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实践探索

2019-11-15 09:06徐以国广东海洋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徐闻海洋意识

■徐以国/广东海洋大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标志着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世界强国,也必须走向海洋,成为海洋强国,而提升大学生海洋意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思想基础。2012年12月3日,第九个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近年来,围绕海洋意识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的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一)海洋权益知识普及活动扎实有效

举办“海洋权益报告会”,先后邀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原所长、海军少将杨毅,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刘国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知名学者张文木等专家解读国家海洋发展战略,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战略意识,增强社会公众维护开发和保护海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海洋强国梦”为主题,邀请巩建华、劳赞等专家学者走进社区、机关单位和学生中间开展海洋权益讲座,分析国家海洋维权面临的形势,增强公众海洋国土意识;依托学校海洋研究所、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协会等专业资源优势,开展海洋经济研讨会、涉海经济学术研究,打造海洋特色经济文化。

(二)海洋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依托海洋、水产等涉海学科的优势资源,分别举办了海洋科技学术节、海洋文体艺术节、海洋知识竞赛、航海模型设计大赛、船模设计大赛等活动,构建海洋科技竞赛平台,提高学生海洋科技素质。2013年至今,我校积极发动学生参与校内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并派出选手参加全国决赛,均获得佳绩。每年以“6·8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为契机,通过举办“奔向大海、跑向未来——我跑我快乐”慢跑、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海洋摄影比赛、海洋科普展览、海洋摇滚音乐节、洁净大海、保护红树林等活动,在社会公众和广大师生中形成了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热爱海洋的良好氛围。学校博物馆每年开展一系列海洋科普、海洋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三)海洋环保宣传活动成效显著

将开展海洋科普活动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定期组织志愿者到机关、社区、学校、部队、乡村开展海洋环保、海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带领广大市民走近海洋、了解海洋,领略海洋的奥秘,进而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2014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活动把湛江市作为驻地,大本营设在我校。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的蓝色营营员和我校海洋保护志愿者先后到雷州、徐闻、东海岛、特呈岛、海军南海舰队、湛江市政府机关就海洋生态、红树林保护、水产养殖、珊瑚礁保护、滨海旅游、物流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湛江市副市长庄晓东到我校与“蓝色营”成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并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5月,我校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呵护蔚蓝,行动我先”海洋环保项目获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益基金5万元资助。2016年,我校保护红树林项目成功获批团省委粤环保·粤时尚——2016年度广东青少年环保主题系列大赛项目,并获得3万元资金支持。六年来,我校共开展海洋生态环保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的民众12万余人次。

(四)追寻海上丝绸之路

广东海洋大学地处湛江,湛江市徐闻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我们响应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号召,组织了“海上丝路第一港徐闻:城市记忆与社会资本”专题调研活动,对徐闻社会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历史文献中梳理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发展历史,唤醒居民的历史记忆,探究徐闻城市发展定位;通过对徐闻社会现状的调查,梳理城市经济、文化因素,依据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方案,并结合徐闻的自然资源特征、城市地缘特征,总结适宜徐闻的发展模式,帮助徐闻在国家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增强城市造血功能、增加民众收入,促进徐闻的社会经济发展。

(五)打造军学共建教育特色品牌

军学共建活动突出海洋文化交流、思想交流、海洋科技交流三大主题内容。海洋文化交流方面,以弘扬先进海洋文化为宗旨,注重海军部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补;思想交流方面,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宗旨,注重用南沙、西沙守礁战士的奉献精神、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夏炼酷热骄阳冬炼严寒碧海的吃苦精神来强化学生情操作风的养成和思想观念的培育;海洋科技交流上,充分利用学校海洋科技人才优势,与部队建立良好的互助协作关系。通过“军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使大学生进一步领会学校实施“海洋特色、海洋使命”战略,增强国防观念、海权意识。

二、开展海洋意识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的指导,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离不开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帮助,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我校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立以来,以平台为支撑,以队伍为关键,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平台为支撑

我校高度重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建设,不仅依托校内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南海之滨唯一的一所水生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水生博物馆作为开展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平台。同时,还与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湛江市雷州湾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湛江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宽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基地辐射面和影响力。

(二)以队伍为关键

我校为确保海洋意识教育基地的有效运行,成立了海洋社团联盟,校团委一名专职团干部负责海洋社团联盟的工作,加强对海洋科普协会、环境保护协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科技创新协会、摄影协会、经济协会、国防军事协会和海洋先锋志愿服务队八个涉海类社团建设,从经费、条件、场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了涉海类社团和海洋志愿者在海洋意识宣传普及中的核心作用,目前有海洋志愿者1500余人,海洋志愿者骨干100余人。同时,我们还鼓励涉海类社团加入绿色珠江发展联盟,加强和省内外高校涉海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校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工作。

(三)以制度为保障

为了确保基地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制定了《海洋意识教育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聘请张开城、巩建华、闫玉科、孙省利、韩维栋、王梅芳等专家为基地指导教师,围绕国家海洋局宣传教育中心的工作部署和学校“南海战略”行动计划,设计活动项目和制定活动方案,通过项目化运作方式鼓励社团及各级团学组织申报,对立项的项目给以经费、场地和智力支持,保证了活动质量。同时,对在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以表彰,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基地工作规范化、正常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活动为载体

设计活动时紧紧围绕“海洋”特色进行谋划。依托涉海学院及科研院所打造了一系列富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学校层面开展海洋科技学术节、海洋文化艺术节、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海洋摄影大赛、贝壳艺术创作大赛等,与此同时,支持和鼓励各有关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打造海洋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例如经济管理学院的海洋经济论坛,海洋与气象学院的海洋科普征文比赛,水产学院的水产论坛,航海学院的航模比赛、食品科技学院的海产品设计大赛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以海洋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海洋意识教育。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指示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宣传海洋事业的发展,弘扬海洋精神,广泛宣讲海洋意识,全面推进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生态、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极地大洋等各领域知识的普及教育,做好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人才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徐闻海洋意识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曹灿杯”湛江展区终极展示暨颁奖典礼在徐闻举行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窒息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