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小剧场服务融合与创新
——以南京“艺时间”文化微空间运作模式为例

2019-11-15 18:48夏文飚
剧影月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文化

■夏文飚

“艺时间”文化微空间,坐落繁华的新街口都市商圈,长江路101 号,南京市文化馆一楼,这里是公共文化的标志性建筑,是南京文化艺术的汇聚之地。四层建有南京市文化馆1200座的大剧院、360座的音乐厅、三层为800平方米书画艺术馆,一层为常年培训人数超过万人社会培训学校,室外还建有128米的南京美术广场户外展览区。区域内沿长江路文化街区,相邻地设有一流德基广场美术馆,民国小剧场、南京市人民大会堂等文化演艺场所,艺术氛围浓厚。

“艺时间”文化微空间面积不足150 平方米,是一个很小的空间。在文化设施密集重地,为什么要设一个这么小的空间?她建立的必要性又在哪里?她究竟要干什么?她可以干什么?

一、“艺时间”文化微空间的设施构建理念

1、舞台设置两可。“艺时间”是一个灰色墙面、地面和黑色幕布形成的匣子。主区一边是台阶区,一边是空场区。“艺时间”的舞台是可以互换的,可以正面,也可以反面。空场区可以是舞台,一米见方缓设的台阶区也可以是舞台,所以它的座位是不固定的。决定观众怎么观演是演员在哪里表演。空场区做舞台,台阶区自然坡度成观众区;台阶区的表演自然形成演区多组平台的变化,观众区看到的是坡成的舞台。

2、观演关系嬗变。“艺时间”力图打破人与空间的壁垒,重构一个更为自由表演空间。相比现有的大剧院和音乐厅镜框式的舞台设计,“艺时间”让观演者与表演者建立零距离关系。事实上,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小剧场戏剧的环境创造与空间设计推倒了斯坦尼拉夫斯基的"第四堵墙"的观念。布莱希特戏剧假定性,成了这方实验性和探索性小剧场的一面旗帜。没错,“艺时间”是一个现代观演体系下的产物。

3、传播互联网+。“艺时间”,引入业级的灯光、音响、多媒体融合、总控制台(导播、抠像系统)、网络接入等俱全,可以现场视频剪辑,实现网络直播、平台推流,让“艺时间”产品立即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PC端、手机端等,大众媒体端口。

今天会在哪里表演?舞台设置的变化让观众每次进入“艺时间”都带有期待感。随之引发的表演区域的多变,多侧面、多视角的观赏体验是别的剧场不可实现的。同样小空间观演关系的变幻,让观众几乎与表演者融为一境,更多的表演无需话筒,原真性地身体力行,自然达成心灵互动。互网联直播、录播的推送,让线下现场最多容纳100 名观众与线上十万级观众(每次直播均破10万人次)共同分享,更何况数字化云端的资源留存,是可以不论你在何方何时都可以实现共享的。

二、“艺时间”文化微空间的组织构架理念

艺时间在兴建之初就构划起它的组织构架。一个艺术空间的构划,必须用创新的机制来规范它的管理。这种管理是应该是符合艺术生产规律的、满足大众需求的、与艺术圈互动的,联动公共资源、引领社会资源同构的,同样它的产品要利于数字化网络传播的。最为核心的是,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育,让他们掌握服务技能。

1、建立艺委会评审机制。目前艺时间的“艺委会”成员由七名在业界各具艺术成就的老中青文艺专家组成。他们有的是省电视台的艺术指导;有著名的戏剧编剧导演;有媒体核心期刊的总编;有身兼数个艺术院校表导演系的教授;有研究人文学和文化治理的专家;有视觉艺术的专家;还有省级专业院团的院长等组成。他们各自都是省暨南京文化业内的专家,对公共文化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传播深谙于心。艺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时间”的主要艺术生产、艺术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对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艺术呈现方式,亲自参与指导与实践。保证了艺时间的生产与活动,弘扬主旋律、地域特点鲜明、形式丰满多样,发扬传统、传播时代风尚。

