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大众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接受
——以豆瓣电影为主

2019-11-15 16:30李晓已吉林警察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电影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电影科幻

李晓已(吉林警察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回顾过去,中国科幻电影虽然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处于低产和落后状态,难以在电影行业占据一席之地,观众的科幻意识亦是懵懂不明。新世纪之后,逐渐出现的硬核科幻元素改变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悲惨现状,也逐渐唤醒了电影观众的科幻意识,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纪元。古今杂糅的剧情设定、外星生命的地球旅行、奇异的时空穿梭、硬核的科幻技术、激情跌宕的家国情怀等,皆代表了最近这些年科幻电影的鲜明特征,视听形态方面更是不断向好莱坞大片的审美标准靠拢,在商业化、消费化的社会环境中,极大地保证了影片的排片率,预示着中国电影行业的文化胜景。而对电影观众而言,豆瓣网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社区,影片评分、观影感悟等皆是电影人气值的鲜明表征,也是衡量电影艺术价值的有效准绳和重要平台。因此笔者以豆瓣电影中中国大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接受反应为契机,试图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等,同时对中国大众的审美构成进行粗浅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未来中国科幻电影的有效发展路径。

一、科幻表象下的怀旧情绪与喜剧内核

新世纪最初的几部科幻电影有科幻之名,无科幻之实。剧情设定上大都停留于怀旧、喜剧、爱情等基本主题,且很多作品都有对之前的模仿或延续,某种程度上也使得观众的科幻概念变得极其模糊,或隐或显的科幻元素虽然极为珍贵,但仍然难以使观众真正注意到科幻电影的想象力、逻辑性以及精彩绝伦的视听效果,而是专注于其他方面。如中国大众观看《情癫大圣》更多的是出于对《大话西游》的喜爱,虽然《情癫大圣》从剧情到演员、道具到布景等方面都与《大话西游》不同,还加入了很多电游和科幻元素,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在延续《大话西游》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豆瓣电影的评价机制中看出《情癫大圣》的质量,只能说中国大众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情怀去看的,而不是对它的科幻元素寄予厚望。

2005年上映的《情癫大圣》,豆瓣网30%的观众和42%的观众分别给出了二星和三星的评价,且大部分观众都以此前的《大话西游》为参照进行比较,某种程度上,《情癫大圣》5.3分影评的背后也顺势借了《大话西游》的“东风”,从豆瓣影评中能明显感知到萦绕在观众心头的怀旧情绪。二星与三星的评价亦能够说明大部分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具有阐释上的一致性,即观众在费什所说的阐释共同体的支配下,又对影片的内涵底蕴、主题风格做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如获赞最高的网友哥舒夜带刀指出影片让他回忆起恋爱中美好的欢愉,通过唐僧和女妖的分分合合感受到曾经山盟海誓时的年少无知,而且在这位网友的长篇论述中,一再对这两部影片从各方面进行比较。但《情癫大圣》的“科幻”元素或者“魔幻”元素则受到大众的忽视或冷落,本片是以古今杂糅的故事情节取胜而非以科幻元素吸引观众,时空穿越、激光激战、天外来客等颇具想象性的科幻场景为大部分观众所忽视,亦能从侧面说明《情癫大圣》的喜剧性成分充裕,而科幻性则若有若无,或许这也是影片类型上冠以“剧情/喜剧/动作”的原因。

南方网虽然对此部电影的评价较高——“开场的一段‘空战’便十分有气势,孙悟空与自己变出来的‘小孙悟空’在半空中迎战树妖军队,双方都是‘千军万马’,雷霆万钧的炫目场面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而通过时光隧道‘回乡探亲’的地球人用激光枪与妖怪激战等天马行空的‘空战’场面更是层出不穷。各种看似杂乱无章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却别有一番味道”。然豆瓣网上充斥的仍然是对影片爱情故事的争议,对烂俗情节的批评,而作为隐形要素的科幻元素则被豆友所忽视,因此,从科幻视角看《情癫大圣》则显得力不从心。

