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我是一名市级歌舞剧院的歌唱演员,自1990年从事歌舞演出至今,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已近30年了。从事舞台演出是一项要求极高的红脸饭,需要有过硬的艺术实力,具备一定驾驭舞台的经验,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质,在不断的演出学习中磨炼自己、培育自己,尽可能的适应舞台演出的需要。多年的舞台生涯,我的体会有如下几个方面。
舞台是一个歌唱演员角逐用武之地,是发挥自己艺术潜力的最好平台。多年的舞台实践告诉我,演员一定要审时度势,只有了解你所演唱的舞台对象是谁,观众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才能更好的为他们服务。记得多年前我凭着自己的小聪明,自认为有一点歌唱才艺,拿到一首歌,哼上几句熟悉了,就自我欣赏准备上台演唱,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演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细细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没有去好好研究歌曲的演唱风格、艺术特色、注意事项以及音色的把控,因而就如敲鼓敲不到点子上,影响了演唱艺术的最佳发挥。二是没有考虑歌曲中的重点与难点。一首歌曲总体旋律的布局,作曲家是会统筹谋划、精心设计的,其中的抑扬顿挫,开头与结尾、重复与延伸都是十分有讲究的,作为从事歌唱的演员一定要认真的反复权衡,认真的比较,而千万不能草率任意、随心所欲。三是要有自知之明,要审视一下自身是否适合这首歌的演唱,不能随意称能,如一首北京《大碗茶》,要想唱好,唱出京味来,你就得把唱词中的语言唱准,要琢磨其中带有浓浓京味的唱腔设计,否则你即使是对着曲谱演唱,也会有失演唱水准,犹如喝上一杯白开水,平淡而无味。再如演唱黄土高原西北坡那里风格的歌曲,来自那一带的歌曲大多挺拔高亢,音域宽广嘹亮,一首歌曲中往往从低到高有几个八度,作为江苏一带的歌手,多演唱的是充满委婉有韵味的歌曲,突然的演唱有些高低音不易把控,还能唱坏了嗓音,吃力不讨好,蓦然演唱有可能达不到意想的艺术效果,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所谓知之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用在演唱上同样有一定的道理。
生活在黄海之滨,喝着长江水长大的这方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歌唱演员,在舞台的演唱上最擅长优势的是演唱长江一带的歌曲,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2006年我以一由江苏民歌——苏北里下河地区的劳动号子《大秧歌》,将其带到北京,在民族文化宫的舞台上展示了来自江苏歌手的地域风情,博得了观众的热烈好评。这首歌是我和音乐作曲家共同合作而成的,其中既有江苏水乡特色的淮剧音域,兼顾了淮剧中淮崩子音腔,宽广而又敦厚,粗犷而又挺拔,形象的反映了这一带农民群众劳动的特点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我团曾经创作过《高粱红了》,当年著名的乡土歌唱家张惠元老先生因演唱这首歌曲而获得华东赛区演唱一等奖。根据前辈的演唱经验,我在掌握演唱的基础上进行了润色,目前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歌曲成为我的代表作。至此,让我也在演唱实践中得出,在舞台上一名成熟的歌唱演员,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最好的艺术呈现给观众,在演唱上发挥最能反映特色的部分,才能取得最为理想的效果。当然一个好的歌唱演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在保持自我风格的同时也不能拒绝外来艺术,只有兼容并蓄、让本土文化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才能取得新的成就。
舞台是一个异彩纷呈、包容万象的展示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世界一体化,由此而来的是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人们更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和娱乐性。在新的形势下,一个歌唱演员必须要迅速的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之中,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加强学习的严肃问题。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必须掌握丰富的文化,俗话说你的肚里要有货!否则就要被社会淘汰。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只看到自己的自由地那一块,对外来的泊来品不敢碰,不愿去学习,这样只能游离于社会之外,最终肯定要被社会所抛弃。作为一个地级市的歌唱演员,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还必须能歌善舞,包括饰演小品、担任情景剧中的角色,当好一个多面手,最大能动的发挥自己的舞台潜能。这些年我在从事专职演唱的同时,也做舞台上的有心人。一方面是利用自己曾经学过跳舞的基础,参加舞台上的一些群体舞蹈,如其中的迪斯科舞蹈,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跳得有模有样,并能参加到群舞的行列之中。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擅长表演的天赋,参加剧团中的多个小品演出。这些年,由我出演的喜剧小品《原来是你》、讽刺剧《老赖还钱》等都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其中我在《吴二讨田》中饰演的吴二一角,在参加江浙沪三地演出中还获得优秀表演奖。2010年,我应邀赴北京参加江苏在京举办的一场演出,由我演出的小品参加了由中央电视台录制的节目,我的演出受到时任国务院分管领导的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