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路径探析

2019-11-15 09:06高婷婷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航天建设集团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人格理想价值观

■高婷婷 鲁 瑶/.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中国航天建设集团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理想的人格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更需要有理想的人格。对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理想人格的塑造是其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关键,关系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当前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问题和表现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典型的人格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敌视、孤僻、嫉妒、自傲等特征。人格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思想及行为。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上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完善的学校教育等都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在大学生身上暴露出来的许多极端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思想问题或者道德问题,相当多的是人格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为:一是部分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理想信念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缺乏进取心和自信心;二是部分大学生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混乱,价值判断和选择趋向功利化,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三是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不高,诚信意识、规矩意识不强;不懂得感恩,社会责任感缺失。

二、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理论对于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传统文化推崇圣贤和君子型人格,强调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操守,提高人生境界。古代思想家们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如“改过”“慎独”“重行”“内省”等修养方法。这些在人格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思想学说感染和引导大学生,可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一)自身方面

中华传统美德是个体安身立命的营养源泉。追求精神境界,崇尚道德理想。孟子曰:“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不仅强调道德修养,更加注重道德实践。在传统美德浸润下,个人获得巨大的自我满足,获得“富润屋,德润身,心宽体胖”的豁达和乐观境界。当前大学生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功利化和物质性色彩明显。“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追求泛滥。部分大学生道德冷漠,缺乏本应具备的怜悯之心,欠缺社会所倡导的仁爱、助人为乐的精神。部分大学生求职中出现道德失范现象,最为典型的就是择业过程中的“违约”。

(二)家庭方面

传统文化中注重家教、家风。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子女要懂得感恩,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创造良好的环境。学生人格是否健全与其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很多学生的人格困境在相当大程度上源自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家庭风格,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方面

“言行一致,恪守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对“信”的品格的坚守。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推崇仁爱原则,追求和谐。这些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法则,有利于学生树立诚信品质、规矩意识,减少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失信行为,有助于学生积极适应环境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国家方面

在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方面,传统道德把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更加注重个人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强调个人的奉献精神。当代大学生政治热情不高,政治价值观出现偏差。体现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对国内外大事关注度不高,而对个人生活更为关注。① 在处理民族之间关系方面,爱好和平的博大开放的胸襟,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开放爱国,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传统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路径分析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树立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的自觉意识。大学生塑造理想的人格自觉意识首先来自于对理想人格内涵和要求的正确理解和判断。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应表现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坚韧意志品质、强健的体格、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培养和塑造理想的人格,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学习和生活,提高道德素养,提升精神境界,改善急功近利、片面化和极端化的思想。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目的就是促进每位大学生在德育、智育和体育等方面全面健康成长,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诸方面都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调动学生自身积极性,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利用自我教育、学校主导教育和环境教育,使得学生内化于心,产生对理想人格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马克思认为,需要是人们活动的原动力。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应该成为自身的需要。

(2)增强塑造理想人格的能力。培养和塑造理想的人格不仅是理论层面上,而且还必须付诸实践,实现理性认同和行为认同。要让学生自身渴望完善人格并付诸行动。培养其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使其在社会化过程中为自身准确定位,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培养浓厚的求知欲望,学会善于调控情绪,保持良好心境。提升心理素质,比如抗挫折能力和意志力。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人相处,提高独立的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探寻欲望,积极完善自我人格。

(二)发挥高校人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加强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要广泛开设相关课程,加强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了解中华优秀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想人格的获得需要经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内化、整合,然后变成人格主体的意识、思想、情感,产生情感方面面认同,进而形成行为认同。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和传统文化来探寻并获得智慧,激发不断自我更新,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价值观、人生观是人格精神塑造方面的核心。可以采用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通过课堂、讲座、社会实践、专题讨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及自己担负的责任。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武装自己,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

(3)加强辅导员人格修养。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辅导员应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凝聚大学生的向心力。在对待学生的态度、行为处事的方式、积极进取的精神等方面,辅导员要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政治素养、道德水平。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影响到学生对理想人格的认同。潜移默化,持久影响学生。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以良师益友的身份,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和个人品德修养,以隐性的方式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世的方式。辅导员自身不仅要具备理想的人格特征,而且还应具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才可能做到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过程。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基础条件。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软件方面,通过举办相关讲座、选修课、社团活动或者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来大力宣传和弘扬有关传统文化知识。让阅读传统文化相关经典书籍,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硬件设施方面,可以在校园各个功能区域内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渗透其中,在对学校的美化中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借助举办弘扬传统的文化的仪式,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具有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载体,将传统文化所代表的价值、精神、智慧,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精神意识中。

注释:

①当代大学生精神需求的基本状况之信念价值观需求[Z].

猜你喜欢
人格理想价值观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的价值观
2021款理想ONE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趣味测试 分析你有几分懦弱人格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