再如2008年的《长江七号》,虽然豆瓣上的评分为6.6,但是五星只占到9.2%,最多的为三星,占到49.5%。从评分比例来看,将近一半的观众持中间态度,我们可以猜测出可能一部分的三星还来自大家对周星驰的喜爱和固有的情怀。正如一位豆瓣网友点评,他认为善良是一件好事,得到公众的赞赏也是好事,获得奖项和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更是好事。如果有人多年来试图取悦我,那么赞赏和金钱是我能给予的最高的奖赏,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为何一定要吝惜欣赏之情而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在曾经的岁月里,无视纪律和法规,耽于酒色,放纵自我,挥霍青春,沉迷于这种浅薄的幸福中无法自拔。周星驰的电影给了我们极大的心理慰藉,他是那个时候的帮凶。现在,我想说,周星驰的好运已经结束了,曾经对周星驰的迷恋作为离别礼物抵得上三颗星。可以看出,很多人是为了表达对周星驰的喜爱,为纪念周星驰曾带给自己的快乐、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才给出了较高的评分,这很难说不是大众的一种怀旧情怀。虽然《长江七号》中出现了外星物种——玩具狗(取名“长江七号”),且“长江七号”作为来自外星球的精灵客人,有着特异功能,改变了周铁和儿子周小狄的生活现状,最后因救周铁而牺牲,但就影片类型标榜的“科幻/喜剧”来说,此片的科幻元素显然是不足的,影片更注重的是抒情和搞笑,更多的是对之前经典电影桥段的复制,就像很多人评论的一样:星爷只是在重复自己。从豆瓣上千多条的影评可以看出,观众在评价《长江七号》之前,基本都是对周星驰以前的电影进行回忆或对周星驰进行一番评价后再发表对《长江七号》的观感。不可否认,这些观感都或多或少的和星爷以前的电影进行了对比,用以表达自己难以言说的怀旧之情。

二、科幻元素盛行下的期待与失望

如果说新世纪初的几部科幻电影还重在对之前电影的怀旧和抒情上,有着奇幻色彩,那么之后的科幻电影真正将注意力放在了“科幻”上,从形式上来说摆脱了神怪奇幻的色彩,开始打造纯科幻元素的影片,也更加注重科幻元素的有效运用和效果表达。只是这些电影还没达到既能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又能体现中国传统审美价值的要求。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文艺创新既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代相结合,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理念,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所以中国大众对某些中国科幻电影之感依然是在期待中夹杂着失望。

2009年的《机器侠》是一部国产科幻喜剧片,影片标榜为“首部华语科幻特效巨片”“东方功夫机器人挑战好莱坞”,但从豆瓣评分来看,这部科幻电影并没有受到太多好评,二星和三星分别占29.7%和38.7%,综合评分只有5.2,只好于15%的科幻片,虽然此片获得了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的提名,但也只能说此片是科幻元素具备,却未能很好地贯通融合、以完美的技术呈献给观众。正如一位豆瓣网友(图宾根木匠)所言,他认为《机器侠》上映后必然会恶评如潮。对于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特技电影特技的中国观众来说,《机器侠》的特技太过粗糙,而且在剧情上也稍显生硬,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华语电影和电影人不擅长科幻电影的缺憾。但此片亦有值得肯定之处:至少它是一部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之作,既有着东方的思维模式,又有着西方的创新观念,在中国的科幻电影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比于《机器侠》,2010年的《全城戒备》豆瓣评分只有4.4,一星、二星和三星分别占到24.1%、38.2%、30.9%,四星和五星一共占6.9%,可以说让观众大失所望。一位叫木卫二的网友评论道:“严肃来说,这是一部科幻片。也是一部动作片,它同时还是警匪片和爱情片,更不幸的是这样讲也意味着它什么都不是。”陈木胜导演虽然注重对中国科幻元素的应用与宣扬,但其实就是科幻外衣下的中国功夫片或者中国特色浓厚的“科幻片”,并没有将科幻的作用发挥出来,结果只能是反响平平。

再如2010年的《未来警察》和2016年的《蒸发太平洋》更是在科幻电影上栽了大跟头,《未来警察》豆瓣评分3.9,三星以下占比95.6%,只好于4%的科幻片,但其标榜类型只有“科幻”,得到这样的评分估计中国大众也是于心不忍又无可奈何吧。相比于《未来警察》,《蒸发太平洋》更是惨不忍睹,豆瓣评分只有3.3,一星的评价更是占到了63.9%,只好于2%的科幻片,一位叫电锯侠的评论:“如果能把整个太平洋都蒸发掉,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旷世佳作。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蒸发得掉吗?不行。所以这是部大烂片。”从评论可见,豆友们基本都表达的是对《蒸发太平洋》的不满之情,认为此片真的只是打着科幻的幌子来圈钱和欺骗观众。虽然这些电影亦不乏科幻元素,但随着中国大众欣赏能力的提高和对中国科幻电影寄予的厚望,这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电影自然是不受观众待见了,观众想看的是真真正正具有高水平、硬科幻的作品。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电影虽然突破了创作传统,但仍缺乏更加大胆的创新,不敢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和实践,亦没有悟透科幻电影的精华、科幻主体之重要性,所以最终导致了失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线。中国社会正在经历最广泛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伟大的实践必然给文化创新带来巨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社会空间。作为新世纪以来的电影,自然是要与我国的社会变革保持同步,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这样才能创作出中国大众乐于接受的作品。否则,中国大众只能在一次次期待中失望。

三、硬科幻时代到来时的自豪与怀疑

中国的科幻电影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并没有形成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总是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由于大众对国产科幻也没有一个迫切的需求,所以中国的科幻电影既不高产、也不质佳,上映的一些科幻影片口碑也是备受争议,并没有赢得一席之地。直到《超新星纪元》《三体》《流浪地球》等的开拍,才又燃起了中国大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热情,再一次打破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沉寂”。