2、建立公共文化联盟机制。艺时间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它是一个打破现有体制框架的独立空间。它不属于某个单位的私有空间,它属于全社会志愿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团体、社会组织甚至个人。只要你的艺术实践通过“艺委会“申报,愿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艺时间”就为你打开免费使用之门。我们成立了公共文化联盟,联盟体中有各区文化馆;有艺术类专业设置的大学,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有民间组织,如市朗诵协会、梦马文艺电影沙龙、皓摄会、问象视觉、南京乐队学校、南京飞音吉他学校、南京即兴剧社等等;公共文化联盟不是一个名头上的组织,为了让他们更具凝聚力,我们利用馆际微信公众号平台,收集整理他们日常活动的信息,定期以南京市公共文化联盟的名义发布活动动态,掌握联盟体的文化活动向,挑选符合艺时间的产品共同打造、传播。仅半年时间,加入公共文化联盟已用40 家单位,以“我们的节日金陵时节”联盟名义发布微信专题文化菜单、文化活动回顾20余期,联办文化活动40余期季。

3、建立线下线上精准传播机制。艺时间认为线上传播离不开线下团队培育。没有线下团队的培育,线上是无米之炊、空中楼阁。线下团队的艺术追求,就是为了线上寻找这种艺术追求更大的群体共鸣,这其实就是实现精准传播的真正宗旨。别人通过观看,进入关注你的队伍,这自然形成共同爱好者的群落。就网络服务推送效应而言,不是简单的点击率,而应该是自发跟从,是“铁粉群”的培育。在我们的实践中发现,今天的移动互联,更多是朋友圈爱好者的发现、欣赏、关注、转发的链条接力。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线下线上的传播机制,来地建立这种双向传播模式。一是让线下的活动通过前期预告、现场转播、后期报道,通过演者说、编者说、观者说等多维度的呈现活动的立体印象。二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让更多的观看者参与发表议论、讨论。这种尝试是有意义的,在往期的活动推送中,有多场活动结束后,自发的议论爆棚,有的活动中出现一百多份评点,更有长篇幅的观点表达观众的心声,这正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一种社会效应,也反映出一个较大群体被激活了。一场文化活动其实是可以被演进为一个文化关注与论坛。

4、建立一专多能人才培育机制。在现有体制下,由一个项目的打造,带动执行团队的人才学习和技能深化,是我们打破体制内人浮于事,调动主观能动的机制创新理念。艺时间是一个全新的固定场馆文化活动与互联网+的工作实践。服务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提升。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者的技能拓展。我们建立设备保护组完成灯光、音响、多媒体制作与操作,摄影、四机位摄像及后期制作、导播、直播,成立媒体宣传组要求活动结束48 小时完成采编、采访、组稿、微信排版、直播录播推送、推流等。事实上现有7 个工作人员都不具有新岗位业务专长。外包团队费用大,时间也不允许长期跟踪,所以只有利用现有人员开展一专多能的专业拓展。我们从舞台摄影、摄像培训开始,要求人人掌握,到位即上。下一步还要开展音频编辑制作、PS 平面制作、视频非线剪辑、微信排版设计,音响、灯光梯队等业务学习。业务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者适应岗位的时代要求,化技为能是每个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岗位成长的必经之路。

机制的建立为艺时间确立了新型空间运行管理搭建了良好的组织框架,充分调动了人财物的资源汇集,强化了社会化文化资源的公共服务整合,力图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事实上,这个一切撬动杠杆的力量正来自于,公共资源为社会打开的方式。

三、“艺时间”文化微空间的产品创新理念

设想中的“艺时间”应该是一个公共产品研发生产的梦工厂。作为线上线下精准服务的平台。艺时间要重构传统文化服务形式的新模式。在资源的运作、艺术呈现的方式,舞台表现的形式上做新的尝试。也就是讲,艺时间在艺术组织、艺术呈现、艺术样式上与现有的大剧院、音乐厅演出完全不同,功能上相互不可替代,才能真正寻找到一条发展之路。

1、服务互换资源。一个集现代传播功能拓展的空间。营销理念也应该是特别的。作为一个公共财力投入的文化空间,准确地讲它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共场所,这种优势是社会化场所不能媲美的。正如艺委会评审标准所指,只要是弘扬主旋律、艺术素养和追求符合都市文明发展、艺术表现水准符合引领百姓文化需求,值得推广交流,都可以认定认可为社会文化艺术的优质资源,都可以享受“艺时间”的免费服务。用服务互换资源,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生产与供给的两个基本属性。你愿意为公共文化打开,艺时间就为你打开。在这里你享受的是专业级的摄制、录制,市级、省级、直至国家公共文化云的推广,有公信力的微信微博群落的前期、中期、后继推文。让你的艺术创作和产品得到业界的认同与评介,别谈钱,谈钱就俗了。

