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涵/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增强,日本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数量大大增强,学好汉语是日本人与中国彼此沟通的桥梁,这有利于增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带动两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动词是汉日语言的词汇骨架,是对日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汉语和日语在多义同形动词词义上存在着差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以日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后期汉语习得时存在困难,容易遇到二者混淆和词义不准确的问题。本文结合前人日语与汉语对比分析的成果,运用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日语学习和汉语学习的习得偏误,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本论文,对日本人学习汉语动词有所帮助。
关于汉日同形动词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从2010年后才相继出现一些期刊或者是硕博士论文,并且数量相当有限,因此,关于这块的研究还亟待提高和深入,目前,学界公认的关于汉日同形的界定为同形近义、同形异义、异形近义、异形异义等四大类,经过笔者的整理综合,笔者认为关于汉日同形动词在中国和日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派别:
对比分析一派,如:以学位论文为主的佐藤芳之的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于冬梅的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丸山惠子的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般采用了共时的语言对比分析方法对汉日同形动词做了比较分析,从而归纳了二者的差异。
偏误分析一派,如:菊地良介的汉日同形词的偏误分析及对日汉语教学,严立清的汉日同形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萨摩百合子的汉日近义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盧濤的漢語動詞使用錯誤分析。这一派别通常是具有丰富的对日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所研究的,学者们通过大量的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已经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依托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动词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教学建议一派,如:森美希子的汉日单字同形动词对比研究及汉语教学对策,藤村泰成的日汉同形近义动词比较研究及教学建议——以《登攀》第一册为例。研究要为实际生产生活服务,语言的研究必定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否则就是抽屉里的废纸,这一派通过借助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教材分析,从而解决“怎么教?如何教?什么方式教有效?”等问题。
由上可知,这三派虽然研究方法和对象不一定相同,但是三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一致,它们不是孤立或者对立的存在,总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教学建议一派目前所针对的研究教材不是很具有针对性,都是国际汉语的统编教材,不是对日汉语的教材,因此针对性不是很强,不能充分考虑到日本学习者的特点,因此笔者将在这方面进行完善与补充。
笔者在云南师范大学读研期间的课堂观察与实践中,特别留意了日本学生的汉语学习情况,以及在查阅其他学校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发现日本学生在使用汉语动词时存在很多偏误,这些偏误在其他国家学生的身上基本不出现、或是出现很少,很具有“日式”的特点,比如:“中岛没有回日本,在西双版纳就职了。”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就职”这个汉日同形动词在日语中是属于口语体,日本学生错误的类推在汉语中,然而,汉语的“就职”这个动词属于书面语,中国人在表达“就职”的会话中一般说成“工作”。
总之,无论是中国人学习日语,还是日本人学习汉语,动词都是起到核心和统领作用的词类。近些年来 ,随着对日汉语教学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关注汉语动词的教学与研究 ,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类:(1)从动词的宏观教学来探讨针对日本人学习汉语动词的教学法。(2)通过分析日本学生习得汉语动词的偏误进行的语料偏误研究(3)语言学视角的汉日动词的对比分析,包括同形近义、同形异义、异形近义、异形异义等。其中,尤其是对比分析这一块,是日语语言学领域,汉语语言学领域和对日汉语教学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