新世纪以来最具科幻内涵的要数根据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编的一系列电影,比如《超新星纪元》《三体》《流浪地球》等,可惜的是《超新星纪元》和《三体》到现在也没上映,我们亦无法评价它们在电影上取得的重要价值。不过在决定开拍之时,这两部科幻电影就已经受到了大量科幻爱好者的关注,博得了足够的关注,足以说明中国大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望之大。今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并成为新世纪以来最有科幻价值的一部电影,一部《流浪地球》彻底激起了中国大众对中国科幻电影的信心和热情,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部好科幻片,中国大众不再只寄希望于欧美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豆瓣评分7.9,三星以上占比92.8%,优于86%的科幻片,全部电影评论达到53万多条,可以说这是中国科幻片有史以来得到的最高评价了,刷新了中国科幻电影各方面的记录。《流浪地球》自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丰收,满足了中国大众的胃口,赚足了眼球。虽然豆友们的评论中不乏对《流浪地球》剧情、台词、人物设定、剪辑等方面的不满,但是对其特效技术还是十分称赞的,认为这是中国科幻片的一大进步,诚如“亵渎电影”的网友所言,中国导演能够拍摄出这样高度完整的硬科幻是令人激动和佩服的,《流浪地球》弥补了以前的种种不完美之处。但说它是中国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显然是评价过高了,毕竟在它之前,国内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科幻电影,但是这些电影往往注重科幻主题的表达,可以称之为“软科幻”。因此,我们认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硬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它展现的工业化程度是以往国产科幻电影所不具备的,是可以载入中国电影史的优秀作品。中国人能以本民族的方式拍摄出这样一部毫无违和感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硬核科幻电影,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必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引领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流浪地球》中的中国特色是非常鲜明的,从剧情场景来说,出现了东方明珠塔、万里长城、奥运大厦、红灯笼等;从文化传达来说,有春节的浓厚氛围、家国情怀、集体意识、人道主义情怀等,符合了习主席的指示精神。习总书记指出,文艺必须与时代精神相契合,必须肩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文艺需要扎根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创作出优秀的时代作品,并努力使之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

遗憾的是,2019年8月9日上映的由滕华涛执导的科幻电影《上海堡垒》却在万众瞩目中扑街了,在中国科幻电影向前发展的道路上摔了严重的一跤。大众本以为这又会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史上一次华丽的转身,却没想到让人失望至极,网上充斥着各种不满,逼得导演和编剧们只好出来道歉,但也已是于事无补了。看着3.2的评分,三星及以下95.2%的占比,好于1%科幻电影的一系列让人“怀疑”的数据,真的有种说不出的难受。有位豆友更是直接指出,《流浪地球》的成功让我们的国产科幻电影开启了新的篇章,《上海堡垒》又成功地合上了这崭新的一章,使其复归平静。想想中国大众及科幻迷在自豪之时又被狠狠地浇了一盆冷水,真的是有点心灰意冷了,对中国科幻电影又充满了怀疑。

希望之后中国的科幻电影能吸取教训,又一次燃起中国大众的热情,不负大众期望,不断创作出能走向世界的带有独特中国元素的硬核科幻片,让我们重拾自信、重诉自豪之情。

四、结 语

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是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也是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的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飞速发展,艺术创作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多元化、开放性、高层次的态势。科幻电影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成为文艺创作者和影视制作者们特别驻足的领域。在此基础上,也涌现出一批较为优秀的带有中国元素的科幻电影,在赢得中国大众称赞的同时也收获了巨大的利益,虽然有些电影有不足之处,但中国电影人能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也是中国科幻电影向前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路径的思考,我觉得中国元素应该是所有科幻片应该遵守的定律,而向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进军则是主导方向,科幻性的准确呈现与完美阐释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准则。可以看出,从2005年的《情癫大圣》到2019年的《流浪地球》,中国元素的呈现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古今杂糅的神魔大战到盛行的家国情怀,显示出中国科幻电影的极大转变,也暗示着中国科幻电影终于找到了发展的方向,找准了努力的目标,明确了定位。

中国科幻电影作为电影行业中最为薄弱和被忽略的一部分,自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前景是相当可观的,但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准确地说是中国特色。就创作者而言,要对中国科幻电影保持足够的好奇与热情,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提高科幻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科幻素养,学会用电影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科幻构思,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高度建构下创作出真正能够吸引中国大众的科幻好片、科幻大片,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讲好中国科幻故事。中国大众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包容中国科幻电影的不足,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理性客观地评价和看待中国科幻电影,将自己的见解和审美与更多的人分享,使中国科幻电影的受众增多;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科幻电影。

我们要相信,中国科幻电影必然能迎难而上、一枝独秀,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之路。同时我们也要扎根传统,不忘初心,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创作出既符合当代中国人审美价值,也符合世界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科幻片科幻电影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美国科幻片厚重的历史积淀
全球本土化视野下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