代到来时,群众的表达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电视舆论监督的功能被分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达到既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又尽量减少这种市井气呢?
《直播宜昌》努力开放建设性的新闻监督,把协调、沟通、交流、解释、通报情况融入报道中,努力反映普通百姓的愿望和感情,促成问题的解决,促成有关方达成理解和谅解。《直播宜昌》曾接到某小区群众反映,小区多处楼顶漏水,但一直申请不到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居民怨气较大。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小区的房屋专项维修资金因为种种原因,一直积压在物业,房管部门没有将这笔资金入账,管理存在漏洞。随着系列报道《难动的房屋维修》在《直播宜昌》播出,房管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将这笔资金入账,小区维修也很快启动。具体个案解决了,但新闻报道并没有停止,因为调查中记者发现,申请房屋维修基金,还存在着找业主签字难、基金动用难等普遍问题,对此,很多市民感觉事难办、气难顺。《直播宜昌》连续半个月,持续关注这一话题,最终,房管部门专门开发了一款微信软件,通过手机就能投票决定是否动用维修基金,方便了居民,房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受到市民点赞。
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参与者、发布者、评论者、传播者,突发事、不平事、困难事、烦心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发一场舆论海啸,但这也导致了网络上、社交平台上各种信息的鱼龙混杂,在这种情况下,大民生新闻更需要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处理好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处理好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既要鞭挞邪气,弘扬社会正气,也要保证舆论监督的真实、真诚。
《直播宜昌》不但在日常节目中坚持舆论监督,还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早在2016年,就协同市纪委、市纠风办等部门,创办问政节目——《百姓问风纪》,开全省电视问政常态化、长期化之先河,形成了“百姓投诉、记者调查、现场发问、纪委督查、部门整改、后续追踪、持续跟进……”的螺旋式问政体系,促使市民反映的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之后,虽然《百姓问风纪》因为宣传要求被取消,但是,它的锐气、勇气却保留了下来。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项重要职责使命就是成风化人,倡导并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大民生新闻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着眼点,通过强有力的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直播宜昌》不做“标题党”,不做“网络喷子”,而是,脚踏实地地关助普通市民的困难和需求:市民林某患渐冻症,《直播宜昌》为她开展冰桶挑战;市民王大海两个女儿先后患肾病,夫妻双双捐肾,《直播宜昌》为他们举行义卖,还清外债;市民李莉的父亲因车祸成为植物人,母女俩因为找不到能上门换尿管的医生抱头痛哭,是《直播宜昌》寻找到热心医生上门诊疗,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直播宜昌》还坚持“活动栏目化,栏目活动化”,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公益活动:连续10年举办“给困难家庭送年货”活动,为30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的年夜饭;连续9年举办义务植树公益活动,种下两万多棵树木;连续10年举办“爱心满书屋 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12所山区学校建成“爱心书屋”,惠及万名留守儿童……14年来,《直播宜昌》举办各类公益活动200多场次,筹集善款、物资总额三千多万元。因为在公益慈善中的突出表现,《直播宜昌》连续两年被宜昌市人民政府授予 “最具影响力慈善公益项目”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