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展(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驯龙高手》系列动画改编自克瑞西达·科威尔的著名童书,是梦工厂推出的数字动画作品。从2010年的《驯龙高手》到2014年的《驯龙高手2》,再到2019年最新的《驯龙高手3》,该系列跨越了整整10年时间,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该系列作品所呈现的数字美学也在不断演变与完善过程中。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被看作是新世纪以来3D特效技术的最佳作品,真正发挥了3D特效技术对视觉语言的延展,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而《驯龙高手》系列又将3D技术推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充分发挥了数字技术的多元性与创造性,塑造了极具魅力的数字美学。《驯龙高手3》是该系列的收官作品,完整讲述了小嗝嗝与夜煞飞龙的成长故事的同时,也再次表现了数字技术的巨大魅力。
电影几乎是与科学技术同步而生的,脱离了科学技术的支持,电影艺术也不会有时至今日的发展。尤其对于21世纪的商业电影来说,制造视觉奇观异景已经成为商业大片的艺术职责,并且这已经成为推动商业电影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商业大片而言,正如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凭借精湛的3D视觉特效吸引观众,并创造了令人咋舌的票房纪录,创造了银幕经典,这正是数字技术创造的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
动画曾经是专供儿童的艺术产品,如今已经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艺术产品,尤其是商业动画消弭了受众的年龄限制,在故事题材和视觉特效上都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多数商业动画具有高度的故事完整性以及视觉艺术观赏性,各个方面都不亚于真人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支撑下,商业动画具有更加广阔的表现视域和丰富的视觉表现力,能够突破真人电影对于故事情节表现力的重重限制,竭尽所能地表现创作者的想象力。
21世纪以来的商业动画在电影市场大放异彩,故事题材的多种多样、视觉形式的丰富多彩,使得动画电影真正迈向了创作的黄金时代。梦工厂、迪士尼等老牌动画公司相继推出多部作品,不断在市场上引起轰动。《功夫熊猫》系列、《冰川时代》系列、《超人总动员》系列等,《飞屋环游记》《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等都是新世纪动画电影的经典作品。并且,单纯从视觉内容来看,新世纪的数字动画在角色形象的塑造、场景环境的塑造上都在不断变换着审美视角,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强大表现力,同时在镜头语言上不断创新,在不断变化的视角中,配合3D技术令观众沉浸在具有强烈真实感的视觉体验当中。
《驯龙高手》系列2010年的第一部作品就从众多数字动画中脱颖而出,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评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发挥了3D技术的动画作品。该系列电影改编自克瑞西达·科威尔的著名童书,讲述了维京人如何从“屠龙勇士”变成“驯龙勇士”,以及他们与飞龙之间的传奇故事。强大的数字技术创造了憨态可掬的夜煞飞龙“没牙仔”的角色形象,以及片中各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最新一部《驯龙高手3》相较于前两部的制作技术更精细、成熟,延续了前两部备受好评的镜头语言,小嗝嗝与夜煞飞龙在空中飞翔的多处镜头从感官上极大地刺激了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地坐过山车一般与主人公共同经历了翱翔,成为该系列作品最为出彩的地方。《驯龙高手3》也成为3D数字技术与动画结合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在当今这个视觉时代,人们厌倦了基于文字的表述,凭借静态或动态的图像获取信息,追求视觉上的快感。3D电影也正是这个视觉时代应运而生的,是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动画艺术当中,传统的2D视觉形式显露出视觉表述的局限性与弊端,很多时候2D电影只能依靠极具个性的审美风格来吸引观众。于是,1995年的第一部3D动画《玩具总动员》的诞生成为动画艺术里程碑作品,标志着动画艺术从2D正式跨越到了3D时代,一种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与感官体验出现在观众面前。3D动画电影中的角色造型、场景设计等都与传统的2D动画截然不同,更加立体的动画形象和环境场景,都令动画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与艺术表现力更上一层楼。从《玩具总动员》开始,3D动画电影开始成为商业动画的主要角色,《玩具总动员》系列、《冰川时代》系列、《功夫熊猫》系列、《超人总动员》系列等都一再刷新观众对3D动画电影的审美认知。
