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2019-11-15 09:06刘舒君中共蚌埠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党务党组织党员

■刘舒君/中共蚌埠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提升组织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关键环节。如何提升组织力,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概念内涵

从这一词语构成来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基层党组织”与“组织力”。所谓基层党组织,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所谓组织力是一种合力,是组织内各个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整体力。对于一个集体而言,组织力是建立一种能使人们为实现集体目标履行职责的组织结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把大家吆喝起来、动员起来、整合起来的能力。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指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按照党的组织原则、组织体系、组织制度把党员和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引导、整合、动员,形成的政治领导力、社会影响力、组织凝聚力、行动号召力、发展推动力、攻坚战斗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可将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理解为: 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了完成党章规定的职责内在蕴含的生命力、对内开展党内活动、对外处理与群众关系的能力。

二、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应注意到,新时代新任务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基层党组织职能履行和作用发挥。

(一)政治功能不突出

1、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思想

习总书记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党的政治功能是党的首要功能。调研发现,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尤其是非公企业、学校、医院中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对通过抓党建促进业务工作的认识不够清晰,缺乏操作性强、既凸显党的政治功能,又促进业务工作的创新举措,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难以完美融合。

2、意识形态常态化教育缺乏

调研发现,多数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不够重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和平时期对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的意识有所松懈,一些基层党组织很少在党内生活中组织党员汇报思想,缺少了对党员思想动态的主动掌握,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党员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

(二)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充分

1、党内政治生活效果不明显

“三会一课”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核心,十八大之后,基层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组织要求落实“三会一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在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时,总体情况良好,但少数基层党组织缺少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思想上、实践上的自觉,往往把党内政治生活视为“规定动作”和“硬任务”,导致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动力不足,实际效果不明显。党小组工作是支部工作的基础,与党员接触最直接频繁,在党支部内,很多工作通过党小组和党员直接对接完成,调研发现党小组工作中仍存执行未落细落实之处。如:更多集中在文件传达、任务布置上,组内党员思想、生活交流较少。此外,谈心谈话作为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党员思想、情感交流,往往能激发共识与力量。调研发现,谈心谈话开展效果不佳,如何在这样的“软指标”上赢得党员的真心认同,增强党员的归属感,是提升组织力的关键。

2、支部活动凝聚力不强

支部活动是党组织丰富党员生活、提升党员凝聚力的重要载体,高质量的支部活动能引发共鸣,凝聚人心。当前,多数基层党支部都能做到经常组织活动,但一些基层党支部,如非公企业党支部,由于需要兼顾生产经营,支部活动次数偏少且效果不佳。这说明,基层党支部在构思活动时,未能以“党员需要”、“问题导向”作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容易造成活动形神不能兼备,质量不高,难以有效凝聚人心,有力支撑和正向强化党支部的作用发挥,制约了组织力提升。

(三)干部队伍建设滞后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党支部在党员中发挥作用的“领头雁”,他们多是专业技术人员或行政干部出身,部分党支部书记由行政正职兼任,一定程度存在着党建专业知识、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党务干部后备力量不足,一些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退休,致使基层党组织出现专兼职党务政工人员缺乏的状况。在一些非公企业中,党务政工干部待遇与生产经营干部相比差距较大,相应正向激励机制不完善,成长进步通道有制约,党建思想文化工作吸引力不强,使一些党务政工干部后劲不足。

(四)监督考核不到位

调研发现,一些党委虽然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内,但考核指标相对粗线条,考核方式主要为对档案材料的检查上,缺乏对过程的动态监管。对质量和效果的测评考核不够,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着组织力提升。此外,在环保、综治、计生、安全生产等领域均采取“一票否决”问责干部,但涉及党建的问责多采取约谈、提醒等方式,这可能会削减党建工作责任人的重视程度,进而影响党建工作实效。

(五)党建创新碎片化

当前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在党建工作创新上有所突破,但这些“创新”多为引入互联网技术或缺乏实践载体配套的理念创新,对如何做好党建实质创新缺乏系统思考和谋划,多数基层党组织尚未形成彰显其优势特点的成熟“党建品牌”。党建工作整体思维不足,更注重抓“点”,在“线”的延伸和“面”的拓展上功夫不够,故难以发挥整体效应,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路径

(一)强化政治功能,提升政治引领力

一要加强政治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建设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基础和关键。基层党组织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开展的“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基层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党建是夯实基层基础的迫切要求,通过提升组织力,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

二要严肃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集中活动日等制度,引导党员定期 “党性体检”,增强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以严格的组织生活,促进党内政治生活的全面加强,逐步实现制度建设规范化。

三要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本领,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解答好,把群众诉求收集好、解决好,让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力量。党员层面,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扎实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社会治理等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在职党员“一档四卡”、在职党员单位及所在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对严守政治规矩、参加组织生活、岗位实绩、服务群众等量化评分,引领党员创优争优。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升工作覆盖力