2、艺术呈现重构。这是艺时间生产产品的最重要的艺术特质。在这里的艺术呈现方式,要完全做到与大剧场和音乐厅不同。

目前以剧场舞台规划而形成的观演方式,一般都属于镜框式,就是演员在舞台上演,观众在台下看。观众除了鼓掌观看以外,无法与演员沟通,更不要说了解一个演员与角色背后的故事。现代戏剧之父布莱希特的间离与互动,打破了斯坦尼戏剧理论和演剧体系,认为演艺形式(戏剧)是由演员与观众同构的,演员是带着他的昨天、今天而来,而观众欣赏的也是带着自己的多维度审美而在。在我们的实践中,艺时间力图让观演成为这样一种可能的审美过程。准确地讲,艺时间是以一个沙龙形态来组织策划编创她的艺术发生。比如对于戏剧,我们设定了:编剧者说、演剧者说、观剧者说、做剧者说四个环节来完成一个戏剧实践流程。从不同层面,让大家在过程中,不断地讨论、发声,讲述不同的感受,而把这一切都看成了上演戏剧的一部分。现实中这个过程有碰撞、有赞、有怼,引发出多维度的审美经历。而对音乐活动的构划,我们不仅仅只做一个音乐作品的舞台表演,比如《南京历代民歌》,我们邀请了四个人群,一是大学生外地游学者,他们刚来南京,对南京文化身怀好奇;二是南京本地的中青年文化爱好者,他们多热爱本地文化,在各自文化从业中,对历史文化有过涉足;三是著名音乐家、诗人、资深民间艺术家;四是南京的市民观众;这四个群体一起听演员演唱民歌后,开始对民歌背后的故事进行讲述、议论、讨论,甚至产生了观点的不同,最后再请专家还本亲源讲述历史传承的真实故事。如此由南京民歌,升发的对南京历代文化的一次深入讨论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演绎。而这一线下的讨论过程,又录制为一个网络推广产品,成为一个永远流传的音乐赏析产品挂上云端,让更多的人了解音乐表演背后的故事。艺时间是一个有文化见解的阵地,它对艺术呈现方式的把握,不是一个只提供场地,让别人来租赁演出的剧场,它是多方合作,主观创意生产的艺术工厂。

3、形式精巧多样。艺时间的主观创意生产是符合互联时代传播特点的,对一个艺术主题,以精致、短小为传播单元,它可以分季分段分集,以利于15分钟以内的网络传播和适应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同样它的艺术生产范围涵括:戏剧、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视觉等一切艺术领域和领域跨界。比如视觉艺术中的美术、书法、摄影,过去一般是实体展览。一般而言,实体展览的程序是被固化的,对于一个画家而言,他要租用一个展厅,要展出多幅作品(一般至少二十幅),观众要组织,开幕式邀请嘉宾,持续展示要向观众发出邀请等等,就观众而言,看展览有真实体验,但与画家的交流基本机会不多,那些关于作品创作的动意讲述和交流多半是不多的。而艺时间的画展将用新的方式完成,画家可以针对每一次创作做详实的介绍,业内和跨界的艺术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审美关健提示,而观众更能了解画家与艺术家创作背后的生活状态。因为有抠像技术的保证,有一幅作品的细节都可以随意的放大观看。这是不是现场展览,完全不同一种方式呢?一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刚创作了一件作品,在艺时间这件作品将被多角度拍摄呈现细节,创作者,可以分解手工创作的每一道工序,讲述创作作品与本地文化的传承关系和背后鲜活的故事,相比而言,一件精美工艺作品、一件承载岁月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佳作,放在橱柜里,有多少赞叹被隔在了玻璃的另一边。艺时间探求的是互联网时代新型的多维度文化服务和其多侧面的呈现。

这是一个解谜的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参与艺术发生的过程,更为个性化的介入艺术的创造,而不只是镜观艺术的表现。同样艺术更要反映社会生活转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反映普通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情感。

猜你喜欢
艺术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