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倩
自古以来,梅花以其清丽芳香的韵致和不畏霜雪傲视独立的精神,在中国的花卉四君子中占有其一席之地,并冠为之首。历代文人雅士常拿梅花来抒发自己的心怀和情操。
《梅花三弄》是中国的十大名曲之一,是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古人对梅花的敬爱,深受人们喜爱,也被后人谱撰出各种形式的曲子和小说。当年的小说《梅花三部曲》不知道让多少少年少女哭断肠,歌曲《梅花三弄》也是经久传唱,曲中歌词让我记忆犹新。可是大家却不知道我们朗朗上口的《梅花三弄》和真正琴曲《梅花三弄》却是大不相同,人们只知道:“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却不知“梅花临水,暗香蟹泥。绿绮朱弦三弄指,俨然对子期。”所以,我将根究历史,解析真正的中国十大名曲《梅花三弄》以及古琴的演奏技法和心得。
琴又名七弦琴,现代人称之为古琴,是中国历史悠久、最具有民族精神的传统乐器,是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之一,据推测琴约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清时期出现了许多琴家流派,琴曲《梅花三弄》就是其中之一。
《梅花三弄》原为东晋大将恒伊作的笛曲,据说恒伊曾参加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晋书》中说他善于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在琴谱中常常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王子猷早就听说恒伊善吹笛,可是一直未能相见。有一天在途中偶然相遇,王子猷赶忙下车请教,伊恒就为其吹奏了《梅花三弄》。然而何时何人将之移植成为古琴曲,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说是唐代琴家颜师古改变为琴曲,流传至今,但是此说目前尚无其他佐证。史谱记载《梅花三弄》有很多名字:在《神奇秘谱》(1452年)中称此曲为《梅花引、玉妃引》,可在《谢琳太古遗音》《五音琴谱》《藏春坞琴谱》中分别称之为《玉妃引》及《梅花曲》。不过此曲最早还是见于明代初的《神奇秘谱》,其后续见于明清以来其他的二十六种琴谱,在清代的《琴谱谐声》中,《梅花三弄》已变为琴箫合奏的形式。不过近代一些琴人也常用于琴曲的独奏,而且琴家演奏的谱本也各不相同。
琴曲《梅花三弄》分别由溪山夜月、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升入云中、青鸟啼魂,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玉箫声、凌风戛玉、铁笛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这十段构成。“三弄”就是指音乐中代表梅花的主题,在琴曲的第二、四、六段,分别在低、中、高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以泛音穿插三次。泛音出现的三次是音乐的发展,而不是“再现”的效果,也不是“回旋”的作用。因为这三次出现的中间的音乐既不是对比用的插部作用,也不是新的音乐材料的展开,也不是为前后音乐作一个联系,而是与三次出现的主要音调同样重要的一个发展环节。第一个主要音调出现三次以后,才出现第二个主要音调。各主要音调之间的音乐有一部分有主题性质,另外几部分也不是插部性质,这样就构成了这一曲的独自的结构。因此,这部分的主题宣叙,旋律优美、音色清亮、节奏活泼,形象地描绘了朵朵梅花不畏寒、生机勃勃、迎风开放的美妙意趣,固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语。
《梅花三弄》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曲子的开头是一个亲切优美的引子,节奏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精炼地概括出全曲的基本特征。
第一部分的音乐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严冬”的形象,乐曲以浑厚坚实的散音、按音勾画出霜晨雪夜、草木凋零,是梅花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的上下音程行跳进为特征旋律,结合稳健的节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结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加富有推动力,感觉像是梅花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在乐曲的第一、三、五段和、七、八、九、十均是用实音演奏,这样可以表现出梅花在艰苦的环境和不畏严寒的刚毅品格。
另一类就是高洁安详而又有生机的梅花生态,只由清澈透明的泛音段落来表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循环出现,即乐曲的第二、四、六段,即一弄、二弄、三弄的段落,音色清亮,节奏活泼富有感染力,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
第二部分为乐曲的高潮部分,从第七段的高音区开始的。其演奏手法是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等十六个审美范畴作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准则。这些准则集中于风格、意境、道德和技巧等方面上,轻、松、脆、滑等四法是指技巧而言,提及音的适中与清实(轻)、吟揉动荡之妙(松)、手指与手腕力度之灵活与弹性(滑)。论琴之风格有古与淡,古指琴乐古朴之风格来自和澹宽大之气度,澹则论琴音雅淡之本质。乐曲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出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曲调中在音调和节拍上与前面的泛音曲调成正比,并连续用了频繁的音区变换和音程的大幅度跳动,使旋律大起大落,在技法上也极为活跃,采用了轮指、跪指、掐起、滚拂、长锁、短锁等一系列的手法,刻画了梅花傲霜斗雪、刚健挺拔的坚毅的形象,在紧张的情绪中把全曲推向高潮。
如果说“三弄”的主题刻画了梅花清香悠远、洁白的性格,那么第九段仿佛为我们勾画出梅花之中昂首挺立、临风摇摆的形象。高、清、虚则是属于较抽象意境,琴乐意境之深远高古为“高”,平和洁净之环境为“清”,心静与声虚为“虚”。论琴品与人品者则有洁、清、虚、幽等:洁是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清则为平和洁净之心境,幽则是论琴音之幽然出于琴人高雅闲逸之品德。梅花无论雪压霜欺,越显其孤宗之不可企及。《梅花三弄》第九段的旋律移到低中音区,更为浑厚有力,描写了霜晨雪夜之中梅花傲骨的性格。梅花精神可谓是超乎旷绝,采冷艳,挹幽香,友芳姿,总非凡骨!
其后,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从全曲的结构上来看,它实际是从“散起”到“入慢”,而后又逐步加速,节奏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到第九段结束时,音乐开始渐慢,张力也随之减弱,音乐进入收束阶段。第十段琴曲进入尾声,节奏进一步放慢、简化,最后结束,实现了乐曲整体结构的浑然一体,统一平衡。这和多数琴曲的旋律发展手法相似。
古琴音乐的风格既中正和平、温柔敦厚,而又清微澹远和潇洒飘逸。曲声饱满圆融而用韵则缠绵委婉。琴曲借景抒情、弦外之音、声尽意不尽、境生象外、意在言外等等审美趣味,都是以虚实结合两种因素作为运用与方法。在古琴指法中,撮音为先甲后肉,甲肉相半之音色。反撮则是纯甲之音色,劈为甲音,故刚;托为甲肉相半音,故刚中带柔。古琴音乐在刚亮之音色中亦宜求其柔,柔中又得求其刚,刚柔相济,虚实相应。
总之,从此曲的内容看来看,《梅花三弄》主要是以梅花凌霜傲寒,凌寒飘香、迎雪吐艳、洁白芳香、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描写了中国文人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也是中国文人追求中庸、适度的审美情趣。“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轻,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是历代琴家对《梅花三弄》的深刻认识和共同评价。中国传统艺术中体现的清莹透明之境,是源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之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