一要加强组织全覆盖。没有组织,就没有组织力;没有组织覆盖,也就难有工作覆盖。新时代应严格按照“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原则,横向到边,推进党组织在基层社会各类经济、社会、文化等组织中的有效嵌入,推行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派员帮建、龙头领建等方法,实现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互联网业等新兴领域的组织全覆盖;纵向到底,建立健全从基层党委会—党总支—党支部—党员—群众的组织体系,为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新时代,各种新兴产业、商业、社会事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党员活动呈现多样化,原有属地、属业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以及集中时间、地域的活动方式,已经部分不适应基层党建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应当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依据“党员在哪里活动,组织就在哪里设置”原则,在现实与网络双空间格局中,灵活设置各类组织,比如在现实空间中以楼缘、志缘、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设立各种各样的功能型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活动;把组织建在网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活动,达到全覆盖、强基础、求实效、增活力的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

一要选好配强党务干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落实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在基层的“领头雁,是提升党的组织力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就是要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带头人队伍。要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党员选拔进基层党组织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应探索建立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从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储备人选;也可从离岗、退休的正科级以上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中选拔党组织负责人。党员较多的单位,要配备专职党务干部,保证党务工作有专人干,为业务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大党务干部选配考察力度,把政治过硬、业务上进、群众认可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同志放在党建工作岗位,真正使得力的人抓党建。

二要加强党务干部培训。建立和完善党务干部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市级示范班、县区轮训(培训)班等方式,广泛开展任前培训、初任培训、任中培训等经常性多渠道培训,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逐步加大党务干部集中轮(培)训力度,使他们成长为政治意识强、理论储备多、业务能力好、群众基础实、工作效果好的党务干部。

三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管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薪酬激励和政治待遇激励。第一,应给予党务工作者适量的薪酬补贴,提升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对于每年表现优秀的党务工作者,按照考评结果,给予适量的物质激励。同时,可举办一些活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精神嘉奖。第二,按照一定标准对承担党务工作且表现优秀的人员在各类选举和职务提拔中可优先考虑,如: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提升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严格考核监督,提升自我革新力

一要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分级签订党建责任书,进一步细化各级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构建一贯到底、上下衔接、各负其责、协同用力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规范化、常态化推进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实施“三级联述联评”,推动基层党建主体责任具体细化为集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年度考核与日常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将全面考核与分阶段、有重点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结果运用,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要改进督导方式。通过采取随机调研、实地察看、现场指导、询访党员、网上巡查等方式,坚持调研督查与业务指导相结合,将点上督查扩大为面上指导,全面掌握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力戒形式主义,力争达到督查一批基层党组织、指导一批基层党组织。

三要严格落实奖惩机制。把提升组织力加强基层党组建设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对党建工作抓得好的,及时给予奖励;党建工作不力的,要严厉批评,并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切实形成奖优罚劣的工作生态,做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对不合格党员要畅通“出口”,对违纪党员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同时,要保证党务工作的地位,树立党务干部的威信,确保党建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加强实践探索,提升创新创造力

一要创新活动方式。机关、国企、社区党组织要探索“开放式组织活动”,将党组织活动适度向没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党员和广大群众开放,增强社会影响力。树立“跳出支部抓党建、跳出党员抓党建”理念,扩大党员与群众的互动与接触,让组织活动走向基层、走向田头、走向车间。逐步打破以往党组织活动内容由党组织决定的做法,从活动策划、主题选定、方案制订到形式确定,都尽可能让党员“按需点菜”,提高党员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二要推进“智慧党建”。以推动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为目标,用“大数据”管人、管事、管党建。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建立以党支部为单元的“支部工作”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三会一课”查验、发展党员纪实、非公和社会组织组建、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党代表工作室作用发挥的互联互通信息平台。

三要实施组织力提升标准化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应结合工作实际,着重探索创新组织力提升的思路、方法和实践。应探索建立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这一孵化基地主要通过“组织力体检”的方式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诊断、评估,出具分析报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步骤、措施,形成针对性强的组织力提升方案。建立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是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孵化基地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硬件保障,另一方面需要软件协同。可以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协高校与党校党建专家之力,充分发挥各自理论、实践优势,进一步研究组织力提升的核心内容,制定组织力提升的入壳和出壳标准,并将标准具体化、细致化,进一步梳理当前组织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建立反馈系统,实现基层组织力提升现存问题的实时更新和有效解决。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的建设从整体上可解决谁去提升、怎样提升的问题,使组织力提升硬件有保障、软件有标准,在有形和无形、载体和内容两方面得到双重提升。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建立后,可在小范围进行实验测评,按照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的容纳量,安排一定比例的党支部入壳进行实验性的组织力测评诊断,权衡实际操作效果。实验成熟后,可全面推广,将地区党组织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组,纳入年度组织力提升名单,分批次诊断、培训,以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猜你喜欢
党务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倔”楼长是个老党员
党员之家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要实行党务公开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党组织名单
新时代党务公开要坚决去“三化”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