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电影具有不真实性,并且对于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往往都与真人特征明确区别开,凸显角色形象的卡通化特征。然而,虽然观众深知故事和人物的虚构性,但是在观影过程中依旧会代入情感,情感的体验又是无比真实的。而3D动画所呈现出的美学特征并不仅限于动画角色与场景环境的立体感,3D数字技术的特长是给观众营造一个视觉上的真实氛围,通过剧情内容的发展来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即镜头的自由运动和镜头的视角变化。于是,3D数字技术给予了3D动画以真实美学。
动画电影《驯龙高手3》几乎代表了当下3D动画的最高水平,真正发挥了3D数字技术的功能。在第一部《驯龙高手》当中,小嗝嗝与夜煞飞龙一同飞翔的情节就备受好评,影片采用第一人称镜头视角,让观众代入到小嗝嗝的角色当中,用小嗝嗝的角色视角带领观众冲上云霄,让观众身临其境一般体验到小嗝嗝与夜煞飞龙互动的心境。在《驯龙高手3》当中,影片更加灵活地处理镜头的运动和视角。在表现某些全景镜头的时候,镜头并非单纯地从空中移动下来,而是借空中飞翔的飞龙,借助角色的第一视角呈现全景画面,同时这些画面也是在不断运动中的,增加了观众观影的真实感。此外,正如《驯龙高手》系列的其他两部影片一样,小嗝嗝与夜煞飞龙的飞行才是真正的3D重头戏。片中有一段小嗝嗝和阿斯翠德骑行飞龙前往“世界尽头”的情节,镜头在不断地运动中呈现他们的飞行轨迹,俯视、仰视等多种视角不断切换,表现出所谓的“世界尽头”的洞穴的恢宏壮丽。在小嗝嗝和阿斯翠德的眼前依次出现的海底瀑布、黑暗中闪烁着光线的石柱、成群飞过的幼小飞龙,以及层叠壮丽的岩柱,镜头紧紧跟随着飞行中的小嗝嗝和阿斯翠德前进,这段情节也成为影片最佳的呈现3D视觉特效的地方。
《驯龙高手3》通过镜头的运动和切换来不断变换观众的观赏视角,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影片中的所有角色与场景内容,而不仅仅是用3D技术打造角色形象和场景内容,真正将3D动画电影的审美趣味与2D动画电影区别开来。
色彩对于动画电影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奠定美学风格的基调,同时还可以很自然地参与到叙事过程中,烘托叙事氛围,表达人物情绪。动画中的色彩早已不是简单地给画面上色,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审美取向,更进一步来说,我们可以将其看作表现沉浸美学的工具。对于数字动画来说,数字技术能够轻易地实现创作者脑海中想象的画面,只要是为了符合故事情节或者主题表达,画面的色彩、亮度等都能轻易做出处理,以辅助叙事或者烘托氛围。如新海诚作品《你的名字。》尽可能地增加画面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并在画面当中增加多处光源,使影片的画面绚丽夺目,充满梦幻感。
《驯龙高手3》的画面色彩生动、真实,并没有一味地追求绚丽的画面,而是配合叙事内容尽可能地做到了朴实。博克岛所代表的安定和谐用暖色调凸显,其他的战斗场景则尽量用冷色调展现。为了强调并凸显维京人与龙族之间的故事的传奇性与神秘感,尽可能地降低画面色彩的明度,才用点状光源(如火把等)照明并调节画面色彩。例如,影片开场的猎龙船之战,画面中几乎只呈现了人物的轮廓,借助飞龙喷射的火焰才将画面点亮,人物的容貌借助火光得以呈现,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小嗝嗝带领维京勇士解救飞龙的紧张感瞬间得以营造。小嗝嗝等人在解救出众多飞龙以后,回到博克岛的欢快场景又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展现:蔚蓝的天空,飘扬的彩旗,朝阳的光芒洒在风格各异的小屋上。影片色彩最为华丽的一处是小嗝嗝和阿斯翠德探险“世界尽头”的飞龙洞穴,大量的明度较高的颜色被应用在这部分的画面处理上,凸显出飞龙洞穴的乌托邦之景,使其区别于其他场景。
此外,《驯龙高手3》中多处重要场景都用数字技术打造了兼具真实感与梦幻感的日落情景。其中之一,小嗝嗝为了博克岛的未来发愁,他和阿斯翠德坐在悬崖上,画面远景是落日余晖笼罩的海洋和博克岛,天空中的云朵、岛上的树木等都采用了真实描摹的方式呈现,但落日却处理成为浪漫的粉紫色,表现了小嗝嗝此时心中的不甘与忧伤。而这一场景也与小嗝嗝回忆中与父亲共处的场景相一致,可以轻易地透过环境渲染出具有感染力的氛围。另外一处是影片的结尾处,小嗝嗝意识到自己期待的维京人与飞龙共同生活的地方并不存在,虽然他们始终在拯救飞龙,但是维京人与飞龙始终存在一个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而小嗝嗝父亲口中的“世界尽头”,其实是飞龙的乌托邦,维京人需要有自己的居住地,这样一来才是真正的自由与平等。小嗝嗝和部落居民目送“没牙仔”和其他飞龙离开的场景依旧是在悬崖边,远处是辽阔的大海,朝阳是淡粉色和红色等多种颜色交织,小嗝嗝与“没牙仔”的分别是忧伤的,而龙族找到了隐秘的巢穴又是充满希望的,这种利用颜色表现的沉浸式美学能够将观众很容易带入角色的情绪当中,也更容易理解剧情与主题。每当影片的叙事内容与主题上升到人与龙和谐共生的宏大问题时,影片就会采用相对视野空旷的背景场景,用环境渲染氛围、感染情绪,影片最终的生态主题也是在多处沉浸式场景的烘托下才得以顺利表达。
《驯龙高手》系列动画是新世纪3D动画的经典代表作,呈现了新世纪3D数字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剧情与技术相融合的最佳作品。《驯龙高手》系列始终在表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大主题,从第一部小嗝嗝驯化“没牙仔”,再到组建人与龙共生的家园,最终意识到真正的平等是给飞龙自由,于是“没牙仔”找到了伴侣并带领其他飞龙回到自己的乌托邦,这个系列的影片主题也得到了完整与升华。数字技术所体现的数字美学是该系列的主要美学构成,尤其是《驯龙高手3》将3D技术运用得更加纯熟,并与叙事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虚拟实景,超脱出传统漫画的场景设计,在真实与虚幻中游走,并在画面色彩与镜头运用上增加了真实感,巧妙地利用画面色彩塑造沉浸式美学,让观众能更容易理解剧情与主题,最终使观众获得了一个更为复杂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